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CO2、CH4通量研究

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CO2、CH4通量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我国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于2006年生长季,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以西大武河流域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5个退化和利用梯度的草地,即: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黑土型”)和人工草地(7龄垂穗披碱草单播)进行研究。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等设备对5个不同退化和利用梯度草地的主要温室气体CO2和CH4进行野外定位观测。同步观测了气温、地温(0cm、5cm、10cm)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以及生物量、多样性和盖度等群落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5个退化和利用梯度草地的主要温室气体(CO2、CH4)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退化程度原状草地CO2通量日变化不同退化程度草地CO2通量均为正值,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大气CO2交换表现为释放源的特征。生长季CO2释放速率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进程,有昼高夜低的特点,释放速率最大值一般出现在上午11:00~13:00,最小值出现在凌晨4:00~7:00。7:00~15:00为CO2释放速率上升时段,15:00至翌日7:00为CO2释放速率下降时段。生长季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等五种原状草地,CO2释放速率最大值分别为327.34±2.38、304.21±4.12、299.56±3.02、309.28±0.28和369.23±2.36mgm-2h-1,最小值分别为109.93±3.09、101.16±3.17、92.21±2.69、97.12±5.86和119.31±4.75mgm-2h-1。2.不同退化程度原状草地CO2通量季节变化五种原状草地CO2释放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表现为正排放。方差分析显示,重度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CO2释放速率与中度退化草地CO2释放速率差异显著,重度退化草地与未退化草地CO2释放速率差异不显著。生长旺季(6月~9月)重度退化草甸释放速率明显高于中度退化草甸,主要是因为重度退化草甸以杂类草为主,禾草和莎草科植物偶见,毒杂草所占比例较大,虽然返青晚,但生长旺季总盖度为40%~60%,且毒杂草高度大。而中度退化草甸以禾草为优势种,虽返青早,但总盖度为20%~30%,裸露的秃斑地占40%~60%。3.不同退化程度原状草地CH4通量日变化不同退化程度原状草地CH4通量多为吸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大气CH4的吸收汇。CH4通量的日变化特征比较复杂,吸收通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晚上,吸收通量的最小值出现在早上9:00~11:00。CH4吸收通量的日变化与温度无明显的数值关系。4.不同退化程度原状草地CH4吸收通量季节变化不同退化程度原状草地CH4吸收通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中度退化草地和轻度退化草地CH4吸收通量季节动态不明显,未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CH4吸收通量季节动态较明显,生长旺季高于非生长旺季(主要与土壤含水量有关)。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退化程度草地间CH4通量差异不显著。CH4吸收通量与气温和地温有较好的相关性,分别达到了0.01或0.05的显著性水平。5个样地CH4吸收通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比较好。5.不同退化程度草地三个处理CO2通量对比分析对于原状草地:CO2通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重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方差分析显示,重度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CO2释放速率与中度退化草地CO2释放速率差异显著,重度退化草地与未退化草地CO2释放速率差异不显著。对于去表草地: CO2释放速率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对于土壤处理:CO2释放速率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6. CO2通量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对CO2通量日变化与相应观测时段气温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对于原状草地:CO2通量与相应观测时段气温的相关性顺序为重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人工草地。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179、0.9169、0.8818、0.8511和0.6774。对于去表草地:CO2通量与相应观测时段气温的相关性顺序为轻度退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未退化草地。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488、0.9377、0.9287、0.7455和0.7382。对于土壤处理:CO2通量与相应观测时段气温的相关性顺序为中度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重度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人工草地。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546、0.95、0.9473、0.7757和0.7706。CO2季节释放速率与气温和地温的相关关系均达到了0.01或0.05的显著性水平,与土壤水分无显著相关性,但水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CO2的释放速率,尤其在重度退化草地(“黑土型”),水分对CO2通量的影响较为明显。7. CO2通量与生物量关系在各草地中,CO2通量随绿色活体生物量(鲜重)、地上总生物量(鲜重)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用指数模型拟合这一趋势,与绿色活体生物量(鲜重)的相关程度高于与地上总生物量(鲜重)的相关程度。CO2通量随立枯生物量的增长,呈显著程度不等的下降趋势,指数模型也能拟合这一趋势。重度退化草地CO2通量与立枯生物量之间关系不显著。未退化草地CO2通量同绿色活体之间的指数关系比较显著,这同它们的抗逆性和对水分的利用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各草地CO2通量与根系生物量之间是指数关系,CO2通量随10~20cm根系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其趋势各个草地并不相同。8. CH4通量与生物量关系在各草地中,CH4吸收通量随绿色活体生物量的增加而略有上升趋势,虽用指数模型能拟合这一趋势,但相关系数较低。CH4吸收通量随立枯生物量的增长,呈显著程度不等的下降趋势,除了重度退化草地,指数模型也能拟合其余草地的这一趋势。由于重度退化草地在一个阶段出现CH4的正排放,CH4通量与立枯生物量的关系用对数模型来拟合。CH4吸收通量随地下生物量的增加而呈程度不等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Summary
