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研究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改变了往日信息传播的单一性,“政府说什么,公众就听什么”的时代已如大江东去。现今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公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社会上的每个自然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传播者。昔日一个指令就让信息夭折,如今可谓天方夜谭。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致使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政府公信力、干群鱼水关系等面临新的挑战。互联网作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源地,凭借自身的快速传播、交互性、广泛性、开放性等特点,促使网络群体性事件人尽皆知、一呼百万应、影响难料、谣言四起、舆论难控,最终给社会的正常秩序带来巨大冲击,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心理分析、复杂系统等理论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发现: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不少网民具有较强的仇官、仇富情绪,但凡与“官”、“富”相关事件,总能无限被放大背后的意义,导致矛盾激化、群体对立。追根溯源,这主要是现实矛盾在网络中的折射;当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除了网外的现实问题,还有网内的人为精心策划、干部网络执政能力低、新媒体职业道德偏离等问题。正是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才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因此,本文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直接目的是:如何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必须遵循以人为本、时间第一性、真诚应对和主动引导舆论的原则,而治理对策应当坚持网外、网内两手抓,毫不懈怠。网外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政治环境,从而赢得公众信任;网内建立健全网络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建立沟通机制,实现民意互动;主动设置新闻议程,引导舆论走向;讲究网络传播技巧,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滋生的土壤;健全网络法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以此达到净化互联网环境的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二节 心理分析
  • 一、心理定势理论
  • 二、“沉默的螺旋”假说
  • 三、群体极化现象
  • 第三节 复杂系统理论
  • 一、蝴蝶效应理论
  • 二、自组织现象理论
  • 第二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类型及负面效应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 一、传播迅速,人尽皆知
  • 二、感召力强,一呼百应
  • 三、虚实交互,影响难料
  • 四、谣言四起,舆论难控
  •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 一、网络空间的群体性事件
  • 二、以网络为中介的群体性事件
  • 三、网内网外互动的群体性事件
  • 第三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效应
  • 一、损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
  • 二、促使网民模仿,引发倒逼效应
  • 三、放大社会矛盾,造成群体对立
  • 四、激发非理性情绪,导致过激行为
  • 第三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现实矛盾在网络上的折射
  • 一、经济领域矛盾产生利益分化
  • 二、政治领域矛盾导致干群冲突
  • 第二节 互联网为舆情的放大提供技术条件
  • 一、互联网技术实现群体聚集
  • 二、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场效应
  • 三、互联网技术实现病毒传播
  • 第三节 传播策略的使用实现网络动员
  • 一、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聚集眼球
  • 二、采用叙事修辞的报道手法改变议题
  • 三、意见领袖的介入推波助澜
  • 第四节 干部网络执政能力低,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
  • 一、少数干部对待媒体态度恶劣
  • 二、干部对网络舆论规律缺乏了解
  • 三、网络管理方式滞后
  • 第五节 新媒体职业道德偏离,导致网络负面舆情频发
  • 一、经济效益的刺激
  • 二、职业道德的淡化
  • 三、互联网属地管理的局限
  • 第四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
  • 第一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原则
  • 一、以人为本原则
  • 二、第一时间原则
  • 三、真诚原则
  • 四、主动原则
  •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
  •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赢得公众信任
  • 二、建立网络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舆情
  • 三、建立网络沟通机制,实现民意互动
  • 四、主动设置新闻议程,引导舆论走向
  • 五、讲究网络传播技巧,消除滋生土壤
  • 六、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净化网络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应对策略研究[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2(01)
    • [2].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丹东边境地区社会稳定[J]. 辽宁法治研究 2008(01)
    • [3].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研究[J]. 辽宁法治研究 2008(01)
    • [4].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四大利益调处机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1)
    • [5].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的作用[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8(01)
    • [6].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1)
    • [7].有效应对和化解群体性事件需要转换思维与时俱进[J]. 决策导刊 2009(11)
    • [8].社会管理创新与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9].网络之于群体性事件的助燃作用研究[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10].我国环境污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防治[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11].论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 治安学论丛 2015(00)
    • [12].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6)
    • [13].群体性事件的宪法之维[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3)
    • [14].体育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与应对[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2)
    • [15].浅议高校提升大学生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之途径[J]. 法制博览 2020(02)
    • [16].浅析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路径[J]. 大视野 2019(06)
    • [17].环境群体性事件集体行动生成及消解:对典型个案的扎根分析[J]. 行政与法 2020(03)
    • [18].抗争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认同及话语表征——以“深圳高考移民”为例[J]. 新闻传播 2019(23)
    • [19].公共管理视角下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综述——基于2002—2019年58篇CSSCI文献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2)
    • [20].新形势下西北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立体防控[J]. 发展 2020(04)
    • [21].环境公平视角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9)
    • [22].法治维度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分析[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23].类神经网络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4].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干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5].国内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进展[J].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20(04)
    • [26].警方介入高校群体性事件处置的若干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20(24)
    • [27].博弈分析在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20(15)
    • [28].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参与的现实困境与消解之道[J]. 领导科学 2020(18)
    • [29].新时期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研究[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0(09)
    • [30].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标签:;  ;  ;  ;  ;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