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爱观对大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影响

儒家仁爱观对大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隐含着道德成分的情境,将情境之中的道德事件辨识出来就涉及到道德敏感性的问题。本研究在梳理有关道德敏感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观,以及道德情境觉察者的移情能力与内外控这个人格特征是否对其道德敏感性产生影响。两项实验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实验1有意识地启动仁爱观,探讨仁爱观、被试的性别与内外控人格特征这三个因素对道德敏感性水平的影响。实验2无意识地启动仁爱观,探讨仁爱观、被试的性别与移情能力对道德敏感性水平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在道德敏感性总分上,仁爱观与内外控两个因素的主效应显著,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在关爱道德敏感性上,三个因素的主效应都显著,但是交互作用不显著。在公正道德敏感性上,仁爱观与性别两个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内外控与性别、内外控与仁爱观的交互作用显著,其它的处理效应不显著。实验2的结果表明:在道德敏感性总分上,仁爱观与移情能力两个因素的主效应显著,性别与仁爱观启动、性别与移情能力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关爱道德敏感性上,移情能力与性别两个因素的主效应显著,仁爱观启动与移情能力、仁爱观启动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三个因素的三次交互作用也显著。在公正道德敏感性上,仁爱观启动与性别两个因素的主效应显著,移情能力的主效应边缘显著;移情能力与性别、移情能力与仁爱观启动的交互作用显著。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观、被试的移情能力与内外控人格特征以及被试的性别对道德敏感性有影响。几个因素对关爱道德敏感与公正道德敏感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当无意识启动仁爱观时,仁爱观启动与被试的移情能力、性别表现出比较复杂的交互作用。本研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道德敏感性的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学校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2 文献综述
  • 2.1 道德敏感性的概念提出及发展
  • 2.2 道德敏感性的测量
  • 2.3 道德敏感性的影响因素
  • 2.4 文化与道德敏感性
  • 2.5 小结
  • 3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4 研究一仁爱观的阈上启动对道德敏感性水平的影响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5 研究二仁爱观阈下启动对道德敏感性水平的影响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6 综合讨论
  • 7 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仁爱阈上启动实验材料
  • 附录二:成人内-外控制量表(ANSIE)
  • 附录三:道德敏感性水平测量材料
  • 附录四:梅拉比安移情量表(M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新通信 2019(23)
    • [2].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愤怒的关系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02)
    • [3].拒绝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校园心理 2017(03)
    • [4].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J]. 编辑学报 2016(05)
    • [5].敏感性肌肤的女性如何正确护肤[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21)
    • [6].父母“低头族”与青少年攻击性:社会排斥与人际敏感性的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09)
    • [7].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培育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5(09)
    • [8].女服刑人员道德敏感性的调查[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6(04)
    • [9].强化敏感性量表的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1)
    • [10].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5)
    • [11].现金持有水平与职工薪酬的业绩敏感性[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5(03)
    • [12].审计意见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5)
    • [13].教师道德敏感性:概念、框架、问题与改善[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8)
    • [14].中学生道德敏感性的特点研究[J]. 中小学德育 2013(12)
    • [15].大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与公正敏感性的关系研究[J]. 新校园(上旬) 2016(04)
    • [16].儿童拒绝敏感性与自我知觉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06)
    • [17].公正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2)
    • [18].教育敏感性——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教学与管理 2008(20)
    • [19].流动儿童安全感及其与人际敏感性的关系[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0(03)
    • [20].拒绝敏感性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关系:自尊和孤独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12)
    • [21].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J]. 心理学报 2016(03)
    • [22].大学生公正敏感性现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9)
    • [23].对高职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J]. 职教论坛 2013(08)
    • [24].12~18岁福利院孤儿身份拒绝敏感性的测量及发展特点[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06)
    • [25].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J]. 特殊钢 2012(05)
    • [26].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27].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04)
    • [28].高职学报编辑的职业敏感性[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 2008(09)
    • [29].焦虑敏感性及其预测作用[J]. 武警医学 2014(12)
    • [30].中学生人际敏感性的发展特点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标签:;  ;  ;  ;  ;  

    儒家仁爱观对大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