  • 1 研究进展与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 1.2.1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特点
  • 1.2.2 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因素
  • 1.2.2.1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草地碳蓄积与碳排放的影响
  • 1.2.2.2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碳蓄积的影响
  • 1.2.2.3 草地土壤有机碳与碳贮量
  • 1.2.2.4 草地立枯、凋落物与分解
  • 1.2.2.5 草地土壤呼吸与碳排放
  • 1.2.2.6 草食动物碳固定
  • 1.2.3 草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 1.3 主要温室气体源汇机理研究进展
  • 2 的源与汇及其影响因子'>1.3.1 大气中 CO2的源与汇及其影响因子
  • 2 的源与汇'>1.3.1.1 CO2的源与汇
  • 2 排放的影响因子'>1.3.1.2 土壤 CO2排放的影响因子
  • 4 的源与汇及其影响因子'>1.3.2 大气中CH4的源与汇及其影响因子
  • 4 的源与汇'>1.3.2.1 大气中CH4的源与汇
  • 4 排放/吸收的影响因子'>1.3.2.2 土壤CH4排放/吸收的影响因子
  • 1.4 土壤-植被系统温室气体通量测定方法
  • 1.4.1 箱法
  • 1.4.2 微气象法
  • 1.4.3 超大箱长光程红外光谱法
  • 1.4.4 同位素法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特色和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特色
  • 1.5.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研究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2.1.2 植被与环境基本测度方法
  • 2.1.2.1 群落结构调查
  • 2.1.2.2 地上生物量
  • 2.1.2.3 地下生物量
  • 2.1.2.4 土壤理化特性的测定
  • 2.1.3 群落特征值计算
  • 2.2 样地的选择
  • 2.2.1 样地表观特征
  • 2.2.2 样地生产力
  • 2.2.3 样地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 2.3 研究方法
  • 2.3.1 试验设计
  • 2.3.2 样品气体采集
  • 2.3.2.1 采样箱的选择和安装
  • 2.3.2.2 罩箱时间的确定
  • 2.3.2.3 采样起始时间的确定
  • 2.3.3 环境因子测定
  • 2.4 样品分析
  • 2.5 通量的计算
  • 2.6 统计分析
  • 2.7 质量保证与技术关键
  • 2.7.1 质量保证
  • 2.7.2 技术关键
  • 2 通量日变化'>3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CO2通量日变化
  • 2 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3.1 未退化草地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 2 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3.2 轻度退化草地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 2 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3.3 中度退化草地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 2 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3.4 重度退化草地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 2 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3.5 人工草地CO2通量日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 2 释放日变化'>3.6 各原状草地CO2释放日变化
  • 3.7 小结与讨论
  • 2 通量季节特征'>4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CO2通量季节特征
  • 2 通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4.1 CO2通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2 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1.1 未退化草地各处理上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1.2 轻度退化草地各处理上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1.3 中度退化草地各处理上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1.4 重度退化草地各处理上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1.5 人工草地各处理上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2 CO2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2.1 未退化草地各处理上CO2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2.2 轻度退化草地处理上CO2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2.3 中度退化草地处理上CO2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2.4 重度退化草地各处理上CO2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4.2.5 人工草地各处理上CO2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季节变化相关分析
  • 2 通量与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4.3 CO2通量与植物生物量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 4.3.1 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
  • 2 通量之间的关系'>4.3.2 地上生物量与CO2通量之间的关系
  • 4.3.3 地下生物量季节动态
  • 2 通量季节变化关系'>4.3.4 地下生物量与CO2通量季节变化关系
  • 2 释放季节变化'>4.4 各原状草地CO2释放季节变化
  • 4.5 小结与讨论
  • 2 通量的影响'>4.5.1 温度对CO2通量的影响
  • 2 通量的影响'>4.5.2 土壤含水量对CO2通量的影响
  • 2 通量的影响'>4.5.3 生物量对CO2通量的影响
  • 4 通量特征'>5 不同退化程度草地CH4通量特征
  • 4 通量日变化'>5.1 CH4通量日变化
  • 4 通量季节变化规律'>5.2 CH4通量季节变化规律
  • 4 吸收通量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3 各草地类型CH4吸收通量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4 吸收通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5.3.1 CH4吸收通量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 4 吸收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的关系'>5.3.2 CH4吸收通量与气温及各层地温的关系
