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中长期影响

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中长期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频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并发症、尿素清除指数、微炎症状态、转归的影响。方法1、病例选择:根据透析方案的不同将53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3组,A组:每周透析3次,19例。B组:每周透析2次,15例。C组:每2周透析3次,19例。透析1年后分别标记为A1组、B1组、C1组。透析器为F6聚砜膜,透析器可复用8次,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小时。2、检测指标及方法:(1)营养状况指标:改良的主观全面营养评价(SGA)、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瘦素(Leptin)水平。(2)残余肾功能RRF(ml/min)。(3)并发症:记录各组发生高血压、感染、尿毒症脑病、透析中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例次。(4)单室尿素清除指数(Kt/V)。(5)微炎症状态: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6) 1年后重复上述项目,并记录1年来各组患者死亡例数、死亡原因及退出情况。3、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多个变量行One-Way ANOVA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x2),死亡病例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三组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多见。2、营养状况指标:改良的SGA方面:A1组(14.47±3.34)与C1组(18.36±6.8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t=2.047,p<0.05)。Hb(g/L)方面:A1组(83.59±12.34)与B1组(70.62±13.10)、A1组与C1组(65.91±12.19)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t=2.779,p<0.01;t=3.737,p<0.001)。BUN(mmol/L)方面:A1组(25.92±6.91)与C1组(29.33±9.68)有显著性差异(t=2.320,p<0.05)。Cr(umol/L)方面:A1组(970±212)与C1组(1163±341)有显著性差异(t=2.157,p<0.05)。ALB(g/L)方面:A1组(38.27±3.26)与C1组(36.14±4.91)有显著性差异(t=—3.715,p<0.05)。Leptin(ug/L)方面:A组(10.40±6.60)与A1组(12.99±6.16)之间、B组(8.91±4.06)与B1组(12.19±5.73)之间、C组(10.81±5.01)与C1组(17.89±9.5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t=—3.342,p<0.005;t=—2.976,p<0.05;t=—2.287,p<0.05)。A1组与C1组有显著性差异(t=4.327,p<0.01)。提示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Leptin有升高的趋势。3、RRF(ml/min)方面:A组、B组、C组RRF分别为6.48±1.72、6.98±2.17、5.99±2.42。A1组、B1组、C1组RRF分别为2.76±1.45、3.27±1.77、4.07±2.55。透析1年后,A组、B组、C组三组RRF均出现明显下降(t=9.605,p<0.001;t=8.393,p<0.001;t=12.026,p<0.001),A1组与C1组有显著性差异(t=2.416,p<0.05)。C组RRF下降最少。4、并发症:高血压:A组、B组、C组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84.2%、86.7%、94.7%,高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7.5%、84.6%、66.7%。三组比较高血压发生率C组的最高,A组最低。高血压总控制率A组最好,C组最差;尿毒症脑病:共3例,均出现在C组;感染:共发生感染62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5例次(56.45%)、血管通路14例次(22.58%)、泌尿道8例次(12.9%)和消化道5例次(8.07%)。A组共发生感染17例次,B组共发生感染18例次,C组共发生感染27例次,C组的发生感染例次最多;透析并发症:本组53例病人共行血液透析5240例次,发生各类透析急性并发症2779例次,总的发生率51.3%。其中A组、B组、C组发生率分别为36.7%、54.0%、82.7%,C组的发生率最高。三组合计低血压的发生率13.7%(745例次)。高血压的发生率25.3%(1372例次)。肌肉痉挛的发生率8.47%(459例次)。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75%(203例次)。5、Kt/v:A组、B组、C组kt/v分别为1.24±0.23、1.30±0.21、1.35±0.22,A组、B组、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0.0592,p=0.306)。透析1年后,A1、B1、C1组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F=0.0199,p=0.641)。6、微炎症状态:hs-CRP(mg/L)方面:A1组(9.34±5.99)与C1组(13.9±9.68)有显著性差异(t=5.733,p<0.05)。IL-6(pg/ml)方面:A1组(113.4±61.2)与C1组(135.8±69.8)有显著性差异(t=3.757,p<0.05)。TNF-αA组、B组、C组三组未见显著差异(F=22.35,p=0.762),透析1年后,亦未见显著差异(F=28.31,p=0.546)。7、转归:三组共死亡8例,总死亡率15.1%。A组死亡(肺部感染)1例,死亡率5.3%。B组死亡(心力衰竭)1例,死亡率6.7%。C组死亡6例(心力衰竭3例,肺部感染2例,脑出血1例),死亡率31.6%。经卡方检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x2=6.293,p<0.05)。A组肾移植1例,B组放弃治疗1例,C组放弃治疗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死亡率与改良的SGA呈现正相关,与Hb、ALB呈负相关。结论三组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多见,透析频度是影响营养状况(血红蛋白、体重、透析前BUN、Cr、ALB、Leptin)的重要因素。透析频度低的C组并发症(高血压、感染、尿毒症脑病)发病率高,透析中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微炎症状态明显,死亡率高。死亡率与改良的SGA呈现正相关,与Hb、ALB呈负相关。与每周透析3次相比,每周透析2次,在短期内营养状况、残余肾功能、并发症、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每2周透析3次患者,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调整透析方案,增加透析频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论文正文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同伴支持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J]. 中国健康教育 2020(01)
    • [2].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20(01)
    • [3].集束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名医 2020(02)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瘘功能丧失修复后的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8)
    • [5].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动静脉内瘘个体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5)
    • [6].团体接纳与承诺疗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反刍性沉思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20(03)
    • [7].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照顾者疾病获益感的质性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20)
    • [8].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07)
    • [9].老年与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比较[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09)
    • [1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02)
    • [11].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及β_2微球蛋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13)
    • [1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筛查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15)
    • [1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预及其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 2019(18)
    • [14].行为护理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高磷血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6)
    • [15].述情障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 2019(11)
    • [1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急诊透析原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12)
    • [17].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因素的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2)
    • [18].3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8(20)
    • [19].糖尿病肾病伴失明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5)
    • [20].超声透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便秘的疗效观察[J]. 武警医学 2016(12)
    • [21].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06)
    • [22].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35)
    • [23].心理护理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6(12)
    • [24].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7(02)
    • [2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1)
    • [26].分期匹配式延续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护理杂志 2017(01)
    • [27].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04)
    • [2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体会[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10)
    • [29].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13)
    • [30].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综述[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05)

    标签:;  ;  ;  ;  ;  

    不同透析频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存质量的中长期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