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由心生 樂者藥也 ——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音由心生 樂者藥也 ——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不仅为个体提供了审美欣赏的对象,也通过自身的魅力影响着现实社会生活。合适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情感,完善个体人格。同时,音乐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也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人产生的效用也不同。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和最具魅力的领域,它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并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音乐是人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实现自己多方面社会功能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音响体验、情感感受、想象引导直觉等心理活动;音乐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对健康能够发挥不可忽视作用,具有治疗效果。音乐疗法是集心理学、医学、生理学、哲学、音乐、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并日趋成熟。音乐治疗的作用已经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目前国内也有研究成果,但在个性化方面甚少,而某些成果,也还不够深入。这种学术研究的滞后性,直接影响了对涉及音乐治疗等现象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基于这种情况,本研究从心理学、健康学等角度,结合实验研究、调查统计分析以及相关个案,对个性化音乐治疗予以深入系统地探讨。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音乐治疗研究综述。讨论音乐治疗的概念、意义,考察国内外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总结音乐治疗的新视角和方法并予运用前景展望。我国现代关于音乐心理和音乐治疗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多为介绍国外音乐治疗的文章,有关音乐治疗和发展的本土化特色还需研究。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论著中就有关于音乐心理活动的描述和对某些音乐心理规律及的研究。从关注音乐与自然的联系到重视音乐与人心理、情感的密切联系,研究历时达二千多年;研究成果从古代文献的语录,发展到独立的篇章论述和专门的乐论著作,从理论分析到实践验证;研究领域都大多涉及到了现代音乐治疗学的命题,如音乐与人心理的关系、产生音乐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音乐的心理效能、音乐的社会作用、音乐欣赏心理、音乐表演心理、音乐创作心理、音乐对塑造个体具有完备性格的作用、音乐养生及治疗思想等。中国有丰富的音乐治疗的思想。特别是五音疗法,反映了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五音疗法整合了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体现了对音乐与情绪及脏腑之间的互动关系;突现了音声与人格情志、脏气等的关系。五音疗法匹配了人体的不同脏腑,把五音、五行、五脏、人格配属用于音乐治疗实践。第二部分探讨了音乐的功能和音乐治疗的原理机制等,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以个性化差异为主旨的音乐治疗模型。并且通过实验验证模型。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通过个性化音乐使用,测查被试的行为特征变化(学习、睡眠)、心理特征变化(性格、情绪)、生理特征变化(心率、皮温、皮导)三个方面,证实个性化音乐的效果和相关变化,从而对如何使用音乐治疗进行探讨。本研究将所有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实验,测定实验组前后心率、皮肤电传导、皮温的变化,同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心理量表、压力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些指标差异显著。压力舒解、有效睡眠时间延长,情绪特征也有变化。心率有起伏变化,皮肤温度降低,皮肤电传导水平升高。实验研究证实使用个性化音乐有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压力应激效果上反应了身心状态的恢复。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音乐对不同个体、病症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2)不同个体、相同问题也需要个性化音乐;(3)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对音乐偏好不同;(4)相同个体在不同治疗阶段需要配制不同的个性化音乐。第三部分为个性化音乐治疗理论模型的实践运用。