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毛茛属植物叶片脯氨酸含量、蒸腾强度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六种毛茛属植物叶片脯氨酸含量、蒸腾强度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一、6种披碱草叶片脯氨酸含量、蒸腾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吕玉茹[1](2021)在《杂交野大麦新品系农艺特性及DNA指纹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田间观测、生理生化和分子标记等方法,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交新品系Y33和P13的农艺特性及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杂交新品系的遗传性状稳定,生产性能和落粒性有所改善。新品系Y33和P13的物候期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生长节律也与野大麦基本一致;落粒率均低于亲本野大麦。Y33和P13两年的平均鲜草总产量均高于双亲,P13两年的平均干草总产量最高。亲本与杂交新品系在每小穗小花数、叶长、小穗长这三种性状上有较大差异。(2)新品系Y33和P13的干物质含量都较高在95%左右;粗蛋白含量等级为上等(分别为17.21%、17.36%);粗脂肪含量均比披碱草高分别为6.06%、5.88%;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均低于披碱草;钙磷比较两个亲本平衡;营养价值得到了改善,饲用价值较高。(3)杂交新品系Y33和P13的耐盐性均强于披碱草;抗旱性均强于野大麦;抗旱性与耐盐性均得到了改善。(4)经ISSR、SSR标记分析,杂交新品系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两种标记构建的指纹图谱都能客观真实地检测出亲本与杂交后代间的遗传差异,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

李江艳[2](2021)在《水分胁迫下7份鸭茅材料苗期耗水特性及抗旱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干旱作为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导致牧草遭遇生理干旱而出现出苗困难或死苗现象,严重影响幼苗的成活率,是影响人工草地建植及草地生态恢复的关键性因素。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为禾本科鸭茅属多年生优良牧草,是人工草地建植及生态补播的重要草种。本研究以新疆5份野生鸭茅(分别来自新疆阿勒泰市、乌鲁木齐市、塔城市、奇台县及尼勒克县)及2份抗旱性较强的栽培鸭茅(宝兴鸭茅、俄勒冈鸭茅)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使用称重法控制水分含量,通过设置适宜水分(饱和持水量的85%)、中度胁迫(饱和持水量的60%)和重度胁迫(饱和持水量的35%),对苗期耗水规律、生长特性、根系形态特征、解剖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鸭茅的适应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抗旱敏感性指标进行筛选,评价了鸭茅抗旱性差异,以期为人工草地建植和草地生态恢复中草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耗水特性结果表明,各材料总耗水量、周耗水量规律基本一致,均受到水分胁迫抑制,表现为适宜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水分利用效率呈现相反规律。总耗水量均随水分胁迫的增强呈逐渐降低趋势,各材料在适宜水分下总耗水较中度胁迫下增加33%-136%,较重度胁迫下增加77%-231%;适宜水分下周耗水量高峰期出现于第3周和第4周,胁迫条件下均在第2周达到高峰,此后趋于平缓;水分利用效率随胁迫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大,材料间差异较小,其中俄勒冈鸭茅水分利用率受胁迫影响较小,其余材料在重度胁迫下水分利用率较适宜水分上升39%-151%。宝兴和新疆尼勒克县鸭茅属于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材料,反之新疆乌鲁木齐市鸭茅属于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材料。(2)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胁迫处理开始第一周各材料均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随胁迫时间延长,生长速度逐渐下降;株高呈现出适宜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各材料适宜水分条件下株高较中度胁迫增加5%-43%,较重度胁迫下增加13%-91%;分蘖数随胁迫程度加大均受到抑制,但未呈现持续降低趋势;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均呈现随胁迫加剧逐渐降低的趋势,各材料在不同处理下地上生物量差异显着(P<0.05)。材料间比较结果表明,栽培材料普遍有较高的株高、生长速度及地上生物量,而野生材料普遍具有较高分蘖数、地下生物量及根冠比。(3)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及根平均直径的生长,导致比根长、根系比表面积及比根面积随胁迫加剧呈现升高趋势。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鸭茅植株叶片中脉上表皮均具有较大的泡状细胞,且野生材料泡状细胞体积大于栽培材料;随胁迫增强鸭茅叶片厚度逐渐降低,上下表皮细胞厚度也呈相同趋势。根系解剖结构表明,随胁迫增强,栽培材料皮层占比增大,水分吸收受阻,但通过较多的导管数增强水分运输效率,而野生材料随胁迫增强,其皮层占比减小,利于水分吸收,以提高水分吸收效率。(4)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增强及时间延长,除叶片相对含水量、SOD酶活性及CAT酶活性外其余指标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均呈现出差异显着(P<0.05),各指标材料间总体表现出差异显着(P<0.05),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材料间差异最大,在不同处理下变异系数分别为14%-23%和8%-15%。7份材料均呈现出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均呈现升高趋势,细胞膜透性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总体呈现升高趋势,其中SOD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5)抗旱性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下,叶片及根系解剖学参数是最为敏感指标,其次为地下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中的根总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及生理生化指标中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可作为抗旱敏感指标;7份鸭茅材料抗旱性综合排序表明:YM-1>YM-2>YM-6>YM-7>YM-4>YM-3>YM-5。综合来看,水分胁迫导致鸭茅耗水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增大,抑制了鸭茅的生长,减少了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改变了叶片及根系形态及解剖结构,通过增大或降低自身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适应干旱胁迫。7份材料的干旱适应性呈现出各自特点,抗旱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7份材料中野生材料具有低耗水、高抗旱性的特征,可作为优良种质潜力资源,为抗旱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罗巧玉[3](2021)在《发草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寒沼泽湿地是我国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退化高寒沼泽湿地的植被恢复及优化湿地植物配置是目前湿地研究的热点问题。高寒沼泽湿地及边缘过渡带具有周期性淹水和出露交替的特征,水分条件经常发生极端干旱或淹水的变化,导致很多水生和旱生植物均难以正常生长。发草(Deschampsia caespitosa)适生范围广,不仅能够生长于草原等旱生环境,而且能够生长于河滩、沼泽等湿生生境,同时具有种子产量大、发芽率高等优良特性,是理想的退化高寒沼泽湿地植被恢复物种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发草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比较分析其与8种常见高寒植物对干旱和水涝的综合抗性入手,结合野生生境中发草种群和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植物形态学、生理学和结构解剖学的分析,系统揭示了发草在干旱、水涝、干湿交替胁迫条件下的代谢活动规律,为高寒沼泽湿地旱涝“共耐性”植物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生理学基础,特别是对未来适用于退化高寒沼泽湿地修复植物的高效筛选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加速了退化高寒沼泽湿地修复问题的解决。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发草同其他8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对旱涝胁迫的综合适应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发草,冷地早熟禾,华扁穗草,青藏苔草,青海草地早熟禾,藏嵩草,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同德小花碱茅。证明发草是理想的退化高寒沼泽湿地植被恢复物种之一。(2)菊科、禾本科、莎草科、毛茛科、龙胆科和玄参科植物是发草适生地常见物种,发草的盖度、株高、生物量和重要值与群落物种丰富度、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磷(P)和土壤水分含量(W)呈显着负相关,与Alatalo均匀度指数、p H值呈显着正相关。表明发草更加适应低P、湿润偏中生的土壤环境,具有部分的先锋种特性。(3)发草适应水分胁迫与其较强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较低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关,同时脯氨酸(Pro)代谢途径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的增强是发草适应水涝胁迫的生理学基础。(4)Pro含量的升高是合成代谢的加强和氧化分解过程减弱共同作用的结果,谷氨酸(Glu)途径和鸟氨酸(Orn)途径共同组成了发草叶中Pro的合成代谢,但根系中Pro的积累以Glu途径为主。As A和GSH含量升高是通过激发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 LDH)及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的活性,启动高效的L-半乳糖合成途径和As A-GSH循环途径,维持较高的氧化还原状态比率(As A/DHA、GSH/GSSG)。(5)水分胁迫对发草叶片结构没有产生明显损伤,而其根系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植物在渗透胁迫下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的“保命”策略,反应发草具有较强的旱涝“共耐性”。

