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创探查及其冠状动脉成像研究

多排螺旋CT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创探查及其冠状动脉成像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探索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的方法及评价多排螺旋CT探查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9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只,实验A组4只,实验B组4只。实验A组麻醉固定后以相同方法损伤主动脉内膜,并每日每只喂养胆固醇3g加基础饲料。实验B组不行主动脉内膜损伤,每日每只喂养胆固醇3g加基础饲料。对照组只喂基础饲料。喂养16周左右对照组兔及实验A组兔行16排螺旋CT主动脉增强扫描,实验B组兔行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结束一日后处死实验动物以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兔内膜光滑。全部横断面病理切片共135层,对照组未发现斑块,实验A组60层切片中53层发现斑块(88.3%),实验B组60层切面中37层发现斑块(37.3%),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A组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质斑块占68%,实验B组脂质斑块占6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逐层测量实验A组及B组切片主动脉内膜厚度,两组平均内膜厚度分别为488±128μm和532±230μm,有显著性差异(p<0.001)。16排CT对斑块探查敏感性为45%,特异性为86%,64排CT对斑块探查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8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主动脉内膜损伤后斑块形成更广泛,多排螺旋CT对实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查还有一定限度。目的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基础,对照冠状动脉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结果,评价16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探查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共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MDCT(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成像。共对94支无明显狭窄及支架置入的冠状动脉节段的MDCT及IVUS图像行对照研究,逐一分析每支冠状动脉节段是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IVUS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质斑块,MDCT则测量斑块密度,以CT值表示。结果总共对94个冠状动脉节段行对照研究(左主干19段,前降支49个节段,回旋支6个节段,右冠状动脉20个节段),对照IVUS结果,MDCT对出现任何粥样硬化斑块节段的诊断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9%。对于含钙化斑块的节段,MDCT诊断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6%。对于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DCT诊断敏感性为73%,特异性89%。对于仅含非钙化斑块的节段,MDCT诊断敏感性仅为68%。MDCT分析54个斑块平均CT值,按照IVUS的分类,钙化斑块19个,纤维斑块19个,脂质斑块16个,对应CT值为钙化斑块:489±169(196~817 HU),纤维斑块69±21(25~117 HU)以及软斑块23±18(-12~47)。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三组斑块MDCT测量密度CT值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两种方法对斑块面积的测量具有相关性(r=0.58 p<0.01),MDCT测定斑块平均面积为5.3mm2,而IVUS为5.6 mm2。结论MDCT具有良好的探查无明显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能力。根据斑块密度(CT值)差异,MDCT能区分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对斑块面积测量,MDCT与IVUS结果具有相关性。随着软硬件进步,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提高,MDCT这种无创手段将会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目的对照冠状动脉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结果,评价64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探查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06年9月,共18例连续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VCT)成像。共对25段无明显管腔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的MDCT及IVUS图像行对照研究,其中左主干节段5共2段、前降支近段节段6共9段、前降支中段节段7共10段、回旋支近段节段11共2段、第一钝缘支节段12仅1段。结果对照IVUS结果,MDCT对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4%。两种方法对斑块面积的测量具有很好相关性(r=0.87 p<0.001),MDCT测定斑块平均面积为7.8mm2±4.10 mm2,而IVUS为9.2 mm2±4.59mm2。结论64排CT具有良好的探查无明显管腔狭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能力。对斑块面积测量,64排CT与IVUS结果具有好的相关性。64排CT图像对斑块脂质核心的直接显示对患者危险度分层及随访具有重要意义。第四部分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DCT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MD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重组图像进行评分,分析心率等因素与冠状动脉评分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心率、心率变化、钙化积分、冠状动脉腔内对比剂密度、图像噪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因素与图像质量间具有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98、-0.310、-0.258、0.265、-0.247)。结论对患者心率良好控制,扫描方案、对比剂用法的恰当选择有利于改善MD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D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72例连续住院患者行64排MD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同期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行盲法对照。结果CCA共分析了1085个冠状动脉节段(美国心脏病协会冠状动脉15节段划分法,其中后降支为节段4,左室后支为节段4+)。MDCT除图像质量差的10个节段(占0.9%)及细小远端和分支19个节段(占1.8%)外,共1056个节段(占97.3%)的MDCT图像与CCA结果对照。以节段为基础,IVIDCT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为84.5%,特异性为93.7%,阳性预测值为77.2%,阴性预测值为96.0%;诊断≥75%重度狭窄病变的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96.7%,阳性预测值为77.9%,阴性预测值为98.5%。仅分析近、中节段则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91.3%。按钙化积分中位数(30分)分组,则积分低组(<30分)及积分高组(≥30分)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9.3%、81.9%,特异性分别为96.8%、89.8%。按冠状动脉腔内造影剂密度分组,密度高组(≥407HU)与密度低组(<407HU)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7.5%、82.4%;特异性94.4%、92.8%。结论在良好的图像质量前提下,64排MD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准确性较高,适宜于筛查冠心病,并协助确定治疗方案。

论文目录

  • 前言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多排螺旋CT的探查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16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无创性探查与评价(与冠状动脉内超声对照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无创性探查与评价(同血管内超声对照研究初步结果)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诊断价值探讨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总结
  • 综述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识别的影像技术进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4)
    • [2].基于CT扫描试验的透水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9(11)
    • [3].多元文化区域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下的护理对照[J]. 影像技术 2020(01)
    • [4].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技术 2020(01)
    • [5].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 [6].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7].综合护理在调强放疗患者增强C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8].跖骨软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3)
    • [9].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19(33)
    • [10].消化道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11].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9(23)
    • [12].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6)
    • [13].腮腺肌上皮瘤的CT影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14].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15].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16].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价值[J]. 医学信息 2019(23)
    • [17].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6)
    • [18].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心理月刊 2019(23)
    • [19].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0].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12)
    •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的价值研究[J]. 云南医药 2019(06)
    • [22].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3].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4].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25].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26].X线机、CT设备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4)
    • [27].基于CT图像颈椎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及3D打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6)
    • [28].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29].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06)
    • [30].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

    标签:;  ;  ;  ;  ;  ;  ;  ;  ;  

    多排螺旋CT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无创探查及其冠状动脉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