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群獐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不同种群獐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獐,别名河麂、牙獐,属于鹿科,偶蹄目,共记录2个亚种:Hydropotes inermis inermis Swinhoe,1870,和Hydropotes inermis argyropus Heude,1884。亚种Hydropotes inermis inermis曾广布于我国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及长江两岸,既北纬28°至42°之间,东经110°以东范围内,现在的分布范围处于北纬24°-34°及东经110°以东范围内;另一亚种Hydropotes inermis argyropus在朝鲜半岛有自然种群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纬43°以南地区。20世纪初獐被引种到英国,有报道獐也被引入了法国。近年来我国野生獐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地区也急剧缩小,獐在许多分布区内已经绝迹或很罕见。獐已被列为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IUCN红皮书将其列为低危/接近受危(LR/nt)。因此,有必要对獐的分布与生境变迁、现存的主要种群遗传结构与致危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可行的保护策略。 本研究用非伤害性和非损伤性的取样方法采集了我国浙江省、江苏省、江西省和韩国境内分布的獐肌肉、皮张、血液、毛发、粪便、骨骼等样本,实验测得獐细胞色素b、控制区、12SrRNA三个基因及基因间tRNA,序列总长2761-2764bp,以及一个林麝样本的细胞色素b全序列和12SrRNA487bp序列。另外,筛选了11个引物对舟山和盐城的样本进行了RAPD实验比较遗传多样性。同时,通过文献、考古考证调查獐的分布变化和原因,并考察獐在现主要分布地所面临的威胁,对獐的偷猎和重引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保护遗传学的研究结果提出保护策略。研究结果与建议如下: 1.实验得到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全序列36个样本,有21个单倍型;得到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27个样本,全长926-929bp,与Pro-tRNA基因相邻前端片段6个样本,采用与Pro-tRNA基因相邻的高变区400bp进行分析,共有27个单倍型;得到线粒体12SrRNA 487bp序列34个样本,共有12个单倍型。獐的细胞色素b的平均差异为:1.40%,控制区高变区的平均差异为:2.13%,12SrRNA序列的平均差异为1.02%。獐的细胞色素b、控制区高变区和12SrRNA的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1339±0.02920,0.0174±0.0023和0.00804±0.0010,与其他珍稀鹿类动物相比,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 2.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控制区高变区和12SrRNA片断平均核苷酸差异(K)、核苷酸多样性(π)和双参数遗传距离的比较得出:盐城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吉山种群,舟山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RAPD的实验结果也表明盐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1 獐的简述
  • 1.1 獐的生物学特征
  • 1.2 獐的分类
  • 1.3 獐对于人类的价值
  • 1.4 獐的濒危状况
  • 1.5 獐的保护现状
  • 2 保护遗传学简述
  • 2.1 保护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的产生
  • 2.2 保护遗传学研究方法
  • 2.3 线粒体DNA在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 3 野生动物DNA研究取样方法简述
  • 4 制定保护策略前需要了解的问题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保护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 1.1 样本来源与保存
  • 1.2 DNA的提取
  • 1.3 RAPD实验
  • 1.4 线粒体DNA实验
  • 1.5 数据分析方法
  • 2 有关獐的调查方法
  • 第三章 獐的分布变迁及原因分析
  • 1 古代獐的变迁
  • 1.1 獐化石及残骸的考古发现
  • 1.2 獐的古代生存环境变化
  • 2 獐的分布现状及原因
  • 2.1 獐在我国的分布现状
  • 2.2 獐数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 2.3 圈养獐的状况
  • 第四章 保护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及讨论
  • 1 RAPD实验结果
  • 2 线粒体DNA实验结果
  • 2.1 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序列结果
  • 2.2 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结果
  • 2.3 线粒体12SrRNA序列结果
  • 2.4 线粒体DNA2761-2764bp序列系统树
  •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3.1 遗传多样性程度
  • 3.2 系统发育与分类
  • 3.3 獐的亚种分类
  • 3.4 我国种群间遗传关系
  • 3.5 种群历史动态
  • 3.6 进化显著单元与管理单元
  • 4 实验技术讨论
  • 4.1 DNA提取技术讨论
  • 4.2 PCR条件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测序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獐的保护对策分析
  • 1 就地保护
  • 1.1 舟山群岛
  • 1.2 盐城沿海地区
  • 1.3 鄱阳湖地区
  • 1.4 其它地区
  • 2 迁地保护——獐的重引入可行性分析
  • 2.1 獐的遗传背景的分析
  • 2.2 獐的区域灭绝和种群数量下降原因分析
  • 2.3 獐的生存条件分析
  • 2.4 重引入经验借鉴
  • 2.5 释放个体选择
  • 2.6 重引入地点的选择
  • 2.7 社会经济和法律保障
  • 3 上海作为重引入地的建议
  • 3.1 上海的自然概况
  • 3.2 獐在上海的分布历史
  • 3.3 适宜的种源
  • 3.4 上海的社会经济状况
  • 3.5 上海市民对獐重引入的态度
  • 3.6 讨论
  • 4 圈养獐的福利问题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个种群随机共进化动态[J]. 生物数学学报 2017(02)
    • [2].基于辅助种群分类的遗传算法[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2(01)
    • [3].创业种群成长动力学模型:建构与分析[J].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5(02)
    • [4].8个猕猴群属于几个种群?[J]. 中学生物教学 2010(04)
    • [5].我国冬小麦区菵草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抗性水平[J]. 杂草科学 2015(02)
    • [6].创业种群的衍生机制——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1(04)
    • [7].中国麋鹿种群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探讨[J]. 野生动物学报 2020(03)
    • [8].中国黑叶猴圈养种群现状分析[J]. 野生动物学报 2014(03)
    • [9].基于混沌优化的双种群量子粒子群算法[J]. 信息技术 2013(08)
    • [10].不同海拔狼毒种群花性状变异及交配系统特征的研究[J]. 草原与草坪 2020(04)
    • [11].校园冬记[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2(03)
    • [12].具有避难所的两种群合作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J]. 龙岩学院学报 2012(05)
    • [13].基于虚拟种群辅助搜索的改进型遗传算法[J]. 计算机科学 2012(S3)
    • [14].复合种群中扩散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0(05)
    • [15].实数编码最优子种群遗传算法及结构优化[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16].芦苇种群构件结构及生长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12)
    • [17].基于独立性的组织种群共生演化稳定性比较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08)
    • [18].种群连续增长模型的相关问题[J]. 中学生物学 2008(02)
    • [19].污染环境下具捕获及扩散的单种群持久性与灭绝性[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0].破碎生境中缙云卫矛种群生殖值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06)
    • [21].不同土层和水层深度对国内15个杂草稻种群出苗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1(04)
    • [22].捕获对小容量污染环境中一类广义Logistic种群的影响[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23].我国赛加羚羊种群壮大的主要影响因素[J]. 甘肃畜牧兽医 2016(11)
    • [24].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种群》一课的教学设计[J]. 中学教学参考 2014(05)
    • [25].浅谈如何搞好家畜种群选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02)
    • [26].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J]. 生态学报 2010(20)
    • [27].产业种群、产业集群及其演进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05)
    • [28].一种改进的双种群遗传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8(11)
    • [29].鄱阳湖雁鸭类种群状态研究[J]. 农技服务 2017(11)
    • [30].禽种群饲养管理的几个注意事项[J]. 现代畜牧科技 2016(09)

    标签:;  ;  ;  ;  ;  ;  ;  

    不同种群獐的遗传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