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构建

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构建

论文摘要

在答辩制度上,我国实行的是答辩任意主义,被告在接到原告的起诉状之后可答辩也可以不答辩,都不会影响法院的审理进程。答辩任意主义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凸显出弊端,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被告常利用立法的漏洞以故意不答辨之诉讼技巧对原告进行突然袭击,从而实现胜诉。答辩失权制度是与答辩任意主义相对应的一项制度,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对被告的答辩权利进行“失权”之规定以促使被告积极应诉和积极答辩,保证原告可以知晓被告的主张和防御方法,进而可以进行平等的对抗。本文在“当事人主义之下的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理论支持下,在“对抗制在中国逐渐建立”的背景下,对答辩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我国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构想。本文除前言及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基本问题,包括民事答辩的性质和答辩失权的定义。第二章分析构建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先介绍域外一些国家答辩失权制度,然后进行构建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的比较法分析。第四章分析如何在我国构建民事答辩失权制度,并进行具体的制度设计。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民事答辩失权制度基本问题之分析
  • 第一节 民事答辩的性质
  • 一、民事答辩性质的争议
  • 二、民事答辩性质的界定
  • 第二节 答辩失权的定义与答辩失权的适用
  • 一、答辩的定义
  • 二、答辩失权的适用情形
  • 第二章 构建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答辩失权制度是否应引进的争议
  • 一、否定说
  • 二、肯定说
  • 三、谨慎引入说
  • 第二节 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
  • 一、民事答辩失权制度必要性的宏观分析
  • 二、民事答辩失权制度必要性的微观分析
  • 第三节 构建民事答辩失权制度的可行性
  • 一、前提条件
  • 二、“可容纳程度”之存在
  • 三、制度基础
  • 第三章 各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比较法分析
  • 第一节 美国答辩失权制度的现状
  • 一、答辩的形式
  • 二、答辩的期限
  • 三、答辩的内容
  • 第二节 英国答辩失权制度的现状
  • 一、答辩的含义
  • 二、答辩的期限
  • 三、答辩的内容
  • 四、答辩失权适用的情形
  • 第三节 德国答辩失权制度的现状
  • 一、德国民事诉讼初期的流程
  • 二、德国答辩失权制度的特点
  • 第四节 日本答辩失权制度的现状
  • 一、日本民事诉讼初期的流程
  • 二、日本答辩失权制度的特点
  • 第五节 对各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的比较分析
  • 一、德国答辩失权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答辩失权制度的比较
  • 二、日本答辩失权制度与其他三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比较
  • 第四章 建立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构想
  • 第一节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建立的基础制度
  • 一、相对独立的民事诉答程序
  • 二、民事证据失权制度
  • 三、不应诉判决制度
  • 四、简易判决制度
  • 五、缺席判决制度
  • 六、民事经济制裁制度
  • 七、法官释明制度
  • 第二节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具体设计
  • 一、答辩流程图
  • 二、对流程图的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建立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6(28)
    • [2].我国民事答辩制度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以提高审判效率为目标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2(18)
    • [3].主要发达国家民事诉讼答辩制度考察与评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06)

    标签:;  ;  ;  

    我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