冯树林[4](2020)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土壤水分亏缺引起的干旱胁迫,不仅成为制约旱区植物物质生产、人工植被建设的主要障碍,而且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的增加,干旱胁迫对植物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越发明显。同时,由降水造成的不同地域的土壤“干—湿”变化这一重要自然现象对木本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代谢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以侧柏和紫穗槐2个树种幼苗为试材,针对2个树种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盆栽试验,以土壤相对含水量(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为100%的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干旱程度(87.84%SWC、70%SWC、52.16%SWC和40%SWC)和干旱历时(15d、30d、45d和60d)对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以及旱后复水条件下2个树种幼苗生长和生理的恢复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侧柏和紫穗槐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在干旱胁迫和复水干扰环境下的生长响应不同,生长补偿效应总体呈现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后期。在2个树种幼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87.84%SWC和70%SWC处理的2树种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和根系生长以及生物量积累总体高于52.16%SWC和40%SWC处理;在生长后期,2个树种幼苗生长参数总体低于对照水平,生长的补偿效应不显着。70%SWC处理的侧柏生长初期和87.84%SWC处理的侧柏生长中期的生物量分别达到各生长阶段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平均生物量中的最大,较对照增加27.52%和15.32%;87.84%SWC处理的紫穗槐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生物量分别达到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生物量平均值中的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25.59%和11.04%。2.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侧柏和紫穗槐幼苗叶水势逐渐下降,且52.16%SWC和40%SWC处理对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产生了显着影响,说明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下降与土壤水分含量密切相关。15天干旱历时下40%SWC处理的侧柏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以及紫穗槐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以及30天干旱历时下40%SWC处理的紫穗槐生长后期的叶水势均下降到最低水平,分别较各自对照下降了1.46MPa、1.10MPa、1.84MPa、0.71MPa、1.12MPa和0.58MPa。复水后,随着时间延长,2个树种幼苗叶水势逐渐恢复,叶水势出现补偿效应,复水72h后2个树种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水势逐渐恢复到与对照相近水平。3.土壤水分含量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显着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两树种幼苗通过降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调节水分利用效率来增强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干旱胁迫条件下,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共同抑制了2个树种幼苗的光合作用,40%SWC处理的幼苗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降到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平均值中的最低,其中侧柏生长初期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分别下降了61.72%和80.97%。复水后,2个树种光合参数逐渐恢复,光合生理出现补偿效应,复水72h后2个树种幼苗光合作用能力得到改善。说明2个树种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有很强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4.干旱胁迫条件下,侧柏和紫穗槐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增加,且52.16%SWC和40%SWC处理显着增加了2个种树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40%SWC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侧柏和紫穗槐幼苗3个生长阶段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4个干旱历时下各水分处理的平均值中分别达到最大,其中紫穗槐幼苗生长后期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生长初期的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最大,4个干旱历时下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的1.63倍和22.65倍。复水后,2个树种幼苗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向正常水平转变,复水72h后侧柏3个生长阶段和紫穗槐生长初期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及侧柏生长初期的脯氨酸含量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说明侧柏和紫穗槐幼苗能够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增强对干旱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5.干旱胁迫与复水条件下,侧柏和紫穗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响应不同,变化幅度因干旱程度、干旱历时、生长阶段和树种的差异而异。随着土壤水分含量下降,2个树种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水平。40%SWC处理的侧柏3个生长阶段的CAT活性和生长后期的SOD活性,紫穗槐3个生长阶段的SOD和POD活性以及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CAT活性均较52.16%SWC处理低,说明40%SWC处理下2个树种幼苗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逐渐遭到破坏。在52.16%SWC处理,侧柏幼苗生长后期的SOD活性,紫穗槐幼苗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SOD和POD活性,侧柏幼苗生长初期、生长中期和生长后期的CAT活性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CAT活性在4个干旱历时下各自水分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平均值中均分别达到最高,其中S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36、1.36、1.45和1.25倍,POD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82、1.69和1.82倍,CAT活性分别是对照的2.18、2.26、2.68、2.84和2.52倍。复水后,侧柏和紫穗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逐渐恢复,复水72h后2个树种幼苗生长初期和生长中期的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总体恢复到对照水平,生长后期CAT活性和MDA含量恢复到接近对照水平,说明2个树种幼苗在干旱胁迫处理复水后具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能力。

杨鑫光[5](2019)在《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潜力研究》文中提出青海木里煤田是青海省煤炭资源的集中分布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经过多年露天开采活动,造成大量煤矸石山堆积,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近年来,对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人工恢复实践,取得了一定生态效益。但是人工建植种、恢复措施等不同,往往造成恢复效果差别很大,有些甚至会导致恢复失败。基于此,亟需通过研究人工建植品种的环境适应性,判断不同恢复措施下的煤矸石山植被及生态系统恢复潜力,对于指导该地区生态恢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青海木里煤田江仓矿区、聚乎更矿区煤矸石山作为试验地,研究秋季气温降低(自然降温)对3种人工建植草种抗寒性影响,同时,设置多种人工恢复措施处理,判断不同人工恢复措施及恢复时间下植被和渣山基质恢复效果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矸石山人工草地植被和生态系统健康及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判断不同恢复措施的恢复潜力大小,提出木里地区煤矸石山适宜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手段。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秋季温度的逐步降低,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3种植物游离脯氨酸、Na+、丙二醛含量逐步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K+含量逐步下降,Ca2+含量无明显变化。3种植物越冬率达到96%以上,均能够安全越冬。3种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抗寒性机理,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冷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星星草。3种植物土壤种子库密度差异巨大。通过综合比较,更适合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为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2.覆盖无纺布、喷施水杨酸、覆盖无纺布+喷施水杨酸等抗寒措施并没有造成人工草地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各措施之间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草地群落相似性程度高。与未采取任何抗寒措施的处理(CK)相比,覆盖无纺布、覆盖无纺布+喷施水杨酸措施均能不同程度上增加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而单纯的喷施水杨酸措施对植被生长发育没有影响。采取春季覆盖无纺布的措施,可以加快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进程。3.未覆土、中覆土(20-25cm)、厚覆土(40-45cm)3种覆盖深层底土措施下人工草地群落物种数4-5种,组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没有造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的改变(P>0.05),各覆土样地群落相似程度高。人工植被群落与原始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差异巨大。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均显着增加(P<0.05),40-45cm土壤厚度样地盖度已接近原始群落水平,同时地上生物量显着高于原始群落(P<0.05)。土壤厚度的增加不同程度增加了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是增加幅度不显着(P>0.05),40-45cm土壤厚度条件显着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40-45cm覆土是煤矸石山土壤复垦的有效措施。相关分析表明,除全钾之外,所有土壤指标与植物生长指标有正相关关系。从提高恢复效率及经济角度考虑,可通过施肥特别是施用有机肥替代覆土,通过植物-土壤相互促进,改善土壤质量,加快煤矸石山生态恢复进程。4.轻施肥、中施肥、重施肥、1年不施肥、6年不施肥等不同施肥水平对植物物种数没有造成影响,施肥量的增加促进了垂穗披碱草的生长繁衍,冷地早熟禾、星星草的重要值占比相应下降。施肥不会引起人工草地群落丰富度的变化,而多年不施肥后群落丰富度指数显着降低(P<0.05)。中施肥措施更有利于植物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施肥量太大或者太小均不利于植物生长,不施肥特别是多年不施肥会造成人工草地严重退化。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均不同程度增加,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先增加后降低,土壤pH逐步下降但下降程度不显着,中度以上施肥水平措施是土壤性质得到改良的有效措施。5.人工建植、人工建植+覆土、人工建植+施肥3种恢复措施均能够形成人工草地群落,但草地群落组成差别较大,植被盖度、高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等植物生长特征差异显着(P<0.05),3种恢复措施均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但与原始群落相比,短期人工恢复对土壤肥力及pH的改善作用依然有限。