析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析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论文摘要

刑事政策是现代文明重要成就之一,刑法的刑事政策化是现代刑法最重要的特征。良好的刑事政策对提高刑事立法质量、刑事司法效能和改进刑事司法程序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既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法制严肃性,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的目的。特别是在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中,这项刑事政策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不仅要保护好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要向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倾斜。公权力的行使,应当侧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对犯罪人的刑罚上要坚持依法办事,该轻则轻、该重则重,不能根据主观需要,想轻就轻,想重就重,则是从根本上侧重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否正确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直接影响着惩罚和预防犯罪的整体效果,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基于此,本文从系统研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入手,对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背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背景下对其适用和实现。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从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界定方面具体论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宽严相济对司法领域而言,可以说是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政策根据其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刑事政策和具体刑事政策。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严打”、“少杀、慎杀”等是具体刑事政策,后者都是前者的组成部分。说宽严相济是刑事司法政策,并不否定宽严相济是基本刑事政策。第二章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的角度,来分析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正是在我国创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推动下,为应对日益繁杂的犯罪现象,并追求刑罚效益的条件下产生的。第三章从犯罪学、法理学方面论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优越性,指出其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密切联系。第四章主要论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两者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多重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刑事政策需要借助正确的实现途径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五章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论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和谐社会中如何适用和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当成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灵魂和依据,刑事立法要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导向,刑事司法要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节。刑事立法方面要制刑适时、制刑科学和制刑周密;刑事司法方面,要对犯罪的区别对待,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无论是实体裁量,还是程序性的制度如酌定不起诉、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易审、分管分押、社区矫正等都可以作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途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界定
  •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定位
  • 一、“宽严相济”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关系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具体刑事政策“严打”的比较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是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基本刑事政策
  • 第二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一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产生的社会背景
  • 一、社会转型对刑事政策的影响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产生的具体原因
  • 第三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及其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 第一节 法学理论基础
  • 一、犯罪学理论基础
  • 二、法理学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关系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
  • 第四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一、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对抗的需要
  • 二、节省刑罚资源的需要
  •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能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 一、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 二、能有利于实现社会综合治理
  • 三、能有效地协调社会利益
  • 第五章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和谐社会中的适用和实现
  • 第一节 刑事立法方面
  • 一、从新旧刑法的比较看现行刑罚制度存在的缺陷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刑罚制度的要求及完善现行刑罚制度的建议
  • 第二节 刑事司法方面
  • 一、实体裁量
  • 二、程序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思考[J]. 法制博览 2016(27)
    • [2].我国刑事政策宽严相济的自足性和不足性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4(33)
    • [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批判性思考[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4)
    • [4].宽严相济,“长短”兼施[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1)
    • [5].严慈相济、自主管理——班主任工作漫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6)
    • [6].浅谈图书馆“宽严相济”的管理艺术[J]. 青春岁月 2017(11)
    • [7].做个严爱相济的班主任[J]. 新校园(中旬) 2017(07)
    • [8].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适用[J]. 智富时代 2016(04)
    • [9].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科学定位[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3(05)
    • [10].浅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运行问题[J]. 大陆桥视野 2020(05)
    • [11].和谐社会构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J]. 法制博览 2015(18)
    • [12].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的量刑情节适用[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1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司法应用[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14].浅析和谐社会理念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影响[J]. 中国市场 2012(31)
    • [15].浅谈行政执法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J]. 法制与社会 2012(22)
    • [16].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实践中的异化——以行贿人实质上的非犯罪化为视角[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2(06)
    • [17].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处遇问题[J]. 商品与质量 2011(SA)
    • [18].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J]. 知识经济 2011(20)
    • [19].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及适用[J]. 法制与社会 2010(02)
    • [20].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发展——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观照[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1].论“宽严相济”与严打政策的关系[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重要内容的法律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0(25)
    • [23].宽严相济 促进社会和谐[J]. 民营科技 2010(10)
    • [24].浅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与适用[J]. 民营科技 2010(10)
    • [25].完善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推动反渎职侵权工作向前发展[J]. 民营科技 2010(10)
    • [26].论“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8)
    • [27].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制度化研究[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0(03)
    • [28].和谐社会语境下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之解读[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9].和谐社会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J]. 改革与开放 2009(04)
    • [3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之价值[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9(03)

    标签:;  ;  ;  ;  

    析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