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宫之恋 ——上海市普教科研史研究(1978年——2002年)

所罗门宫之恋 ——上海市普教科研史研究(1978年——2002年)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1978年至2002年上海市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的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传统为理论背景,从文化、共同体及(奖励)制度三个方面建构上海普教科研历史变迁图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梳理、理论问题的思辨以及历史图景的建构,本研究获取上海普教科研历史发展的若干特征、经验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科学社会学是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背景。基于默顿、库恩、克兰以及中国学者在科学文化、共同体以及科技奖励等研究领域的思路、方法、理论及观点,从而获得本研究值得关注的历史问题。文化建构方面,本文关注上海普教科研的外在文化价值体系,包括政治文化与教育文化;上海普教科研的内在文化价值体系,包括价值建构与科研范式变迁。共同体方面,聚焦于作为骨干的市教科所--区县教育科研组织的生成、互动、嬗变及其背后的交流与沟通变迁。奖励制度方面,既分析在不同时期的奖励制度的特征及变迁历程,同时对普教科研奖励体制与普教科研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给予积极关照。通过理论的运用及历史的梳理,我认为二十多年上海普教科研的历史变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普教科研共同体的发展是普教科研整体发展的中轴;区县普教科研精英与市普教科研精英的互动是体制创新的核心动力;经验理性与合作反思是上海普教科研文化建构的核心特征;上海普教科研奖励体制从层次递进型体制向功能细分、混合型体制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我对上海普教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有如下建议:开拓文化建构的建制空间和文化资源,在维持原有文化精英的基础上,吸收不同领域、地域的资源,构建适应普教科研发展的文化价值体系;构建上海普教大科研共同体,特别是原有普教科研精英与热衷普教科研的大学研究人员的合作、交流;加大制度创新,促进功能细分、混合型科研奖励体制的完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缘起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基础
  • 一、史料基础
  • 二、理论基础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上海教育科研文化的建构与反思
  • 第一节 科研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本研究中视角的具体体现
  • 第二节 文化土壤
  • 一、政治文化
  • 二、教育文化
  • 第三节 初创时期的文化建构(1978年--1986年)
  • 一、价值建构
  • 二、问题建构
  • 三、方法建构
  • 第四节 全面发展时期的文化建构(1986年--1995年)
  • 一、关于时段划分的说明
  • 二、文化建构的时代背景与建制特征
  • 三、文化建构的内容
  • 第五节 纵深发展时期的文化建构(1996年--2002年)
  • 一、建制变革与时代命题
  • 二、文化建构的建制特征
  • 三、建构焦点--以《教育科研新视角》为分析文本
  • 第三章 上海教育科研共同体的发展
  • 第一节 科研共同体的内涵
  • 一、何谓科研共同体
  • 二、科研共同体的意义
  • 三、科学社会学视野下的普教科研共同体
  • 第二节 科研共同体的初创(1978年--1985年)
  • 一、上海市教科所的诞生
  • 二、一会、一班、一刊
  • 三、市教科所的功能与机构
  • 四、科研共同体之雏形
  • 第三节 科研共同体的壮大(1986年--1992年)
  • 一、区县教育科研机构的扩编和正规化诉求
  • 二、基层学校科研模式的发展
  • 三、上海普教科研共同体的状况--以第二、三、四届上海市普教科研成果奖获奖名单分析为例
  • 第四节 科研共同体的多样化(1992年--2002年)
  • 一、市级科研基地的源与流
  • 二、基地学校的源与流
  • 第四章 上海普教科研奖励体制的变迁
  • 第一节 科研奖励体制的内涵
  • 一、科研奖励的含义及运行机制
  • 二、本研究关注的上海普教科研奖励变迁史问题
  • 第二节 层次递进型奖励体制的形成(1983年--1992年)
  • 一、羞涩的玫瑰(1979年--1982年)
  • 二、春蕾绽放--上海县的尝试,1983年
  • 三、山花浪漫--全市科研奖励体制的形成(1984年--1987年)
  • 四、新芽初露--体制的初步完善(1988年--1992年)
  • 第三节 层次递进型奖励体制的完善与嬗变(1992年--2002年)