单纯的人工建植方式不利于高寒矿区生态恢复,采取人工建植+覆土或人工建植+施肥的组合方式,是恢复高寒矿区煤矸石山的有效途径。6.不同恢复时间人工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差别不大,群落组成简单、物种数低。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垂穗披碱草、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重要值逐步增加,而冷地早熟禾、星星草重要值逐步减少。恢复时间的延长引起人工草地丰富度指数逐步增加,但是增加程度不显着(P>0.05),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逐步下降,恢复4年后达显着性水平(P<0.05)。草地总盖度、总密度、平均高度、地上部分生物量变化均不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短期内人工草地植被生长相对稳定。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全磷含量略有增加,全钾含量略有减少,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着下降(P<0.05),恢复4年与恢复当年相比分别下降了49.68%、66.07%、18.67%。恢复2年、4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趋势明显(P<0.05)。土壤pH值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土壤由酸性逐步向中性过度。7.通过回归方程及预测模型判断,随着人工草地演替年限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保持不变,全磷含量逐步增加,全钾含量有所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土壤酸碱性质得到改良,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下降明显,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地上部分生物量有下降的潜在风险。对煤矸石山覆土改良土壤并建立人工草地群落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仍需采取施肥及补播等措施,保持土壤营养状况,维持一定程度的覆盖度和群落多样性,以防止人工草地退化。8.通过建立VOR/CVOR模型,对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和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及恢复潜力进行评价。在应用该模型过程中,针对煤矸石山生态系统恢复特点,将CVOR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OCVOR模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对18种恢复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发现,施加人工恢复措施后,地上植被能够快速得到恢复,植被生长状况较好,但是在同等恢复条件之下,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及恢复潜力仍然相对较弱。在人工建植期间或建植后,采取表土覆盖、中度以上施肥方式,植被恢复潜力和生态系统恢复潜力均表现较强,以上方式是木里地区煤矸石山有效的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方式。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结果与18种措施VOR、OCVOR健康等级、恢复潜力5级划分结果一致,聚类分析结果良好,符合实际状况。从减少经济投入的角度考虑,优先采用人工建植+覆盖无纺布+中度以上施肥的恢复措施,同时避免施肥量过大,对植物造成伤害。此外,需适当采取补播的方式增加人工草地盖度和生物多样性。

刘亚斌[6](2018)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植物降盐效应及其增强边坡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本项研究选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盆地作为研究区,筛选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 Linn.Gaertn.)、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Nevski)、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碱茅(Puccinellia distanx(L.))6种优势草本植物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 Bunge Maxim.)、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中宁枸杞(Lycium barbarum L.)4种优势灌木植物作为试验供试种。通过室内盐胁迫试验分析和评价了Na2SO4胁迫对草本和灌木植物生长量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耐盐性;并通过单根拉伸试验分析了Na2SO4胁迫对植物根系力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在研究区自建试验区开展种植试验,评价了草本和灌木植物及其组合降盐效应。在试验区种植试验基础上,开展了草本和灌木组合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剪试验和重塑试样三轴压缩试验,评价了含盐量、含水量、含根量和草本与灌木根系质量比与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开展试验区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试验区种植草本和灌木组合边坡及未种植植物裸坡在降雨前后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Na2SO4胁迫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细茎冰草和紫花苜蓿3种草本,以及柠条锦鸡儿、霸王和中宁枸杞3种灌木株高、地径(茎)、根长和干质量4个生长量指标表现出随着Na2SO4胁迫浓度增加而降低的变化趋势。3种草本和3种灌木叶绿素含量随着Na2SO4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6个生理指标均随着Na2SO4胁迫浓度增加呈增大的变化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细茎冰草和中宁枸杞为区内耐盐性相对较强的草本和灌木植物。(2)生长期为1 a的垂穗披碱草、细茎冰草、紫花苜蓿和芨芨草4种草本,以及柠条锦鸡儿、霸王、中宁枸杞和白刺4种灌木对边坡地表以下0~20 cm深度土体全盐量具有显着降低作用,其中紫花苜蓿和柠条锦鸡儿降盐效果相对较为显着。草本和灌木组合对边坡地表以下0~40 cm深度土体全盐量具有降低作用,其中组合1(紫花苜蓿+细茎冰草+芨芨草+柠条锦鸡儿)和组合5(紫花苜蓿+垂穗披碱草+碱茅+草地早熟禾+柠条锦鸡儿)降盐效果相对较为显着。(3)Na2SO4胁迫条件下,垂穗披碱草、细茎冰草和紫花苜蓿3种草本,以及柠条锦鸡儿、霸王和中宁枸杞3种灌木单根抗拉力和单根抗拉强度随着Na2SO4胁迫浓度增加分别表现出降低和增大的变化趋势。3种草本和3种灌木单根抗拉力和单根抗拉强度随着根径增加,分别呈指数函数增大和幂函数减小的变化趋势。不同草本和灌木根系纤维素含量与Na2SO4溶液浓度、根径和单根抗拉力学特性均表现出较为显着的相关关系,根系木质素含量次之。(4)6种草本和灌木组合根系对试验区边坡地表以下0~30 cm深度土体黏聚力起到了相对显着的增强作用。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3个因素一定情况下,素土和根-土复合体黏聚力表现出随着含盐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内摩擦角则表现出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含水量增加,素土和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含根量增加,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内摩擦角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草本与灌木根系质量比的增加,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内摩擦角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5)模拟降雨试验结束后,种植草本和灌木组合边坡和裸坡土体含水量分别在边坡地表以下0~50 cm和0~20 cm深度表现出显着升高的现象,随着模拟降雨后时间增长,种植植物边坡和裸坡土体含水量逐渐降低。在模拟降雨试验结束后,种植草本和灌木组合边坡和裸坡土体含盐量分别在边坡地表以下0~50 cm和0~20 cm深度表现出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种植植物边坡和裸坡土体含盐量逐渐增大。(6)模拟降雨试验前后,裸坡较种植植物边坡具有相对较为显着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位移变化。模拟降雨试验前在裸坡坡面附近出现显着的剪应变增量和剪切塑性区,模拟降雨试验结束后,裸坡剪应变增量和剪切塑性区分布区域增大;模拟降雨试验前后,种植植物边坡坡面附近均未出现明显的剪应变增量和剪切塑性区。模拟降雨试验前至试验结束后26 h,种植植物边坡和裸坡边坡安全系数呈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且在不同时间,种植植物边坡安全系数均相对高于裸坡。种植植物具有显着提高边坡浅层土体稳定性的作用。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干旱-半干旱环境下草本和灌木植物耐盐机理和降盐效应,以及草本和灌木组合根系增强边坡土体抗剪强度和提高边坡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本项研究成果对于科学有效地防治研究区以及与区内自然条件相似地区,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李京蓉[7](2018)在《青海省六种禾本科牧草抗逆性研究及综合评价》文中提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征决定了自然草地以高寒草甸类型为主。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自然草甸大面积退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平衡。所以,研究选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牧草迫在眉睫。本试验通过对六种禾本科高寒牧草: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neria kokonorica)、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a equalis)、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cv.Tongde)的萌发期及幼苗期在抗旱、抗盐及耐寒性三方面分别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各项指标,系统阐述其抗胁迫生理生化机制。一方面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这6种牧草在单个胁迫因子条件下的适应能力进行了排序;另一方面,利用聚类分析法对这6种被试禾本科牧草的耐旱盐寒性综合能力进行了分析,以期筛选出在青海不同环境条件下最适生长的草种。结果如下:1.用PEG模拟水分胁迫及连续干旱法进行抗旱试验,得出:5%的PEG浓度有效促进种子萌发。经连续干旱胁迫法处理的苗期牧草,测定其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四项生理指标。两个时期隶属值综合分析,得出六种牧草的抗旱性强弱为:草原看麦娘(A.)>无芒雀麦(B.)>同德短芒披碱草(E.)>同德贫花鹅观草(R.)>大颖草(R.)>扁穗冰草(A.)。2.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处理,测定其萌发期的发芽率和幼苗期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六种禾本科牧草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也随之增加,MDA含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都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对6种禾本科牧草萌发期及幼苗期的抗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6种禾本科牧草的耐盐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无芒雀麦>草原看麦娘>大颖草>同德短芒披碱草>扁穗冰草>同德贫花鹅观草。3.计测了不同温度处理下牧草的种子发芽率,对幼苗期牧草在人工控温进行了低温抗寒锻炼、冷冻处理和解冻恢复生长,分析测定了这些阶段六种牧草中MDA、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用隶属函数对6种禾本科牧草萌发期及幼苗期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依次为:无芒雀麦>草原看麦娘>同德贫花鹅观草>同德短芒披碱草>扁穗冰草>大颖草。4.对三项抗逆性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六种禾本科牧草中:草原看麦娘的抗逆性最强,无芒雀麦的抗逆性居中,同德贫花鹅观草,大颖草,扁穗冰草,同德短芒披碱草的抗逆性聚为同一类,抗逆能力最弱且抗逆水平依次为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贫花鹅观草,扁穗冰草,大颖草。

