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团簇的势能面构建及其反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金属团簇的势能面构建及其反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论文摘要

自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 MD)建立以来,它就被广泛应用于复杂体系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当中。例如最经典的氢气与氟原子的撞击反应,蛋白质折叠等等。然而,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金属簇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是一个近年来刚刚兴起的领域,目前研究还较少。作为一个典型例子,金属团簇如铝,金在高温下的动力学表现是目前实验研究多相催化过程中广泛涉及到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开展金属团簇如金或铝在高温下的动力学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分子动力学的应用领域,而且可以加深人们对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中心变化的认识,为实验上开发新一代有效催化剂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由于从头计算的时间成本过高,精准经验势能面的缺乏加上实验手段的局限性,目前人们对于催化剂尺度的金属颗粒的静态结构及动态性质并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因此,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围绕用分子动力学研究金属团簇展开的,主要以铝和金这两个体系作为模型体系,用分子动力学配合经验势能面为研究手段,研究金属簇在高温下的动力学性质。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铝纳米簇碰撞的微分截面的模式分析:我们系统性的研究了铝簇撞击的微分截面。通过对撞击参数,反应物产物角动量,中间体形状、温度、角动量,产物分布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铝簇间撞击的反应规律。我们发现铝簇的反应中间体多为椭球状,并且该反应对产物的选择性受动力学和热力学同时控制。我们基于模拟观察到的铝簇中间体的独特形状,结合微分截面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模型来解释铝簇的微分截面模式。基于这一工作,我们发现NPB这一势能面的函数形式在描述金属簇的反应动力学上有良好表现,可以在其他金属簇上开展进一步研究。适合金簇计算的密度泛函理论筛选:为了建立构建势能面所需的结构能量库,我们系统性的研究了各类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金簇的表现。我们发现对于金元素,相对论效应对于准确计算金簇的结构及能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发现,通过旋轨耦合计算考虑的相对论效应会高估金簇的原子化能,而考虑HF交换能则会低估金簇的原子化能。基于这一发现,我们挑选出了TPSSh作为计算金簇较有效的泛函,并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旋轨耦合对于金簇的原子能的校正与金簇大小及其所含金原子的配位数有线性关系。这一发现可能可以用来解释长久以来理论界计算金簇的一大困惑,即金的平面型结构转换至立体结构问题。金簇的平面型结构至立体结构的转换:我们通过前期工作所建立的精准数据库与小基组重新计算结果间的比较,确立了用M06和TPSSh这两个方法来计算Au6-Au13,并将所得结果与文献建议的M06-L的计算结果相比较。我们发现在考虑了旋轨耦合效应以后,M06及TPSSh的计算结果在金簇的平面型结构至立体结构的转换上显示出了一致性结果,而相比之下M06-L的结果则较为不确定。并且,我们再一次验证了旋轨耦合显著降低高对称性结构的相对能量,因此使得部分金簇结构倾向于高对称性的结构,说明了旋轨耦合效应对于计算金簇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与仅有的关于Au7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间的对比,我们认为Au,可能是中性金簇最后一个平面型结构占主导的簇。金簇势能面的初步建立:基于前期工作所得到的精确结构能量数据库以及所确立的计算方法,我们对Au2-Au4进行了势能面扫描,所获得数据通过差分进化算法用于拟合NPB势能面。我们初步获得了比较精确的势能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分子动力学及势能面建立的理论研究意义
  • 1.2 铝簇模拟现状及对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 1.3 金簇结构研究在催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a) 分子动力学研究铝纳米簇撞击产物的角向分布
  • b) 适合金原子簇计算的密度泛函理论筛选
  • c) 金簇结构2D-3D转换
  • d) 金势能面构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势能面及其它计算方法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2.2 旋轨耦合
  • 2.3 势能面
  • 2.4 分子动力学
  • 2.5 常用软件介绍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用于解释金属团簇碰撞的旋转椭圆液滴模型
  • 3.1 引言
  • 3.2 模拟细节
  • 3.3 数学工具
  • 3.3.1 核密度估计的定义
  • 3.3.2 簇的形状
  • 3.3.3 蒙特卡洛积分不确定性估计
  • 3.4 结果
  • 3.4.1 通道选择性
  • 3.4.2 微分截面
  • 3.4.3 中间体寿命分布
  • 3.4.4 残余动能分布
  • 3.5 讨论
  • 3.5.1 现有模型
  • 3.5.2 旋转椭球液滴模型
  • 3.5.3 关于RELD模型的进一步讨论
  • 3.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对于适合于计算小型金原子簇的密度泛函方法验证
  • 4.1 引言
  • 4.2 计算细节
  • 4.3 结果
  • 2'>4.3.1 Au2
  • 3'>4.3.2 Au3
  • 4'>4.3.3 Au4
  • 5'>4.3.4 Au5
  • 4.4 讨论
  • 2-Au5原子簇最准确计算结果'>4.4.1 对于Au2-Au5原子簇最准确计算结果
  • 4.4.2 不同类型泛函的评估
  • 4.4.3 旋轨耦合效应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金原子簇平面结构的分析
  • 5.1 引言
  • 5.2 计算细节
  • 5.3 结果
  • 5.3.1 金正离子
  • 5.3.2 金负离子
  • 5.3.3 中性金簇
  • 5.4 讨论
  • m杂化的影响'>5.4.1 旋轨耦合效应对于sdm杂化的影响
  • 5.4.2 旋轨耦合效应对于结构的影响
  • 7是否3D构型'>5.4.3 Au7是否3D构型
  • 5.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金原子的势能面拟合
  • 6.1. 引言
  • 6.2. 计算细节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作者简介
  • 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金属团簇的势能面构建及其反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