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研究 ——以陈翰笙的无锡调查为线索

江南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研究 ——以陈翰笙的无锡调查为线索

论文摘要

陈翰笙领导的无锡调查是清末民国在我国知识界兴起的社会调查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范本和史料,展现了转型中的江南乡村社会的实态。经济与地权作为无锡调查的重点,在近代工商业化的背景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市场化和现代机器的侵入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相交织构成了转型时期乡村经济的特有形态;近代无锡乡村大多数农家以稻作为主、以蚕桑为辅的生产格局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多种经营和“非农化”是农家经济的基本趋势。地权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租佃制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变化。近代江南乡村经济转型带动了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促使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从而引发了各个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对乡村问题的关注。陈翰笙应用阶级分析法,对乡村各阶级作了严格的区分,以作为调查的切入点。“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变化情况”作为无锡调查报告的五个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近代江南乡村人口在动态中又保持着与传统社会一致的常态,那就是:呈波浪式增长,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偏高。工业化导致乡村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从而打破了乡村社会结构的稳定性和纯粹性,使人口的城乡结构在动态中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乡村人口的教育素质低下,职业种类趋于多样化。近代义庄的兴衰及其组织结构和社会职能的演变表明了宗族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社会生活是无锡调查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社会转型外在的表现形式,直观地反映了乡村物质生活的水平,精神生活的状态及社会意识的特征。无锡作为较先进的工业化地区的样本,其乡村社会生活总体而言,是非常落后的。这说明,在整个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中,乡村远远落后于城市;工业化给乡村带来的负效应远远大于它所给予乡村的正效应。这种结果一方面体现了现代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乡村传统生活方式的顽固与守旧。物质生活水平的低下,精神信仰的盲从和社会风俗的因循相袭昭示了乡村社会转型之路的艰难与漫长。乡村危机是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的总爆发。在无锡所在的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破产和社会冲突的加剧在“抢米”这种非正常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针对转型时期乡村危机深重的事实,陈翰笙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农村派”主张通过革命的途径解决乡村问题,而统治当局和改良派分别在无锡农村实施开展了“农村合作”运动和“民众教育实验”。但是,近代的乡村危机积重难返,历史也没有留给统治当局和改良派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当改良在实践中沦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具时,乡村问题的主导权就旁落到激进的“革命派”手中。后来直至今天的事实证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型社会在向以工业为主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乡村的边缘化和内部的急速变化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会时轻时重时缓时急地表现出来;解决转型过程中的乡村问题,实现乡村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是一项尚在探索中的,极其复杂而艰难的综合工程。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陈翰笙的无锡调查和选题的缘起
  • 一、陈翰笙和无锡调查始末
  • 二、无锡调查在我国社会科学史上的地位
  • 三、无锡调查与中国近代区域乡村史研究
  • 第二节 范式、理论、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 一、重建中国近代乡村史的解释体系
  • 二、以无锡调查为线索的乡村社会史体系的构建
  • 三、方法论:在历史学和社会学之间寻找支点
  • 第三节 研究综述与本文思路
  • 一、近代江南乡村史④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二、近代无锡地方史研究概述
  • 三、“陈翰笙及其农村调查”研究概况
  •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相关说明
  • 第一章 经济和地权:从无锡调查的重点透视社会转型的基础
  • 第一节 近代无锡乡村经济的发展与蜕变
  • 一、无锡传统农业的悠久历史及近代发展路径
  • 二、蚕桑与稻作在农家生产结构中的地位
  • 三、农家副业的多种经营与“非农化”趋向
  • 第二节 地权的分布
  • 一、学术界关于近代地权问题的分歧
  • 二、近代无锡土地所有权的分布
  • 三、近代无锡土地使用权的分布
  • 第三节 近代无锡的租佃制度
  • 一、近代无锡租佃关系的发达
  • 二、无锡租佃制的种类
  • 三、以无锡为代表的近代江南租佃制的基本特征
  • 小结
  • 第二章 人口与阶层:重新解读无锡调查中的社会结构
  • 第一节 近代乡村人口的结构分析
  • 一、近代无锡乡村人口的规模和性别年龄结构
  • 二、人口流动的增强与城乡结构的稳定
  • 三、近代无锡乡村人口的教育职业结构
  • 第二节 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重构
  • 一、几种农户分类法及其本质
  • 二、乡村阶级阶层分化的基本趋势
  • 三、职业分层的孕育
  • 第三节 宗族组织的近代命运:以义庄为对象的考察