张卫红,刘大林,苗彦军,徐雅梅,陈鸣晖,邵将[8](2017)在《野生赖草和垂穗披碱草抗旱能力比较》文中认为干旱是制约西藏牧草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西藏野生赖草(Leymus secalinus)和披碱草(Elymus nutans)作为试验材料,探究两种野生牧草抗旱能力的强弱,以期为西藏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恢复和栽培草地建植时草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两种野生牧草的株高增长速率、植株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干旱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5);丙二醛和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赖草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垂穗披碱草可溶性糖含量则呈减-增-减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正相关函数模型F1=(Xi-Xmin)/(Xmax-Xmin)和负相关函数模型F2=[1-(Xi-Xmin]/(Xmax-Xmin)}法对两种野生牧草的两个生物学特性指标(植株含水量和株高)和5个生理特性指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赖草的抗旱能力大于垂穗披碱草。

张小娇[9](2014)在《披碱草属(Elymus L.)野生种质材料生态适应性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以垂穗披碱草、老芒麦、麦宾草3个种12份来源于不同生境的披碱草属野生种质材料(E01E04分别为来自甘肃天祝代乾、红疙瘩、南泥沟和打柴沟的垂穗披碱草,E08垂穗披碱草来源于青海;E05老芒麦来源甘肃天祝金强河,E07老芒麦来源西藏,E09~E12老芒麦来源新疆;E06麦宾草采自甘肃天祝)为试验材料,于2012年至2014年在甘肃农业大学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进行试验,分别从种质材料的越冬性、生长发育特性、生产性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如下:1.12份材料中E01~E08材料的越冬性好,且不同材料在同一自然环境下的生育期存在差异性;E07材料株高、茎叶比及草产量最大;E06材料种子产量显着高于其它材料,只有来自甘肃天祝打柴沟的E04材料长势最差。2.8份材料叶片和根部可溶性糖的含量及淀粉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变化趋势;地上部分粗蛋白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地下部分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E03垂穗披碱草和E07老芒麦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地上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粗蛋白与其它材料在各生育期均达极显着水平。3.8份材料开花期的蒸腾速率(E)、净光合速率(A)的日变化趋势均为典型的双峰变化趋势,在14:30左右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不同来源材料的净光合速率(A)日变化均受到不同光合因子的影响,E04材料、E05材料、E07材料的净光合速率(A)日变化主要受气孔导度(GH2O)的影响。4.对3份采自天祝不同海拔生态区的野生垂穗披碱草(E01材料、E02材料、E03材料)进行苗期干旱胁迫处理,对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随着干旱胁迫天数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着增加;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性依次E03> E02> E01,抗旱性与来源生境相关。5.对E01幼苗进行变温与盐胁迫研究时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率随盐浓度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盐胁迫解除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E01材料种子仍有较高发芽率,盐胁迫下,15/25℃的变温最有利于苗长和根长的生长。

马甜[10](2014)在《羊草抗旱品系筛选及LcWRKY5转录因子新功能验证》文中研究指明在宁夏大面积引种中科系列羊草基础上,为筛选出适应干旱立地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抗旱的羊草品系。采用抗旱生理、生化特性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花盆+大田(模拟干旱+自然控水)试验手段,进行多地点、多角度系统评价中科系列羊草(8个不同品系)的抗旱性及对宁夏立地条件的适应性。筛选鉴定出一个目标材料—羊草QF10高抗旱品系。同时在对前期羊草454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及部分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对所克隆的WRKY家族基因进行表达谱分析,选择被干旱明显诱导的LcWRKY5转录因子作为目标基因,进一步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其目的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较为系统地探讨羊草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使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的中科系列羊草Y1、Y3、B、BG-2、SZ-3、SF4-2、XQ1、QF10共8个品系为研究对象。以5%-35%PEG-6000浓度模拟干旱胁迫结合大田控水,研究不同羊草品系萌发抗旱性、叶绿素SPAD值、稳定同位素δ13C值、POD酶活性值、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电导率)等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羊草营养品质与SPAD值之间非线性回归关系及引种到宁夏干旱地区的适应性等。首次提出利用野外测试牧草叶片SPAD值,就可快速、简便鉴别出牧草营养品质的新方法。试验结果显示,羊草种子萌发的抗旱隶属函数平均值QF10>XQ1>SF4-2>SZ-3,QF10品系(0.983)最大,说明QF10品系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较差,从中可以提取羊草QF10品系的抗干旱基因;研究不同羊草品系的δ13C值(长期水分利用效率)是:Y1品系>Y3品系>BG-2品系>B品系。引种到宁夏的8个羊草品系能在宁夏安全越冬,顺利完成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等生活史过程,未发生任何病虫害,其中,中科系列羊草Y1、Y3品系生产性能最高、抗旱性较强、稳定同位素δ13C值、SPAD值、干物质、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比例、能量等均高于其它品系,粗纤维含量却相对较低,适宜在宁夏及类似干旱地区种植,是干旱地区值得大力推广种植的羊草优良品系。研究还认为,干旱胁迫使羊草脯氨酸、可溶性糖、POD含量、膜质透性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曲线高峰值/对照值、高峰值出现的时间节点、变化曲线下降的阈值范围等指标,均可反应逆境下羊草自身渗透调节能力,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生理生化代谢功能的强弱,这是羊草植株适应干旱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同时,以高抗旱羊草QF10品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目标基因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及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谱,结果显示,Lc WRKY5转录因子受干旱明显诱导,在根和叶中有显着表达,其它组织器官中没有明显表达。将已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302-W5P-Lc WRKY5通过农杆菌蘸花法转化拟南芥,对其T3代纯合体株系和野生型拟南芥进行表型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和正常生长的植株没有显着差异,但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转过表达LcWRKY5转录因子的拟南芥萌发率(绿色子叶数)和抗旱能力(存活率),较野生型拟南芥显着增高;通过对过表达Lc WRKY5基因拟南芥植株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P5CS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而P5CS2基因的表达在转基因植株中低于野生型植株。对胁迫相关的标记基因DREB1A,DREB2A、RAB18和RD29A进行表达分析,发现DREB2A和RD29A基因在干旱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而DREB1A和RAB18的表达是转基因植株中低于野生型。可推测转LcWRKY5基因提高拟南芥抗旱性,主要是通过提高胁迫条件下植物的脯氨酸合成酶P5CS1基因及胁迫相关DREB2A和RD29A基因的表达量,从而提高转基因植株的抗旱能力。

二、6种披碱草叶片脯氨酸含量、蒸腾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种披碱草叶片脯氨酸含量、蒸腾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杂交野大麦新品系农艺特性及DNA指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披碱草和野大麦的生物学特性
    1.2 披碱草属和大麦属农艺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现状
        1.2.1 披碱草属的研究现状
        1.2.2 大麦属的研究现状
    1.3 披碱草属和大麦属抗性的研究现状
        1.3.1 披碱草属的研究现状
        1.3.2 大麦属的研究现状
    1.4 分子标记技术及应用
        1.4.1 SSR标记原理及应用
        1.4.2 ISSR标记原理及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农艺特性研究方法
        2.2.1 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小区设计
        2.2.3 田间管理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耐盐、抗旱性研究方法
        2.3.1 幼苗培养
        2.3.2 胁迫处理
        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DNA分子标记研究方法
        2.4.1 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2.4.2 PCR扩增及电泳
        2.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的农艺特性
        3.1.1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的物候期
        3.1.2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的生长速度
        3.1.3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的落粒率
        3.1.4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的育性、结实性
        3.1.5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的产草量
        3.1.6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农艺性状的综合分析
        3.1.7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营养成分分析
    3.2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耐盐性评价
