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荒漠化治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增殖放流在水域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渔业的作用

水域荒漠化治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增殖放流在水域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渔业的作用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受诸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部分水域呈现生态荒漠化趋势,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日益严重。治理水域荒漠化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是水域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我国废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主要江河湖泊遭受不同程度污染,近岸海域有机物和无机磷浓度明显上升,无机氮普遍超标,赤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渔业水域污染事故不断增加,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二是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我国是世界上捕捞渔船和渔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由于长期采取粗放型、掠夺型的捕捞方式,造成传统优质渔业品种资源衰退程度加剧,渔获物的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严重,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三是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水利水电、交通航运和海洋海岸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水域生态也造成了不利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水域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水生生物体本身及其赖以栖息的场所造成危害,致使水域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水域荒漠化更强调的是人为活动(水域污染、过度捕捞、涉水工程建设等)对整个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荒漠化的概念从1949年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和研究,已逐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部分国家已经制定了防治荒漠化的有关行动计划。但水域荒漠化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学术界对其比较陌生,水域荒漠化防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水域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等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限容量与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水域生态系统呈现不可逆转性的改变,加剧形成水域荒漠化的风险。二是缺少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阻碍水域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增殖放流等常规措施较少,效果比较单一、而人工渔礁、限额捕捞等措施的研究尚不成熟,可行性、操作性、风险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三是由于水生生物资源的流动性、共有性、隐蔽性,水域生态系统比较复杂,水域荒漠化表相不明显,特征不易判断,水域荒漠化未像土地荒漠化一样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公众的水域荒漠化防治意识淡薄,水域生态环境未得到有效保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在提出水域荒漠化定义的同时,阐述我国水域荒漠化的现状,定性分析水域荒漠化成因及各主要因素的贡献率,并主要对增殖放流进行重点分析。本文的学术意义在于系统的介绍水域生态荒漠化的成因,并归纳总结了增殖放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讨了今后增殖放流的发展方向,为今后从事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的实际利用价值,就是使相关政府、科研部门进一步了解增殖放流在水域荒漠化各项措施的成效,为政府部门制定整体、系统的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综述
  • 1.1 荒漠化由来和定义
  • 1.2 水域荒漠化由来和定义
  • 2 水域荒漠化产生主要原因分析
  • 2.1 人口增长、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压力
  • 2.2 政府决策、管理不当,没有有效阻止水域荒漠化的蔓延
  • 2.3 公众水域荒漠化意识薄弱,没有自觉维护水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3 我国水域荒漠化现状
  • 3.1 存在问题
  • 3.1.1 水域污染导致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 3.1.2 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 3.1.3 其他人类活动致使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
  • 3.2 开展工作
  • 3.2.1 实施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
  • 3.2.2 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
  • 4 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发展现状
  • 4.1 增殖放流定义和主要类型
  • 4.2 国外增殖放流情况
  • 4.3 我国和山东增殖放流情况
  • 4.3.1 全国情况
  • 4.3.2 有关政策
  • 4.3.3 山东情况
  • 5 增殖放流取得成效分析
  • 5.1 生态效益累积效应逐步显现
  • 5.1.1 补充了种群数量
  • 5.1.1.1 对虾类
  • 5.1.1.2 大黄鱼
  • 5.1.1.3 淡水鱼类
  • 5.1.1.4 青海湖裸鲤
  • 5.1.2 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
  • 5.2 经济效益明显,促进渔民增收
  • 5.2.1 增加捕捞产量
  • 5.2.1.1 对虾类
  • 5.2.1.2 海蜇
  • 5.2.1.3 大黄鱼
  • 5.2.1.4 淡水鱼类
  • 5.2.2 投入效益比较高,经济效益明显
  • 5.2.2.1 山东省
  • 5.2.2.2 辽宁省
  • 5.2.2.3 浙江省
  • 5.2.2.4 河北省
  • 5.3 社会效益显著,各界反响热烈
  • 5.3.1 树立了水域荒漠化防治的新理念
  • 5.3.2 营造了声势,深化了民众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 5.3.3 渔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通过增殖不断得到延伸和拓展
  • 5.3.4 带动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 6 存在风险和不利因素
  • 6.1 捕捞强度过大
  • 6.2 水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 6.3 增殖放流管理尚须规范
  • 6.4 增殖放流研究有待加强
  • 6.5 放流资金仍不足
  • 7 今后水生生物资源增殖的发展方向
  • 7.1 背景
  • 7.2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7.3 总体思路
  • 7.4 实施方案
  • 7.4.1 制定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总体规划
  • 7.4.1.1 黄渤海区
  • 7.4.1.2 东海区
  • 7.4.1.3 南海区
  • 7.4.1.4 东北区
  • 7.4.1.5 黄河区
  • 7.4.1.6 长江中下游区
  • 7.4.1.7 长江上游区
  • 7.4.1.8 珠江区
  • 7.4.2 建立以增殖业为载体的生态渔业示范区
  • 7.4.3 研究相关增殖技术措施
  • 7.4.3.1 基础调查
  • 7.4.3.2 确定增殖对象
  • 7.4.3.3 种苗生产技术
  • 7.4.3.4 中间培育技术
  • 7.4.3.5 放流技术
  • 7.4.3.6 标志跟踪技术
  • 7.4.3.7 回捕技术及回捕率
  • 7.4.3.8 鱼群行动控制技术
  • 7.4.3.9 增殖海区的生境保护改造技术
  • 7.4.3.10 效果评价
  • 7.5 保障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水域荒漠化治理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 ——增殖放流在水域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渔业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