通过个性化音乐治疗在学习减压、改善睡眠、危机干预中的运用,验证了个性化音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论文最后讨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命题和音乐治疗的功能和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建立音乐欣赏与健康层面上的动力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和帮助音乐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临床、教育、健康等领域服务,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一定的努力。通过对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的建构、探索、分析实践运用,人可以借助一定的音乐认识人自身,进一步理解了人格差异的内涵,音乐差别的文化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音乐治疗研究综述
  • 第一章 音乐治疗研究现状
  • 引言
  • 1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的定义
  • 1.1 侧重于音乐治疗的功能
  • 1.2 侧重于音乐治疗的方法形式
  • 1.3 侧重于音乐治疗所属领域
  • 2 从音乐治疗的定义看世界音乐治疗的发展状况
  • 第二章 音乐治疗的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3 教育意义
  • 4 个体成长意义
  • 5 生命探索意义
  • 5.1 音乐的进化性隐喻
  • 5.2 音乐治疗的生命探索意义
  • 第三章 音乐治疗发展概述
  • 1 国际音乐疗法的发展历史
  • 2 中国的音乐治疗历史
  • 第二部分 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研究
  • 第四章 音乐治疗的原理机制
  • 1 音乐治疗流派体系概况
  • 1.1 精神动力学派的音乐治疗
  • 1.2 自由即兴演奏音乐治疗
  • 1.3 行为主义音乐疗法
  • 2 音乐产生系列效应
  • 3 生理机制
  • 3.1 神经系统机制
  • 3.2 全脑激活机制
  • 4 行为改变
  • 4.1 音乐与人的行为方式
  • 4.2 人的行为与音乐的关系
  • 5 演唱时的健康机制
  • 6 音乐引导想象(GIM)
  • 7 中国古代音乐治疗的理论基础
  • 7.1 “天人合一”的思想
  • 7.2 个性化的治疗机理
  • 7.3 音乐产生的心理机制
  • 7.4 音乐与情绪的协同关系
  • 第五章 音乐治疗的个性化设计模型
  • 1 研究综述
  • 1.1 音乐与人格的对应关系
  • 1.2 选曲类型个性化
  • 1.3 传统的中医音乐疗法
  • 1.3.1 中医五音治疗
  • 1.3.2 五音属性
  • 1.3.3 五音五行的匹配方法
  • 2 个性化设计
  • 2.1 病症类型:以治疗目标
  • 2.2 个体因素
  • 2.2.1 个体的素养背景
  • 2.2.2 丰富的文化修养有助于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 2.2.3 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有助于音乐欣赏者对音乐的体验和领会
  • 2.2.4 形成对音色主观评价不同的心理因素
  • 2.3 环境因素(灯光、噪音、音频、播放方式)
  • 3 音乐因素(音乐要素、乐器、歌词、演唱者、引导)
  • 3.1 响度
  • 3.2 音高
  • 3.3 音色
  • 3.4 音程和音阶
  • 4 乐器
  • 5 演唱者
  • 6 治疗模型设计
  • 7 个性化实验研究
  • 7.1 研究目的
  • 7.2 研究方法
  • 7.3 实验程序设计
  • 7.3.1 预备实验
  • 7.3.1.1 目的
  • 7.3.1.2 被试
  • 7.3.1.3 结果
  • 7.3.1.4 讨论
  • 7.3.2 正式实验
  • 7.3.2.1 实验被试
  • 7.3.2.2 实验材料
  • 7.3.2.3 实验方法
  • 7.3.2.4 实验结果
  • 7.3.2.4.1 气质分布状况
  • 7.3.2.4.2 压力状况的干预效果
  • 7.3.2.4.3 干预后的心理症状状况明显改变
  • 7.3.2.4.4 个性化音乐干预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 7.3.2.5 讨论
  • 第三部分 个性化音乐治疗模型的实证研究
  • 第六章 音乐治疗干预学习的研究
  • 1 影响学习成绩的心理因素研究
  • 2 预备实验研究(考试心理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 2.1 设计背景
  • 2.2 问卷设计方法:使用调查法、因素分析法、聚类法
  • 2.3 结果
  • 2.4 因子得分
  • 2.5 聚类分析
  • 2.6 聚类分析所用程序
  • 3 实证实验研究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过程
  • 3.4 结果与分析
  • 4 讨论:音乐治疗配合咨询的优势设计
  • 4.1 学习方面
  • 4.2 考试心理素质
  • 第七章 音乐干预睡眠的实验研究
  • 1 睡眠的研究概述
  • 2 睡眠疾病危害
  • 3 睡眠问题状况
  • 4 使用音乐治疗对睡眠问题研究综述
  • 5 音乐治疗干预睡眠的实验研究
  • 5.1 被试选择
  • 5.2 实验材料
  • 5.3 实验程序
  • 5.4 实验结果
  • 6 讨论
  • 第八章 音乐治疗的危机干预(自杀)个案研究
  • 1 危机干预文献回顾
  • 2 自杀的外因
  • 3 自杀的内因
  • 4 自杀的诱因
  • 5 自杀过程的理论分析
  • 6 个案研究
  • 6.1 被试状况
  • 6.2 研究目的
  • 6.3 研究设计
  • 6.4 结果
  • 6.5 小结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音由心生 樂者藥也 ——个性化音乐治疗的探索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