        3.2.1 盐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2 盐胁迫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2.3 盐胁迫对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3.2.4 盐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5 盐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6 耐盐性综合评价
        3.2.7 灰色关联度分析
    3.3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抗旱性评价
        3.3.1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3.2 干旱胁迫对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3.3.3 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3.3.4 干旱胁迫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5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6 抗旱性综合评价
        3.3.7 灰色关联度分析
    3.4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DNA指纹分析
        3.4.1 基因组DNA的纯度检测
        3.4.2 ISSR标记多态信息
        3.4.3 ISSR标记遗传系数及聚类图
        3.4.4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ISSR标记指纹图谱
        3.4.5 SSR标记多态信息
        3.4.6 SSR标记遗传系数及聚类图
        3.4.7 杂交野大麦新品系SSR标记指纹图谱
4 讨论
    4.1 农艺特性的综合评价
    4.2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4.3 PEG胁迫对植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4.4 DNA指纹图谱的应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水分胁迫下7份鸭茅材料苗期耗水特性及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分胁迫对植物耗水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1.2.2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长特性、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1.2.3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1.2.4 水分胁迫对鸭茅影响研究进展
        1.2.5 抗旱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第2章 研究内容与实验设计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内容
        2.2.1 水分胁迫对鸭茅苗期耗水特性的影响
        2.2.2 水分胁迫对鸭茅苗期生长特性、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2.2.3 水分胁迫对鸭茅叶片及根系解剖学特征的影响
        2.2.4 水分胁迫对鸭茅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2.5 鸭茅苗期抗旱性指标筛选及评价
    2.3 实验设计
        2.3.1 种子萌发育苗
        2.3.2 移栽
        2.3.3 土壤饱和持水量的测定及水分梯度设置
        2.3.4 水分胁迫处理
    2.4 取样及指标测量
        2.4.1 耗水特性测定
        2.4.2 生长特性及根系形态指标测定
        2.4.3 叶片及根系解剖结构参数测定
        2.4.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2.4.5 抗旱性指标筛选及评价
    2.5 数据处理
    2.6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水分胁迫对鸭茅苗期耗水特性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水分胁迫对不同材料总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的总体影响
        3.1.2 水分胁迫对总耗水量的影响
        3.1.3 水分胁迫对周耗水量的影响
        3.1.4 水分胁迫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3.2 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水分胁迫对鸭茅苗期生长特性及根系形态特征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水分胁迫对不同材料生长特性及根系形态特征总体影响
        4.1.2 水分胁迫对鸭茅生长特性的影响
        4.1.3 水分胁迫对鸭茅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4.2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水分胁迫对鸭茅苗期解剖结构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水分胁迫对鸭茅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5.1.2 水分胁迫对鸭茅根系解剖结构的影响
        5.1.3 叶片及根系解剖结构相关性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水分胁迫对鸭茅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6.1 结果与分析
        6.1.1 水分胁迫对鸭茅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6.1.2 水分胁迫对鸭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1.3 水分胁迫对鸭茅细胞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6.1.4 水分胁迫对鸭茅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6.1.5 水分胁迫对鸭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6.1.6 不同生理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6.2 讨论
    6.3 小结
第7章 鸭茅苗期抗旱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7.1 结果与分析
        7.1.1 主成分分析
        7.1.2 综合评价
        7.1.3 抗旱指标筛选
    7.2 讨论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发草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及其鉴定评价
        1.1.1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
        1.1.2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鉴定及评价指标
    1.2 植物水分胁迫抗逆性的作用机制
        1.2.1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形态响应机制
        1.2.2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1.2.3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
    1.3 总结
    1.4 发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1.5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对旱涝胁迫的抗性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生长参数的变化
        2.3.2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膜脂过氧化MDA的变化
        2.3.3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光合色素的变化
        2.3.4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2.3.5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变化
        2.3.6 旱涝胁迫下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
        2.3.7 9种高寒沼泽湿地植物旱涝胁迫抗逆性综合评价
    2.4 讨论
        2.4.1 旱涝胁迫对植物生长参数的影响
        2.4.2 旱涝胁迫对植物膜脂过氧化MDA的影响
        2.4.3 旱涝胁迫对植物光合色素的影响
        2.4.4 旱涝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2.4.5 旱涝胁迫对植物抗氧化保护系统的影响
        2.4.6 旱涝胁迫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
        2.4.7 植物旱涝胁迫抗逆性综合评价
    2.5 小结
第3章 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土壤因子解释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研究方法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特征
        3.3.2 发草适生地土壤特征
        3.3.3 发草种群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
        3.3.4 发草适生地植物群落与主要土壤因子的排序分析
    3.4 讨论
        3.4.1 发草种群及伴生群落结构特征
        3.4.2 发草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解释
    3.5 小结
第4章 发草耐旱涝胁迫代谢途径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旱涝胁迫下发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变化
        4.3.2 旱涝胁迫下发草AsA-GSH循环的变化
        4.3.3 旱涝胁迫下发草叶和根解剖结构变化
    4.4 讨论
        4.4.1 旱涝胁迫对植物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影响
        4.4.2 旱涝胁迫对植物AsA-GSH循环的影响
        4.4.3 旱涝胁迫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发草耐干湿交替胁迫代谢途径及解剖结构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研究材料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干湿交替胁迫下发草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变化
        5.3.2 干湿交替胁迫下发草AsA-GSH循环的变化
        5.3.3 干湿交替胁迫下发草叶和根解剖结构变化
    5.4 讨论
        5.4.1 干湿交替胁迫对植物Pro及其代谢途径的影响
        5.4.2 干湿交替胁迫对植物AsA-GSH循环的影响
        5.4.3 干湿交替胁迫对植物解剖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植物干旱处理研究方法
        1.3.2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3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水势的影响
        1.3.4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5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1.3.6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4 存在主要问题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试验概况与试验设计
        2.2.1 试验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生长指标测定方法
