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研究

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现在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私家车交通肇事案件增多,交通肇事案件在新闻报道中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位置,大多数的交通肇事案件都以社会新闻或法制新闻出现。但是,在现今复杂的社会问题背景中,加之舆论环境的宽松,传播技术的进步,一个单个的交通肇事案件经由媒体报道后,迅速升级为公共事件。新闻媒介对此类交通肇事新闻报道一方面可以宣传交通法律法规,报道法律对肇事者的惩罚,对受害者家属以慰藉,监督司法公正,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疏导民众情绪,稳定社会。另一方面,此类交通肇事升级为公共事件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主要根源是社会转型期内,社会的经济结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道路资源、收入分配、社会资源占有等社会矛盾的凸显,且民众也没有一个畅通的诉求渠道,而所报道的交通肇事新闻就将成为这些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交通肇事新闻的报道,尤其是不当报道,会使社会矛盾激化,将对社会矛盾的处理和交通肇事案件本身的处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研究交通肇事新闻的传播效果和报道方式是很必要的。从目前的交通肇事新闻报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信源单一、信息披露结构严重失衡;2、媒介审判;3、媒介鸵鸟反应;4、乱贴“标签”,使受众产生“认识偏差”;5、引用网络信息有误,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这些都是新闻媒介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影响,还有一些对于社会的间接影响我们现在还不能量化的,新闻媒介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较为重要的分支系统,一旦媒介不能沿着社会发展总目标发展时,势必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本文将以内容分析法以舆论影响较大的“成都孙伟铭酒驾案”“杭州5.7胡斌飙车案”“张金柱酒后驾车案”“河北李刚门”“浙江钱云会案”“黑龙江宝马撞人案”为例,来分析此类交通肇事的新闻报道现状以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并提出规范性建议。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四、主要内容结构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一、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社会现实构建
  • (一) 交通肇事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 (二) 我国社会转型期交通肇事的新特点
  • (三) 对交通肇事升级为公共事件的社会背景原因认识
  • 1. 从社会学讲社会发展代价角度看
  • 2.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 3. 从法学的角度看
  • 4. 从哲学矛盾论来看转型期的交通肇事
  • (四) 对交通肇事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认识
  • 二、交通肇事新闻报道功能及媒介效果分析
  • (一) 交通肇事新闻报道中的媒介功能
  • (二) 影响交通肇事新闻报道媒介功能的主要因素
  • 1. 媒介塑造“情境化”环境
  • 2. 受众、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互设议程
  • (三) 交通肇事新闻的媒介传播效果分析
  • 1. 正效果与负效果
  • 2. 隐性效果与显性效果
  • (四) 影响交通肇事新闻报道效果的因素
  • 1. 新闻来源
  • 2. 传播者
  • 3. 新闻信息
  • 4. 传播技巧
  • 5. 受众
  • 6. 传播环境
  • 三、我国媒体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的现状
  • (一) 我国媒体对交通肇事新闻的选择
  • 1. 不同媒体在新闻价值上的选择
  • 2. 交通肇事新闻在新闻报道实际操作层面的选择
  • 3. 从报道数量上看我国媒体报道交通肇事新闻的选择
  • (二) 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的不足
  • 1. 信源采用
  • 2. 媒介审判
  • 3. 媒介鸵鸟反应
  • 4. 乱贴“标签”,使受众产生“认识偏差”
  • 5. 引用网络信息有误,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 四、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的改进建议
  • (一) 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
  • 1. 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有效增强对新媒体信息控制力
  • 2. 加强传统媒体、新媒介、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
  • (二) 处理好新闻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 (三) 提高从业者媒介素养,增强自身学习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交通肇事二次碾压致死刑事责任的法理及实证分析[J].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2].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刑事责任新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论刑法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实质与类型[J]. 法制博览 2018(32)
    • [4].信赖原则在海上交通肇事犯罪中的适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7(04)
    • [5].交通肇事后“二次拖带”行为如何定性[J]. 中国检察官 2016(22)
    • [6].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7].交通肇事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23)
    • [8].交通肇事后逃逸与潜逃的区分[J]. 山东审判 2015(03)
    • [9].被撞男童失踪之谜[J]. 法律与生活 2017(05)
    • [10].六问自己 我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判决——撰写李彬交通肇事案裁判文书的感悟[J]. 法庭内外 2017(03)
    • [11].送酒驾者去“太平间”[J]. 故事家 2017(04)
    • [12].交通肇事后二次碾压行为主观方面的认定[J]. 法治论坛 2017(02)
    • [13].浅析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得不到救助”[J]. 山西青年 2016(10)
    • [14].交通肇事缘何成杀人悲剧[J]. 中华家教 2011(05)
    • [15].名词新解[J]. 躬耕 2008(08)
    • [16].再论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J]. 天津滨海法学 2014(00)
    • [17].论自动驾驶汽车交通肇事的刑事责任[J]. 福建法学 2020(01)
    • [18].“交通肇事后逃逸加重处罚”的合宪性思考[J]. 比较法研究 2019(02)
    • [19].交通肇事案证据的审查运用[J]. 中国检察官 2019(12)
    • [20].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律责任[J]. 汽车与安全 2018(01)
    • [21].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8)
    • [22].诡异的交通肇事案[J]. 检察风云 2017(05)
    • [23].交通肇事类案件的现状分析及其制度完善——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和法律监督为视角[J]. 东南司法评论 2012(00)
    • [24].处理交通肇事需防“矫枉过正”[J]. 江淮法治 2009(18)
    • [25].一起交通肇事索赔案件的启示[J]. 新农业 2014(08)
    • [26].交通肇事案高发特征、原因及应对之策——以武清区人民检察院五年来受理交通肇事案为视角[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6)
    • [27].恶性交通肇事行为的定罪量刑[J]. 法制与社会 2013(26)
    • [28].网络帖子的语言表达研究——以杭州“5·7交通肇事案”的内容分析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9].交通肇事顶替行为的定性与处理[J]. 人民司法 2012(06)
    • [30].交通肇事行为与交通肇事罪界限之分析[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9)

    标签:;  ;  ;  ;  

    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