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设计与政策选择研究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设计与政策选择研究

论文摘要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文化水平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广泛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越来越突出。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进区域、城乡以及群体间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和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且将切实的改善我国民生发展的“短板”问题。西部地区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虽然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在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无论是GDP总量、财政收入水平还是产业发展水平、人均收入等均落后于东部。论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国四大区域公共服务水平的纵横对比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层次且发展缓慢。此外,基于政府投入角度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四大区域之间、西部地区省际之间公共服务的水平差异明显且趋势仍在进一步扩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西部地区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包括“身份论”、“体制论”、“财政分权说”以及“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借用了博弈分析中关于公共服务的分析方法,构建了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行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统筹城乡视角的决策机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的投入机制、不同收入群体居民基于纳税视角的参与机制以及基于财政审计视角的监督机制。通过上述机制的运行与良性循环,以求实现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城乡、区域以及群体间均等化的目标。理论研究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认清政府主导模式下公共服务的水平及其差异发展现状,把握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的运行规律,进而对政府财政支出方向或转移支付重点进行实时而有效的调节,是实现地区之间,进而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步骤。由于我国区域之间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而且深刻的体现在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方面,因此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从长远来看,需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建立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配套政策、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构建出一个稳定、长效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质量水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1 研究的背景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国内外文献综述及理论、实践借鉴
  • 2.1 基本概念
  • 2.1.1 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 2.1.3 均等化
  • 2.1.4 公共服务均等化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文献述评
  • 2.3 典型理论、实践经验借鉴
  • 2.3.1 典型理论借鉴
  • 2.3.2 实践经验借鉴
  • 2.4 本章小结
  • 3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测算
  • 3.1 评价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 3.1.1 指标选取原则
  • 3.1.2 评价指标选取
  • 3.1.3 研究方法
  • 3.2 实证分析与结果
  • 3.2.1 因子分析
  • 3.2.2 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差异变动趋势及成因
  • 4.1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的差异变动趋势
  • 4.1.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4.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2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成因
  • 4.2.1 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身份”成因
  • 4.2.2 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体制”成因
  • 4.2.3 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财政”成因
  • 4.2.4 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差异化”成因
  • 4.3 本章小结
  • 5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构建
  • 5.1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决策机制
  • 5.1.1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利益决策机制
  • 5.1.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投资决策机制
  • 5.2 基于央地博弈视角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机制
  • 5.2.1 静态博弈下的央地政府投入机制
  • 5.2.2 委托代理下的央地政府投入机制
  • 5.3 基于居民需求视角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参与机制
  • 5.4 基于财政审计视角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监督机制
  • 6 研究结论、政策选择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选择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D.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E.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发展中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J]. 党政干部论坛 2016(12)
    • [2].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 赤子(下旬) 2016(07)
    • [3].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协同供给机制探析[J]. 创造 2020(03)
    • [4].发展中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道路探析——基于河南省的调查与思考[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5].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发展中的利益机制分析[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6].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特殊性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4(01)
    • [7].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比较研究[J]. 生态经济 2010(05)
    • [8].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能力解释结构模型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09(04)
    • [9].地区公共服务增量供给差距的空间演变趋势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5(12)
    • [10].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2)
    • [11].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6)
    • [12].我国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08)
    • [13].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及对策[J]. 生产力研究 2009(12)
    • [14].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区部分地方为例[J]. 探求 2019(02)
    • [15].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效率分析[J]. 商业时代 2010(32)
    • [16].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透视与宏观思考——以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个案[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7].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与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多维贫困分析框架[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7(02)
    • [18].跨地区公共服务的法律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6)
    • [19].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4)
    • [20].扶贫开发要引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J]. 理论视野 2016(07)
    • [21].广西沿边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J]. 市场周刊 2019(01)
    • [22].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投入产出效率评价[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21)
    • [23].西部多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路径选择[J]. 人民论坛 2014(29)
    • [24].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协同问题研究——以政府部门为对象[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25].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合作治理网络的构建——基于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J]. 学习月刊 2014(06)
    • [26].澳大利亚乡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其借鉴[J]. 预算管理与会计 2013(03)
    • [27].边境民族地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模式及对策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8].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析[J]. 经济与管理 2011(06)
    • [29].三重失灵:连片特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难题与出路[J]. 学术界 2015(08)
    • [30].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的比较研究[J]. 西部发展评论 2011(00)

    标签:;  ;  ;  

    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设计与政策选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