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来自中国A股ST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来自中国A股ST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特别处理上市公司日益受到广大投资者和证券监管者的关注。被特别处理制度的出台是为了维护资本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但是在现行的股票特别处理制度下,上市公司具有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尤其是ST上市强烈的扭亏为盈的盈余管理动机。根据目前对财务困境的研究状况,结合本文研究方向,文中以1998年—2004年之间因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的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沪深A股72家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困境公司,并选择行业和规模相同的72家盈利上市公司组成控制样本,通过比较两样本的财务指标差异,分析财务困境公司在被特别处理前后年度的盈余管理状况。本文将在国内外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制度背景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主要利用行业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分析财务困境公司亏损前后及扭亏前后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是否存在某种偏好。本文将从实证的角度出发,界定财务困境的内涵,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盈余管理的内涵,并阐述了盈余管理动机的理论根源以及我国财务困境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随后本文在综述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理论文献和盈余管理选择方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财务困境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盈余管理相关假设,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财务困境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及再亏年度主要利用计提大量减值准备和运用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在扭亏年度有强烈的运用线下项目调增会计盈余的动机,但在首次亏损前一年采取调高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没有得到支持。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有关治理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本文创新在于:第一,在研究方法上,扩大了样本数量、研究年度(1994-2006),较为系统的对财务困境公司(因出现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的A股公司)盈余管理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二,本文引入了行业模型,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识别盈余管理,分析较为透彻。同时在借鉴众多学者的研究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的特殊性,建立了盈余管理方式的多元回归综合模型,多方面多因素的对我国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动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我国财务困境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并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有所帮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财务困境的界定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
  • 2 盈余管理基本理论
  • 2.1 盈余管理概念
  • 2.2 盈余管理的特征
  • 2.3 财务困境公司面临的现实困境
  • 2.4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可能性的思考
  • 3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献回顾
  • 3.1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文献
  • 3.1.1 管理者契约的盈余管理
  • 3.1.2 避免公司破产的盈余管理
  • 3.1.3 基于债务契约的盈余管理
  • 3.1.4 扭亏为盈动机的盈余管理
  • 3.2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文献
  • 3.2.1 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 3.2.2 利用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 3.2.3 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 3.2.4 利用非经常性收益进行盈余管理
  • 3.2.5 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3.3 文献启示
  • 4 样本假设及模型
  • 4.1 研究假设
  • 4.1.1 财务困境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假设
  • 4.1.2 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假设
  • 4.2 样本数据
  • 4.2.1 研究样本
  • 4.2.2 控制样本
  • 4.2.3 首次亏损前一年度两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4.3 盈余管理相关模型设计
  • 4.3.1 盈余管理识别模型
  • 4.3.2 盈余管理方式的模型设计
  • 5 盈余管理识别行业模型实证分析
  • 5.1 连续两年亏损前后年度盈余管理识别分析
  • 5.1.1 静态的行业模型分析
  • 5.1.2 动态行业模型实证分析
  • 5.2 摘帽年度前后的盈余管理存在分析
  • 5.2.1 静态行业模型分析
  • 5.2.2 动态行业模型分析
  • 5.3 盈余管理识别模型实证分析结论
  • 6 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分析
  • 6.1 财务困境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盈余管理方式的实证分析
  • 6.1.1 财务困境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描述性统计
  • 6.1.2 财务困境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模型分析
  • 6.2 财务困境公司再次亏损年度的实证分析
  • 6.2.1 财务困境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再亏年度的描述性统计
  • 6.2.2 财务困境公司再次亏损年度的模型分析
  • 6.3 财务困境公司摘帽年度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 6.3.1 财务困境公司与控制样本公司摘帽年度的描述性统计
  • 6.3.2 财务困境公司摘帽年度的模型分析
  • 6.4 实证分析结论
  • 7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 7.2.1 完善财务困境公司治理结构
  • 7.2.2 完善财务困境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
  • 7.2.3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会计准则,注重及时性和清晰性
  • 7.2.4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 参考文献
  • 附录:研究样本公司和控制样本公司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以及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性分析[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6)
    • [2].资产减值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探讨[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6)
    • [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4)
    • [4].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3)
    • [5].风险投资声誉、逐名动机与公司盈余管理[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6].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根源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1)
    • [7].关于防范政策性担保公司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思考[J]. 现代商业 2019(32)
    • [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时代经贸 2018(04)
    • [9].媒体关注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J]. 时代金融 2017(02)
    • [10].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改革与开放 2017(04)
    •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动机探析[J]. 金融经济 2017(10)
    • [1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防范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17(10)
    • [1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动机探析[J]. 金融经济 2017(12)
    • [14].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及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21)
    • [15].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08)
    • [16].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 纳税 2017(24)
    • [17].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8)
    • [18].基于动机视角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 商 2015(45)
    • [1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影响浅析[J]. 商 2016(11)
    • [20].浅析注册制改革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防范[J]. 财经界(学术版) 2016(18)
    • [2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J]. 商场现代化 2016(22)
    • [2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2)
    • [2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40)
    • [24].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05)
    • [25].M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5(04)
    • [26].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探讨[J]. 商 2015(07)
    • [27].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 商 2015(06)
    • [28].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17)
    • [29].基于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 商 2015(26)
    • [30].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J]. 新经济 2015(29)

    标签:;  ;  ;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来自中国A股ST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