  • 4 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5.3.2.1 未退化原状草地CH4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 4 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5.3.2.2 轻度退化草地CH4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 4 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5.3.2.3 中度退化草地CH4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 4 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5.3.2.4 重度退化草地CH4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 4 吸收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5.3.2.5 人工草地CH4吸收通量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 4 吸收通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5.4 CH4吸收通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 4 吸收通量之间的关系'>5.4.1 地上生物量与CH4吸收通量之间的关系
  • 4 吸收通量季节变化关系'>5.4.2 地下生物量与草地CH4吸收通量季节变化关系
  • 5.5 小结与讨论
  • 6 结论与展望
  • 2 通量日变化'>6.1 CO2通量日变化
  • 2 通量季节变化'>6.2 CO2通量季节变化
  • 4 吸收通量日变化'>6.3 CH4吸收通量日变化
  • 4 吸收通量季节变化'>6.4 CH4吸收通量季节变化
  • 6.5 有待解决的问题
  • 6.5.1 测量方法的改进与整合
  • 6.5.2 观测数据需进一步补充
  • 6.5.3 更大尺度上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近地表CH_4浓度及其影响因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2)
    • [2].水肥管理对稻田CH_4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影响的评估[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7)
    • [3].中国滨海湿地CH_4通量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9)
    • [4].基于涡度相关法的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H_4通量平均周期的确定[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10)
    • [5].疏水缔合水凝胶对CH_4的储气性能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05)
    • [6].川中丘陵区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_4排放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19)
    • [7].细水雾作用下CH_4/空气总包机理对比与改进[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02)
    • [8].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CH_4氧化的影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04)
    • [9].臭氧对CH_4/空气稀混合气滞燃期影响规律研究[J]. 热科学与技术 2017(03)
    • [10].海南山地雨林土壤CH_4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17(03)
    • [11].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CH_4排放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7(10)
    • [12].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CH_4排放通量特征[J]. 湿地科学 2016(01)
    • [13].非平衡等离子体对CH_4/空气混合物燃烧的影响[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4].不同原料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分离富集煤层气CH_4[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7(02)
    • [15].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季CH_4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6)
    • [16].基于柱面镜光学多通池的CH_4高灵敏度探测[J]. 光学学报 2015(09)
    • [17].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自然湿地CH_4排放的时空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1)
    • [18].利用畜禽废水中的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的CH_4[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05)
    • [19].不同天然草地开垦年限下土壤特性对CH_4吸收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0(02)
    • [20].变压吸附塔内CH_4变压浓度梯度变化规律研究[J]. 煤矿安全 2016(06)
    • [21].瓦斯风化带内煤层瓦斯(CH_4)涌出量预测技术研究[J]. 中州煤炭 2011(07)
    • [22].不同半径圆柱诱导CH_4/空气预混燃烧的计算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1)
    • [23].间作板蓝根对冬小麦生长及麦田CH_4通量影响与经济环境效益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1)
    • [24].井工矿井煤炭开发中CH_4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S2)
    • [25].可燃性气体对CH_4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煤矿安全 2009(10)
    • [26].CH_4对氧化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7].不同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4)
    • [28].反刍家畜肠道CH_4排放趋势与减排[J]. 家畜生态学报 2016(10)
    • [29].北冰洋CH_4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12)
    • [30].煤层气中CH_4分子间弱结合作用的研究[J]. 中国煤层气 2008(01)

    标签:;  ;  ;  ;  ;  ;  ;  ;  ;  

    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CO2、CH4通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