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的教学设计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的教学设计

吕光京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十一中学266114;

吕慧玲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教体局教研室266109

一、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不但满足了绿色植物本身生活的需要,而且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和能量。而所有生物对于有机物和能量的利用都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因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在课堂中应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关注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用来构建植物体的有机物。(2)通过探究实验,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1)完成有关呼吸作用的实验,增强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灵活运用实验原理,独立设计、开展探究实验。(3)分析和解决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2)在实践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3)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2、难点: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装置(暖水瓶、黄豆种子、温度计、大试管、石灰水、燃烧匙等)。

1、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2、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3、演示实验,引导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1)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①教师出示前一天准备好的实验装置:甲、乙两暖水瓶中放入等量的黄豆种子。其中,甲瓶内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内是煮熟的种子,瓶口用棉花密封。观察两只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后,分别插入两瓶中。

(两分钟后)请同学们观察两只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②引导讨论: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学生读取甲、乙两瓶的温度,与初始温度相对比,发现甲瓶温度明显上升。得出结论:活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其中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热能。)

③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就好比煤在锅炉里,在氧气的作用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煤里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中,有机物就像煤,锅炉则是线粒体。

(2)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提出问题: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在转变过程中还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呢?

设计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实验,并相互补充完善设计方案。(如可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一盆花,过段时间,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

(3)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氧气。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植物生长(有机物在分解时)需要氧气的参与。这一点,植物与动物和人相同。

五、引导学生总结

1、什么是呼吸作用?2、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形成根本性的认识:①呼吸作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②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六、组织技能训练

推理:环境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

七、课堂练习

1、进一步推理:同样品种的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分别种在山东和新疆两地,为什么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

2、讨论:生活中,人们在储存农作物时,用哪些做法限制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延缓有机物的分解?

3、分析现象:在北方冬季,有的家庭把许多盆栽植物都移到密闭的卧室内,这样的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4、设计思想: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应用,解释现实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以“植物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为隐形主线,组织了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演示实验,剖析了“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备材料的分组实验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层层递进的思维启动,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直观的认知状态,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将“二氧化碳的特性”鉴定实验以及对“萌发的种子不但吸收氧气,而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深入理解引入本节是非常恰当的,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理念,为学生创造了较大的“自主”空间,真正实现了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同时完成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能力素养的培养。

标签:;  ;  ;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的教学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