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素纳米口服制剂研究

葛根素纳米口服制剂研究

论文摘要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黄酮类化合物被证实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肯定,使用安全性较高。葛根素是黄酮类化合物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本课题以葛根素(Puerarin)为模型药物,硬脂酸(stearic acid)为载体,制备葛根素固体脂质纳米粒(Puerarin-solid lipid nanoparticle,PUE-SLN),以期达到提高葛根素生物利用度的目的。并系统地研究了PUE-SLN的处方和工艺,考察了制剂的体外释放特点和药动学特征。采用溶剂注入法制备PUE-SLN。在对不同制备工艺及环境因素下PUE水溶液稳定性考察的基础上,以PUE-SLN胶体溶液的粒径及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等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载药脂质、poloxamer 188的浓度、投药量、油水相比例、卵磷脂用量等因素对PUE-SLN性质的影响,筛选出了影响PUE-SLN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以投药量、poloxamer 188浓度及卵磷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PUE-SLN粒径及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等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PUE-SLN的处方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处方下制备的PUE-SLN进行质量评价,平均粒径为120.33±7.37nm,包封率为90.33±0.87%,载药量为5.65±0.06%,产品质量稳定,表明处方与工艺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体外释放实验中,PUE-SLN在纯化水、0.1mol/L HCl及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三种释药介质中的释放规律相同,释药曲线均以双指数方程拟合较好,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在PUE-SLN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中,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肠道中给予PUE-SLN和PUE溶液后大鼠血浆中PUE的浓度,用DAS药动学程序对测定结果进行处理,确定最佳房室模型,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PUE-SLN和PUE溶液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与PUE水溶液相比,PUE-SLN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延长,AUC明显提高,说明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显著提高PUE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延长PUE在体内循环时间。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的PUE-SLN制备工艺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制成固体脂质纳米粒后葛根素的口服吸收明显增加,生物利用度提高,药动学过程与葛根素水溶液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达到了课题预期设计目的,为葛根素的新型制剂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研究成果为心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制剂手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PUE-SLN制备工艺研究
  • 1 实验内容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PUE测定方法的建立
  • 1.2.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1.2.2 PUE-SLN中总药物的测定方法
  • 1.2.3 色谱条件及供试液的配制
  • 1.2.4 方法特异性考察
  • 1.2.5 系统适应性试验
  • 1.2.6 标准曲线的建立
  • 1.2.7 方法回收率实验
  • 1.2.8 精密度实验
  • 1.3 PUE水溶液稳定性考察
  • 1.3.1 温度对PUE稳定性的影响
  • 1.3.2 光线对PUE稳定性的影响
  • 1.3.3 空气对PUE稳定性的影响
  • 1.4 PUE-SLN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
  • 1.4.1 PUE-SLN质量考察指标
  • 1.4.1.1 形态观察
  • 1.4.1.2 粒径与分布
  • 1.4.1.3 包封率
  • 1.4.1.4 载药量
  • 1.4.1.5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1.4.2 单因素考察实验
  • 1.4.2.1 不同载药脂质的影响
  • 1.4.2.2 poloxamer 188浓度的影响
  • 1.4.2.3 投药量的影响
  • 1.4.2.4 油水相比例的影响
  • 1.4.2.5 卵磷脂用量的影响
  • 1.4.3 正交设计优化PUE-SLN制备工艺
  • 1.4.3.1 因素和水平的确定及正交试验设计
  • 1.4.3.2 PUE-SLN的制备方法
  • 1.4.3.3 试验结果
  • 1.4.3.4 数据处理
  • 1.4.3.5 最优处方
  • 1.4.4 PUE-SLN胶体溶液质量评价
  • 1.4.4.1 形态观察
  • 1.4.4.2 粒径与分布
  • 1.4.4.3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 1.4.4.4 DSC测定
  • 1.4.4.5 PUE-SLN中PUE含量测定
  • 2 结果与结论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PUE-SLN体外释药规律研究
  • 1 实验内容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释药介质中PUE的测定方法
  • 1.2.1 色谱条件及供试液的配制
  • 1.2.2 方法特异性考察
  • 1.2.3 系统适应性实验
  • 1.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 1.2.5 方法回收率实验
  • 1.2.6 精密度实验
  • 1.3 PUE在释药介质中的稳定性考察
  • 1.4 PUE-SLN释放度测定方法研究
  • 1.4.1 PUE-SLN释放度测定装置
  • 1.4.2 PUE-SLN释药介质的配制
  • 1.4.3 PUE-SLN释放度测定方法
  • 1.4.4 PUE-SLN释放度测定结果
  • 1.5 PUE-SLN释放规律研究
  • 1.5.1 不同数学拟合模型处理释药数据
  • 1.5.2 最优释药模型的选择
  • 1.5.3 PUE-SLN在三种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规律比较
  • 2 结果与结论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PUE-SLN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1 实验内容
  • 1.1 仪器、试药及实验动物
  • 1.2 实验设计
  • 1.3 血浆中PUE测定方法
  • 1.3.1 色谱条件
  • 1.3.2 供试液的配制
  • 1.3.3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 1.3.4 方法特异性考察
  • 1.3.5 系统适应性试验
  • 1.3.6 标准曲线的建立
  • 1.3.7 方法回收率实验
  • 1.3.8 精密度实验
  • 1.3.9 检测限及定量限
  • 1.3.10 稳定性考察
  • 1.4 计算结果及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 1.4.1 结果计算方法
  • 1.4.2 统计分析方法
  • 1.5 经时血药浓度数据
  • 1.6 药动学模型选择
  • 1.7 药动学参数
  • 1.8 生物等效性评价
  • 2 结果与结论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葛根素纳米口服制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