        2.3.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3.1 地上部分生长指标
        3.1.1 株高
        3.1.2 地径
        3.1.3 叶面积
    3.2 根系特征
        3.2.1 根长
        3.2.2 根表面积
        3.2.3 根体积
        3.2.4 根系平均直径
    3.3 生物量
    3.4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生长影响的综合评价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叶水势的影响
    4.1 干旱胁迫对两树种幼苗叶水势的影响
    4.2 复水对两树种幼苗叶水势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5.1 光合作用
        5.1.1 净光合速率
        5.1.2 蒸腾速率
        5.1.3 气孔导度
        5.1.4 胞间CO_2浓度
        5.1.5 水分利用效率
    5.2 讨论
    5.3 小结
第六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
    6.1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
        6.1.1 可溶性糖含量
        6.1.2 脯氨酸含量
    6.2 讨论
    6.3 小结
第七章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两树种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7.1 抗氧化酶活性
        7.1.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7.1.2 过氧化物酶活性
        7.1.3 过氧化氢酶活性
    7.2 丙二醛含量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低温环境条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不同恢复措施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3 不同恢复时间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2.1 矿区环境问题及矿区生态恢复概念
        1.2.2 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的基本途径
        1.2.3 低温胁迫研究进展
        1.2.4 植被恢复潜力研究进展
    1.3 小结
第2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低温对3 种人工栽培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2.1.2 不同人工恢复措施下植被恢复效果比较
        2.1.3 不同恢复时间下植被和土壤恢复效果比较
        2.1.4 基于VOR/CVOR模型下的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潜力评估
    2.2 研究目标
    2.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3.1 人工栽培种低温环境适应能力
        2.3.2 不同人工恢复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
        2.3.3 植被和土壤随时间的演替变化规律
        2.3.4 不同人工恢复措施下植被恢复潜力大小
    2.4 研究方法
        2.4.1 技术路线
        2.4.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4.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3章 低温对3种人工栽培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样地选择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气象资料的选取
        3.3.2 取样及指标测定
        3.3.3 越冬率测定
        3.3.4 土壤种子库测定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自然降温过程中日气温变化特征
        3.5.2 自然降温对3 种植物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5.3 自然降温对3种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5.4 自然降温对3 种植物丙二醛及钾钠钙离子含量的影响
        3.5.5 自然降温条件下3 种植物抗寒性综合评价
        3.5.6 自然降温对3 种植物越冬率及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3.6 讨论
        3.6.1 低温胁迫下植物渗透调节物质变化规律
        3.6.2 低温胁迫下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变化规律
        3.6.3 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无机离子变化规律
        3.6.4 低温胁迫下不同栽培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3.6.5 低温胁迫下植物越冬率及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
    3.7 小结
第4章 基于改善低温环境条件的人工恢复措施研究
    4.1 引言
    4.2 样地选择与设计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指标的选取及测定
        4.3.2 指标的计算
    4.4 数据处理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抗寒措施下群落物种组成及重要值
        4.5.2 不同抗寒措施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4.5.3 不同抗寒措施下植被盖度变化特征
        4.5.4 不同抗寒措施下植物密度变化特征
        4.5.5 不同抗寒措施下植物高度变化特征
        4.5.6 不同抗寒措施下地上生物量变化特征
    4.6 讨论
        4.6.1 不同抗寒措施对人工建植草地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4.6.2 不同抗寒措施对人工建植草地生长特征的影响
    4.7 小结
第5章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植被及土壤特征的影响
    5.1 引言
    5.2 样地选择与设计
    5.3 材料与方法
        5.3.1 植物生长指标的选取和测定
        5.3.2 土壤指标的选取和测定
    5.4 数据处理
    5.5 结果与分析
        5.5.1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草地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
        5.5.2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5.5.3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草地群落相似性的影响
        5.5.4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草地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5.5.5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5.5.6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条件下植物和土壤的相关性
    5.6 讨论
        5.6.1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5.6.2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6.3 坡位不同引起的土壤厚度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5.6.4 植物生长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5.6.5 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5.7 小结
第6章 不同施肥水平对植被恢复及土壤特征的影响
    6.1 引言
    6.2 样地选择与设计
    6.3 材料与方法
        6.3.1 植物生长指标的选取和测定
        6.3.2 土壤指标的选取和测定
    6.4 数据处理
    6.5 结果与分析
        6.5.1 不同施肥水平下草地群落物种组成
        6.5.2 不同施肥水平下草地群落结构变化
        6.5.3 不同施肥水平下草地群落相似性
        6.5.4 不同施肥水平下草地植被生长特征比较
        6.5.5 不同施肥水平下土壤性质变化特征
        6.5.6 不同施肥水平下植物生长和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
        6.5.7 施肥量与植物和土壤指标间的回归分析
    6.6 讨论
        6.6.1 不同施肥水平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6.6.2 不同施肥水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6.6.3 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6.6.4 土壤和植物的相互作用
        6.6.5 施肥量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6.7 小结
第7章 基于施肥和覆土措施的恢复效果比较研究
    7.1 引言
    7.2 样地选择与设计
    7.3 材料与方法
    7.4 数据处理
    7.5 结果与分析
        7.5.1 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植物群落组成特征
        7.5.2 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植物生长变化特征
        7.5.3 不同恢复措施下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变化特征
        7.5.4 不同恢复措施下的土壤有机质及pH变化特征
        7.5.5 不同恢复措施下的植物和土壤指标相关性分析
    7.6 讨论
        7.6.1 不同恢复措施对人工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的影响
        7.6.2 不同恢复措施对植物生长特征的影响
        7.6.3 不同恢复措施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7.6.4 土壤和植物的相互作用
    7.7 小结
第8章 不同恢复时间对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8.1 引言
    8.2 样地选择与设计
    8.3 材料与方法
    8.4 数据整理
    8.5 结果与分析
        8.5.1 不同恢复时间下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及变化特征
        8.5.2 不同恢复时间下草地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8.5.3 不同恢复时间下草地群落相似性
        8.5.4 不同恢复时间下植物生长变化特征
        8.5.5 不同恢复时间下土壤性质变化特征
        8.5.6 不同恢复时间下指标和土壤性质相关性分析
        8.5.7 植物和土壤指标与恢复时间的回归分析及趋势预测
    8.6 讨论
        8.6.1 不同恢复时间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8.6.2 不同恢复时间对人工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
        8.6.3 不同恢复时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8.6.4 不同恢复时间下的植被与土壤环境关系
        8.6.5 植被土壤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演变趋势
    8.7 小结
第9章 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潜力评价
    9.1 引言
    9.2 VOR/CVOR的植被恢复潜力评判模型概述
    9.3 VOR/CVOR模型计算方法及解释
        9.3.1 参照系统的的确定
        9.3.2 基况(C)评价指数
        9.3.3 活力(V)评价指数