  • 一、上海市普教科研成果推广奖的设立
  • 二、上海教科院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
  • 第五章 反思与建议
  • 第一节 对上海普教科研历史的反思
  • 一、普教科研共同体的发展是普教科研整体发展的中轴
  • 二、区县普教科研精英与市普教科研精英的互动是体制创新的核心动力
  • 三、经验理性与合作反思--上海普教科研文化建构的核心特征
  • 四、上海普教科研奖励体制正向混合型、功能细分体制发展
  • 第二节 上海普教科研发展的若干建议
  • 一、开拓文化建构的建制空间和文化资源
  • 二、构建上海普教大科研共同体
  • 三、加大制度创新,促进普教科研奖励体制的完善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家常菜更能营养人[J]. 教育视界 2016(21)
    • [2].郑重声明[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16(11)
    • [3].郑重声明[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16(09)
    • [4].在教育大地上诗意地栖居[J]. 当代教育家 2017(04)
    • [5].今天吃点啥子[J]. 食品与生活 2017(04)
    • [6].扬帆追梦 启程远航——写在甘肃省教科所建所30周年之际[J]. 教育革新 2014(10)
    • [7].我和教科所——教研伴成长[J]. 教育革新 2014(11)
    • [8].我与教科所[J]. 教育革新 2014(11)
    • [9].如何让学生喜欢你[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06)
    • [10].相约春天里 学取山海经——宁波教科所挂职总结[J]. 浙江教育科学 2016(04)
    • [11].忆上海市教科所的三个“家”[J]. 上海教育科研 2012(02)
    • [12].2010年全省教科所(院)长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J]. 当代教育科学 2010(08)
    • [13].二○○九年全省教科所长工作会议在淄博市召开[J]. 当代教育科学 2009(06)
    • [14].杭州市区县(市)教科所所长(主任)会议召开[J]. 上海教育科研 2008(04)
    • [15].风好正是扬帆时——四川省第四届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活动掠影[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8(04)
    • [16].成长中那些铭刻于心的画面[J]. 小学语文教学 2020(07)
    • [17].三十年风雨兼程 八年月耳濡目染——感怀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30周年所庆[J]. 教育革新 2014(11)
    • [18].全省教科所(院)长会议在杭召开[J]. 浙江教育科学 2012(01)
    • [19].领导重视 管理规范 求真务实 提高质量——全省教科所(院)长会议暨临沂现场研讨会召开[J]. 当代教育科学 2011(08)
    • [20].浙江省金华市举行市、县教科所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分享会议[J]. 上海教育科研 2010(04)
    • [21].做实科研 做强科研——金华召开各县(市、区)教科所所长会议纪要[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11)
    • [22].杭州市区县(市)教科所所长(主任)会议召开[J]. 浙江教育科学 2008(01)
    • [23].浙江省衢州市教科所:以“三招三实”提科研成效[J]. 上海教育科研 2015(11)
    • [24].2009年度全省教科所(院)所长(院长)工作会议在无锡召开[J]. 江苏教育研究 2009(14)
    • [25].点滴成往事 追忆不枉然——教科所学习成长散记[J]. 教育革新 2014(10)
    • [26].浙江省市地教科所所长会议在温州泰顺召开[J]. 浙江教育科学 2011(01)
    • [27].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全面促进专业发展——甘肃省教科所2015年教研小分队送培到校活动纪实[J]. 教育革新 2015(12)
    • [28].小分队撬动大教研——省教科所教研小分队活动综述[J]. 教育革新 2013(12)
    • [29].全省教科所所长会议召开[J]. 浙江教育科学 2009(03)
    • [30].交流 研讨 共享——宁夏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中期交流会举办[J]. 宁夏教育科研 2009(02)

    标签:;  ;  ;  ;  ;  

    所罗门宫之恋 ——上海市普教科研史研究(1978年——2002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