  • 一、近代苏南义庄的繁荣与没落
  • 二、近代义庄组织管理体制的变化
  • 三、义庄社会职能的近代转变
  • 小结
  • 第三章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贫困:转型时期的乡村生活审视
  • 第一节 物质困局:农家生活水平的量化分析
  • 一、农家的固定资产
  • 二、生产成本与收益
  • 三、生活消费支出
  • 四、负债的面和量
  • 第二节 精神迷惘:宗教迷信在乡村的盛行
  • 一、宗教、迷信、乡村社会及其他
  • 二、传统迷信的不绝如缕
  • 三、洋教在乡村的流播
  • 第三节 守护传统:近代的乡村风俗
  • 一、无锡乡村风俗的丰富内涵
  • 二、乡村风俗的基本特征
  • 三、粗风陋俗与移风易俗
  • 小结
  • 第四章 革命与改良:解决乡村危机的路径探索
  • 第一节 抢米风潮:乡村危机的缩影
  • 一、无锡抢米风潮的发生及宏观背景
  • 二、抢米风潮中的绅民关系
  • 三、救急与救穷:抢米风潮的社会控制
  • 第二节 陈翰笙及其“中国农村派”:革命
  • 一、陈翰笙和“中国农村派”
  • 二、陈翰笙的“革命”理论
  • 三、“中国农村派”对“革命”的阐释
  • 第三节 统治当局的努力:农村合作
  • 一、无锡农村合作运动概况
  • 二、抗战前合作社的种类及其业绩
  • 三、合作运动绩效分析
  • 第四节 改良派的实践:民众教育实验
  • 一、无锡民众教育实验的由来
  • 二、无锡民众教育实验区的设立与举措
  • 三、民众教育与乡村社会转型
  • 小结
  • 结语:近代江南乡村社会转型的基本态势
  • 参考文献
  • 表格索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J]. 理论与改革 2008(04)
    • [2].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8(05)
    • [3].我国农村贫富差距之规制——宋代“社仓”的启示[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4].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辨[J]. 江海学刊 2008(06)
    • [5].文化学视野乡村武术文化建设的优劣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 2016(04)
    • [6].建国初期大理地区传统乡村社会农民生活——基于桥村16位农民的口述史调查[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1)
    • [7].近代绅权衰落的政治影响分析[J]. 学理论 2015(03)
    • [8].新时期法治乡村建设探索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20)
    • [9].乡村中国礼治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现状考查[J]. 中华文化论坛 2015(12)
    • [10].“社会资本”与乡村法制建设问题研究[J]. 前沿 2012(01)
    • [11].从“乡绅之治”到“党委之治”看中国乡村治理之变化[J]. 文存阅刊 2018(03)
    •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乡村社会的传播媒介阻滞因素分析[J]. 乡村科技 2016(08)
    • [13].农村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7)
    • [14].论农村多元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5].法律如何进入乡村社会[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 [16].乡村社会的教育规范:批判与重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02)
    • [17].论乡村社会的内在秩序及其生产机制——以乡镇综治工作为例[J]. 求实 2017(08)
    • [18].写生画家眼中的1930年代河北乡村社会——以《赵望云农村写生集》为例[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19].乡村民众日常生活内容“空心化”问题探究——基于关中西部地区的调查[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0].论乡村社会控制体系建设中基层组织的责任[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02)
    • [21].官绅民形象的传统描述及影响——以山东省郓城县乡村社会(1900—1949)为中心的考察[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2].乡村学校的演进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3].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性质散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4].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 广西农学报 2019(04)
    • [25].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联系: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J]. 江西社会科学 2013(08)
    • [26].乡村社会秩序的构建——政权建设与乡村自治的互动与互济[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1)
    • [27].乡村社会“私了”问题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8(04)
    • [28].民族—国家的形成:论中国近代乡村政权建设[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9].论西南偏远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中的宗族治理——基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J村的调研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 2018(05)
    • [30].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现实基础、主要问题与实现路径[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5)

    标签:;  ;  ;  ;  ;  

    江南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研究 ——以陈翰笙的无锡调查为线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