        9.3.4 组织力(O)评价指数
        9.3.5 恢复力(R)评价指数
        9.3.6 VOR/CVOR模型计算
    9.4 CVOR模型优化、OCVOR模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9.5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及恢复潜力的划分
    9.6 恢复潜力评价对象
    9.7 结果与分析
        9.7.1 不同抗寒措施下植被恢复潜力评价
        9.7.2 不同土壤厚度措施下植被恢复潜力评价
        9.7.3 不同施肥水平措施下植被恢复潜力评价
        9.7.4 基于施肥和覆土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潜力评价
        9.7.5 不同恢复时间下的植被恢复潜力评价
        9.7.6 基于回归模型的植被和生态系统未来变化趋势预测
        9.7.7 不同恢复措施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潜力综合比较
        9.7.8 基于VOR和 OCVOR的人工恢复措施重要性排序
    9.8 讨论
        9.8.1 对不同恢复措施的分类比较
        9.8.2 对不同恢复措施的综合比较
        9.8.3 不同恢复措施的重要性排序
    9.9 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特色与创新之处
    10.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植物降盐效应及其增强边坡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植物耐盐性及其评价
        1.2.2 植物降盐效应及其效果评价
        1.2.3 盐渍土抗剪强度特性
        1.2.4 植物根系单根抗拉力学特性
        1.2.5 植物根系增强土体抗剪强度力学效应
        1.2.6 植物根系对边坡稳定性贡献评价
        1.2.7 主要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条件
        2.1.3 水文条件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水文地质
        2.2.5 不良地质现象
    2.3 小结
第3章 盐胁迫条件下草本和灌木植物耐盐性评价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种选择原则及其特征
        3.1.2 试验设备与培养基质
        3.1.3 胁迫材料及浓度梯度确定
        3.1.4 供试种植物种植与胁迫方法
        3.1.5 植物生长量指标及其试验测量
        3.1.6 植物生理指标及其试验测试
        3.1.7 供试种耐盐性评价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量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评价
        3.2.2 盐胁迫条件下植物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评价
        3.2.3 草本和灌木植物耐盐性综合评价
    3.3 小结
第4章 草本和灌木植物降盐效应评价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种选择
        4.1.2 试验区草本和灌木组合设计方案
        4.1.3 试验区植物种植方案
        4.1.4 试验区植物种植方法
        4.1.5 土体和植物试样取样方法
        4.1.6 土体物理性质指标测定方法
        4.1.7 土体和植物体内全盐量及易溶盐离子含量测定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试验区土体物理性质指标
        4.2.2 植物种植前边坡土体全盐量和易溶盐离子含量及其分布规律
        4.2.3 草本和灌木植物单一种植条件下降盐效应及其差异性评价
        4.2.4 草本和灌木组合种植条件下降盐效应评价
        4.2.5 草本和灌木植物茎叶部分全盐量及易溶盐离子含量特征
        4.2.6 试验区草本和灌木植物吸盐量评价
    4.3 小结
第5章 盐胁迫条件下草本和灌木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单根拉伸试验方法
        5.1.3 植物根系化学成分测试
    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盐胁迫条件下植物根径和单根抗拉力学特性变化规律
        5.2.2 盐胁迫条件下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对比分析
        5.2.3 盐胁迫条件下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与根径关系
        5.2.4 植物根系化学成分与盐胁迫关系
        5.2.5 植物根系化学成分与根径关系
        5.2.6 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与根系化学成分关系
        5.2.7 盐胁迫对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影响机理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草本和灌木组合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特征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草本和灌木组合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剪试验
        6.1.2 草本和灌木组合根-土复合体重塑试样三轴压缩试验
    6.2 草本和灌木组合根-土复合体原状试样直剪试验结果与分析
        6.2.1 根-土复合体土体及素土试样物理化学特性
        6.2.2 根-土复合体根系特征
        6.2.3 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
        6.2.4 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6.3 草本和灌木组合根-土复合体重塑试样三轴压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多元回归分析
        6.3.2 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指标与影响因素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6.3.3 草本和灌木植物根系对土体力学特性影响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模拟降雨条件下植物根系增强边坡稳定性贡献评价
    7.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区选取
        7.1.2 模拟降雨试验装置
        7.1.3 降雨量确定原则与结果
        7.1.4 原位监测仪器设置方案与仪器标定
        7.1.5 根-土复合体压缩试验
        7.1.6 模拟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7.2.1 土体电导率多元回归分析
        7.2.2 根-土复合体压缩模量多元回归分析
        7.2.3 模拟降雨条件下边坡含水量和含盐量变化及其分布特征
        7.2.4 模拟降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评价结果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青海省六种禾本科牧草抗逆性研究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2 牧草研究进展
        1.2.1 国外牧草研究进展
        1.2.2 国内牧草的研究进展
    1.3 牧草抗旱性研究进展
        1.3.1 牧草抗旱性的研究现状
        1.3.2 干旱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期的影响
        1.3.3 干旱胁迫对牧草幼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1.4 牧草耐盐性研究进展
        1.4.1 牧草耐盐性的研究现状
        1.4.2 盐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期的影响
        1.4.3 盐胁迫对牧草幼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1.5 牧草耐寒性研究进展
        1.5.1 牧草耐寒性的研究现状
        1.5.2 低温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期的影响
        1.5.3 低温胁迫对牧草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地点、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地点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六种禾本科牧草抗旱性研究与评价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牧草萌发期试验方法
        2.2.2 牧草苗期试验方法
    2.3 牧草苗期测定生理指标及方法
        2.3.1 相对含水量
        2.3.2 丙二醛(MDA)含量
        2.3.3 可溶性糖含量
        2.3.4 叶绿素相对含量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 干旱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的影响
        2.5.1 PEG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期的影响
        2.5.2 干旱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幼苗期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2.5.3 干旱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幼苗期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5.4 干旱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幼苗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5.5 干旱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幼苗期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5.6 干旱胁迫下6种禾本科牧草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2.6 禾本科牧草抗旱性综合评价
    2.7 讨论
    2.8 小结
第三章 六种禾本科牧草抗盐性研究与评价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牧草萌发期试验
        3.2.2 牧草苗期试验方法
    3.3 牧草苗期生理指标测定及方法
        3.3.1 丙二醛(MDA)含量
        3.3.2 叶绿素相对含量
        3.3.3 可溶性糖含量
        3.3.4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5 结果与分析
        3.5.1 NaCl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萌发期的影响
        3.5.2 盐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3 盐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4 盐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5.5 盐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6 六种牧草抗盐性综合评价
    3.7 讨论
    3.8 小结
第四章 六种禾本科牧草抗寒性研究与评价
    4.1 供试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牧草萌发期试验
        4.2.2 牧草苗期试验方法
    4.3 牧草苗期生理指标测定及方法
        4.3.1 丙二醛(MDA)含量
        4.3.2 可溶性糖含量
        4.3.3 游离脯氨酸(PRO)含量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低温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萌发期的影响
        4.5.2 低温胁迫下6种禾本科牧草的返青情况
