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性能建模分析研究

企业动态性能建模分析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会与挑战。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在为企业提供多维度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企业运作带来了更大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同时,由于企业管理本身的复杂性,企业管理者往往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或者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有效管理。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针对企业动态性能进行了建模和分析研究。本文研究分为四部分。首先在系统思考方法的基础上,继承其分析系统的优点,弥补其建模的不足,提出了三维化系统思考的方法。该方法从管理策略、实体对象和性能输出三个维度识别系统,进行系统建模,扩展了建模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了模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客观性,减少了系统建模的主观性。其次,本文运用三维化系统思考方法,针对一般企业的主要行为,分析了其核心增长引擎、各实体增长引擎、管理回路和性能连接,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实体建立了管理回路和增长引擎的定性模型,又针对各类性能建立了性能连接的定性模型,从而构成了三维化的企业动态性能分析的定性模型。该模型系统地表达了企业各部分的关键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被直接用于定性研究和进一步的定量化处理。第三,在定性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方法为主,其它建模方法为辅,借鉴现有的量化关系模型,对模型中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建立了企业动态性能分析的三维化定量模型。模型详细分析了企业内各变量的物理含义及表达式,并将各种策略嵌入其中。该模型客观地反映了企业实际的运转情况,可以被直接用于定量研究和进一步的仿真分析。最后,对所建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验证了三维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的有效性。运用相关分析、弹性分析和影响度分析等分析工具,结合仿真计算,初步进行了企业性能的影响、诊断和优化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内容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内容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性能指标和因果关系研究综述
  • 1.2.2 复杂系统量化分析方法综述
  • 1.3 研究框架及目标
  • 1.3.1 系统定义及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结构
  • 第2章 三维化的系统思考方法
  • 2.1 系统思考介绍
  • 2.1.1 基本模型
  • 2.1.2 通用业务模型
  • 2.2 系统思考的三维化
  • 2.2.1 三维化的系统
  • 2.2.2 三维化的系统思考建模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企业动态性能三维定性模型
  • 3.1 定性模型的核心增长引擎
  • 3.2 定性模型的三个维度
  • 3.2.1 实体增长引擎——实体对象维度
  • 3.2.2 管理回路——管理策略维度
  • 3.2.3 性能连接——性能输出维度
  • 3.3 三维化的企业动态性能定性模型
  • 3.3.1 实体维度与管理维度定性模型
  • 3.3.2 实体维度与性能维度定性模型
  • 3.4 三维化的企业定性模型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企业动态性能三维定量模型
  • 4.1 量化工具和方法
  • 4.1.1 一般因果关系量化方法
  • 4.1.2 系统动力学量化方法
  • 4.2 实体维度与管理维度定量模型
  • 4.2.1 采购增长引擎及各管理回路模型
  • 4.2.1.1 采购执行回路量化模型
  • 4.2.1.2 采购控制回路量化模型
  • 4.2.1.3 采购增长引擎和绩效回路量化模型
  • 4.2.2 生产增长引擎及各管理回路模型
  • 4.2.2.1 生产执行回路量化模型
  • 4.2.2.2 生产控制回路量化模型
  • 4.2.2.3 生产增长引擎和绩效回路量化模型
  • 4.2.3 销售增长引擎及各管理回路模型
  • 4.2.3.1 销售执行回路量化模型
  • 4.2.3.2 销售控制回路量化模型
  • 4.2.3.3 销售增长引擎和绩效回路量化模型
  • 4.2.4 物流增长引擎及各管理回路模型
  • 4.2.4.1 库存执行回路量化模型
  • 4.2.4.2 库存控制回路量化模型
  • 4.2.4.3 库存增长引擎和绩效回路量化模型
  • 4.2.4.4 运输执行回路量化模型
  • 4.2.4.5 运输控制回路量化模型
  • 4.2.4.6 运输增长引擎和绩效回路量化模型
  • 4.3 实体维度与性能维度定量模型
  • 4.3.1 数量类性能连接量化模型
  • 4.3.2 质量类性能连接量化模型
  • 4.3.3 时间类性能连接量化模型
  • 4.3.4 资金类性能连接量化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型仿真与企业性能分析
  • 5.1 模型仿真
  • 5.2 性能分析方法
  • 5.3 影响分析
  • 5.3.1 影响分析介绍
  • 5.3.2 影响分析示例研究
  • 5.4 诊断分析
  • 5.4.1 诊断分析介绍
  • 5.4.2 诊断分析示例研究
  • 5.5 优化分析
  • 5.5.1 优化分析介绍
  • 5.5.2 优化分析示例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增长引擎与用户转化率要素[J]. 乳品与人类 2020(01)
    • [2].数字时代的新增长引擎[J]. 互联网周刊 2020(11)
    • [3].京东618 时尚品类真是“发”![J]. 时尚北京 2017(07)
    • [4].4C数字化增长引擎[J]. 经理人 2020(06)
    • [5].林毅夫:中国仍是世界增长引擎[J]. 南方企业家 2016(01)
    • [6].3M庆祝25年在华创新之路,中国市场将成其全球增长引擎[J].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0(01)
    • [7].世界PC市场活力再起[J]. 电子产品世界 2010(05)
    • [8].优化增长引擎[J].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9(09)
    • [9].中国担纲增长引擎 警惕未来供应紧缺 世界石化会议把脉未来市场[J]. 江苏氯碱 2016(02)
    • [10].新的增长引擎和投资契机[J]. 中国对外贸易 2010(07)
    • [11].中国新的增长引擎和投资契机[J]. 国际融资 2010(08)
    • [12].美国:谁成为下一个增长引擎[J]. 国际金融 2010(03)
    • [13].服务业是下一个增长引擎[J]. 商界(评论) 2009(02)
    • [14].寻找未来的增长引擎[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11(06)
    • [15].蓝思3D玻璃提供新增长引擎[J]. 网印工业 2017(08)
    • [16].声音[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3(09)
    • [17].寻找未来的增长引擎[J].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02)
    • [18].佐利克:世界需要增长引擎[J]. 国际融资 2011(10)
    • [19].联合利华中国赶考[J]. 大经贸 2010(12)
    • [20].林毅夫:中国仍是世界增长引擎[J]. 财经界 2016(07)
    • [21].消费的鲜花与荆棘[J]. 商周刊 2015(24)
    • [22].把高新技术视为行业增长引擎[J]. 国外塑料 2012(03)
    • [23].美债安全仍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核心话题[J]. 资本市场 2010(07)
    • [24].大势[J]. 中国连锁 2015(11)
    • [25].寻找增长引擎——中型连锁药店的瓶颈与突围[J]. 中国药店 2011(06)
    • [26].中国推动互联出行革命[J]. 英语文摘 2016(07)
    • [27].新增长,新转轨—2014年度中国最具市场价值CEO TOP30[J]. 经理人 2014(12)
    • [28].高新技术合作将成为中以经贸合作新的增长引擎[J]. 硅谷 2011(05)
    • [29].IBM管理创新案例:建立增长引擎[J]. 现代企业教育 2010(21)
    • [30].高铁时代小城市“四大危机”[J]. 决策 2019(04)

    标签:;  ;  ;  ;  ;  

    企业动态性能建模分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