        4.5.3 低温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5.4 低温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5.5 低温胁迫对6种禾本科牧草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6 六种牧草抗寒性综合评价
    4.7 讨论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六种禾本科牧草抗逆性综合评价
    5.2 结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8)野生赖草和垂穗披碱草抗旱能力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抗旱性评价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旱胁迫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2.2 干旱胁迫下植株含水量及株高的变化
    2.3 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
        2.3.1 叶绿素含量比较
        2.3.2 游离脯氨酸含量比较
        2.3.3 丙二醛含量比较
        2.3.4 可溶性糖含量比较
        2.3.5 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2.4 抗旱能力综合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9)披碱草属(Elymus L.)野生种质材料生态适应性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目录
1 引言
    1.1 牧草产量研究现状
        1.1.1 牧草株高对草产量的影响
        1.1.2 牧草茎叶比对草产量的影响
        1.1.3 牧草干鲜比对草产量的影响
        1.1.4 牧草生长速度对草产量的影响
    1.2 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及动态
    1.3 禾本科牧草光合特性研究
    1.4 禾本科牧草抗旱性研究性状
        1.4.1 干旱胁迫对幼苗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
        1.4.2 干旱胁迫对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禾本科牧草耐盐性研究现状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
    1.8 研究创新点
    1.9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土壤特征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2.4 观测项目及测定方法
        2.4.1 披碱草属牧草生产性能测定
        2.4.2 披碱草属牧草营养品质测定
        2.4.3 披碱草属牧草光合特性测定
        2.4.4 披碱草属牧草抗旱性测定
        2.4.5 变温及盐胁迫对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测定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5.1 灰色系统理论的计算方法
        2.5.2 抗旱性隶属函数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产性能
        3.1.1 生长期
        3.1.2 物候期
        3.1.3 株高
        3.1.4 草产量
        3.1.5 种子产量
    3.2 不同生育时期地上地下部分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分析
        3.2.1 地上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含量(WSC)动态分析
        3.2.2 地上地下部分淀粉含量(SC)动态分析
        3.2.3 地上地下部分粗蛋白含量(CP)动态分析
    3.3 灰色关联度分析
    3.4 光合特性
        3.4.1 田间主要气象因子的日变化
        3.4.2 披碱草属牧草的光合作用特征参数的日变化
        3.4.3 影响披碱草属牧草净光合速率(A)日变化的主要因子
        3.4.4 光合各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5 抗旱性
        3.5.1 披碱草属材料幼苗抗旱性生理指标的变化
        3.5.2 披碱草属材料幼苗抗旱性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3 披碱草属材料幼苗抗旱性综合评价
    3.6 变温及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6.1 盐分、温度及其互作对 E01 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
        3.6.2 盐分、温度及其互作对 E01 材料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披碱草属牧草的生产性能
        4.1.1 物候期
        4.1.2 植物的生长速度
        4.1.3 生物量
        4.1.4 茎叶比
    4.2 披碱草属牧草营养含量研究
    4.3 披碱草属牧草生产性能指标及营养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4 披碱草属牧草光合特性研究
    4.5 披碱草属牧草抗旱性研究
    4.6 披碱草属牧草耐盐性研究
        4.6.1 不同盐浓度对 E01 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
        4.6.2 不同变温处理对 E01 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
        4.6.3 不同盐浓度与变温处理互作对 E01 材料种子萌发的影响
        4.6.4 不同盐浓度与变温处理对 E01 材料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羊草抗旱品系筛选及LcWRKY5转录因子新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植物抗旱性概念
        1.1.3 抗旱性研究热点
        1.1.4 植物抗旱机理
        1.1.5 禾本科牧草抗旱性
        1.1.6 羊草抗旱生理特性
        1.1.7 羊草抗旱生化特性
        1.1.8 羊草抗旱光合生理特性
        1.1.9 羊草抗旱解剖构造
        1.1.10 羊草分子生物学研究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总结及展望
        1.6.1 总结
        1.6.2 展望
第二章 模拟干旱胁迫下4个中科系列羊草品系萌发期抗旱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渗透胁迫对羊草种子萌发抗旱指数GDRI的影响
        2.2.2 渗透胁迫对羊草种子活力抗旱指数VI的影响
        2.2.3 渗透胁迫对羊草相对发芽率RGR、相对发芽势RGV的影响
        2.2.4 渗透胁迫对羊草相对胚芽(根)长的影响
        2.2.5 羊草萌发性状的方差、非线性回归关系及隶属函数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羊草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
    3.1 试验地自然概况
    3.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3.2.1 供试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羊草避旱性研究
        3.3.2 羊草耐旱性研究
    3.4 结论
第四章 羊草抗旱生产力的研究
    4.1 测定方法
        4.1.1 叶绿素含量测定
        4.1.2 稳定同位素值δ ~(13)C测定
    4.2 干旱胁迫对羊草叶片SPAD值的影响
    4.3 干旱胁迫对羊草品系δ ~(13)C值的影响
        4.3.1 控水条件对羊草稳定同位素δ~(13)C值的影响
        4.3.2 不同PEG-6000胁迫对羊草Y3品系δ~(13)C值的影响
        4.3.3 不同土壤因素与羊草δ~(13)C的相关性分析
        4.3.4 小结
    4.4 干旱对羊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4.4.1 羊草净光合作用(Pn)日变化
        4.4.2 生理生态因子日变化
        4.4.3 光合速率与生态因子日变化的相关分析
        4.4.4 主要生理指标日变化
        4.4.5 光合速率与生理因子日变化的相关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羊草生长、生产性能的研究
    5.1 羊草生长性状的研究
        5.1.1 羊草地上生长性状均值比较
        5.1.2 羊草地下根系繁殖特性比较
        5.1.3 羊草Y1品系地上生长性状与根系克隆构型相关性分析
    5.2 羊草生产性能研究
        5.2.1 不同羊草品系生产性能比较
        5.2.2 不同羊草品系生产性能与土壤含水量回归分析
    5.3 宁夏与北京种植羊草比较
        5.3.1 宁夏与北京种植羊草生长规律的比较
        5.3.2 宁夏与北京种植羊草品系结实性状比较
        5.3.3 宁夏与北京种植不同羊草品系营养成分比较
    5.4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不同羊草品系的营养品质与SPAD值
    6.1 控水条件下羊草主要营养成分比较
    6.2 控水条件下羊草氨基酸组成分析
    6.3 羊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与SPAD值回归分析
    6.4 结论
第七章 羊草LcWRKY5转录因子新功能验证
    7.1 材料和方法
        7.1.1 基因克隆和基因转化植物材料
        7.1.2 羊草RNA提取与cDNA合成
        7.1.3 羊草EST (Expressed Sequence Tags)分析
        7.1.4 羊草WRKY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7.1.5 羊草基因表达分析
        7.1.6 羊草LcWRKY5基因的克隆
        7.1.7 农杆菌介导拟南芥基因转化
        7.1.8 拟南芥基因转化植株的培育
        7.1.9 拟南芥基因转化阳性植株的筛选与鉴定
    7.2 结果与分析
        7.2.1 LcWRKY5基因的时空组织表达特异性
        7.2.2 逆境胁迫诱导表达
        7.2.3 胁迫对LcWRKY5过表达植株种子萌发的影响
        7.2.4 LcWRKY5基因提高拟南芥幼苗抗旱性
        7.2.5 逆境胁迫基因表达
    7.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6种披碱草叶片脯氨酸含量、蒸腾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杂交野大麦新品系农艺特性及DNA指纹分析[D]. 吕玉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水分胁迫下7份鸭茅材料苗期耗水特性及抗旱性研究[D]. 李江艳.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3]发草对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 罗巧玉. 青海大学, 2021
  • [4]干旱胁迫和复水对侧柏和紫穗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D]. 冯树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高寒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潜力研究[D]. 杨鑫光. 青海大学, 2019
  • [6]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植物降盐效应及其增强边坡稳定性研究[D]. 刘亚斌.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18
  • [7]青海省六种禾本科牧草抗逆性研究及综合评价[D]. 李京蓉. 青海师范大学, 2018(02)
  • [8]野生赖草和垂穗披碱草抗旱能力比较[J]. 张卫红,刘大林,苗彦军,徐雅梅,陈鸣晖,邵将. 草业科学, 2017(06)
  • [9]披碱草属(Elymus L.)野生种质材料生态适应性及其评价[D]. 张小娇.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10]羊草抗旱品系筛选及LcWRKY5转录因子新功能验证[D]. 马甜. 宁夏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六种毛茛属植物叶片脯氨酸含量、蒸腾强度与水分含量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