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载银、钯及其二元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碳载银、钯及其二元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具有环境友好、能量密度高、价格适中以及安全性好等特点,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Pt/C催化剂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其商业化。首先,贵金属Pt的高价位极大地抬高了直接醇类燃料电池的造价。其次,阳极铂基催化剂容易被燃料氧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毒化,降低了催化活性;而在阴极铂催化剂会因为醇类透过交换膜造成了混合电位,降低了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与效率。因此,目前人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减少贵金属Pt的使用和提高催化剂催化性能两个方面。其中,替代贵金属Pt而采用其他价格较低的金属作为催化剂,以及采用引入其他金属的方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因而成为了当下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使用微波乙二醇络合一步还原法制备了碳载银(Ag/C)、碳载钯(Pd/C)、碳载钯银(PdAg/C)双金属以及碳载钯银(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并对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催化氧气还原和甲醇氧化进行了表征。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银氨溶液为银源,分别以酸化炭黑和原始未酸化炭黑作为载体制备了预负载率为33%的Ag/C单金属催化剂。物性测试表明催化剂中的Ag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结构,酸化炭黑表面负载Ag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性好,而非酸化炭黑上的Ag颗粒粒径大小不均匀,有团聚现象。电化学测试表明Ag/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氧气还原反应催化活性,而对于甲醇氧化基本没有催化活性。2、分别使用氨水、EDTA和NaCl作为络合剂,制备了预负载量为33%的Pd/C单金属催化剂。物性测试表明催化剂中的Pd为fcc结构,以EDTA为络合剂制备的Pd/C催化剂金属粒径较小,分散均匀。电化学测试表明EDTA作为络合剂制备的Pd/C对氧气还原和甲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较好。3、分别使用氨水、EDTA和NaCl作为络合剂,制备了总金属预负载量为33%的AgPd/C碳载双金属催化剂。物性表征显示,两种金属分别负载在炭黑基体上,且以EDTA为络合剂制备的PdAg/C催化剂金属粒径较小,分散均匀。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以EDTA作为络合剂制备的Pd:Ag=1:1的AgPd/C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氧气还原和甲醇氧化的活性最好。4、使用NaCl作为络合剂,在pH=8.5的体系中制备了总金属预负载量为33%的Ag-Pd/C碳载合金纳米粒子催化剂,测试显示pH值对合金化结构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物性表征证实了催化剂的合金结构,且制备的Pd-Ag/C催化剂金属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并且催化氧气还原和甲醇氧化的活性优于Ag/C、Pd/C和PdAg/C。另外,对比不同Pd:Ag比的Ag-Pd/C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Pd:Ag比为1:1的Ag-Pd/C合金纳米粒子催化剂催化氧气还原和甲醇氧化的活性最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1.2.1 工作原理
  • 1.2.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3 甲醇氧化及氧气还原的原理
  • 1.3 碳载双金属纳米粒子催化剂的研究概况
  • 1.3.1 双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种类
  • 1.3.2 碳载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1.4 本文的选题立意及工作内容
  • 第二章 实验条件及测试方法
  • 2.1 实验试剂及材料
  • 2.2 常规实验仪器
  • 2.3 催化剂的制备
  • 2.4 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2.4.1 X射线衍射
  • 2.4.2 透射电镜
  •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能谱分析
  • 2.4.4 热失重分析
  • 2.5 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方法
  • 2.5.1 循环伏安测试
  • 2.5.2 线性伏安扫描测试
  • 2.5.3 旋转圆盘测试
  • 2.5.4 计时电流测试
  • 第三章 碳载Ag/C、Pd/C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3.1 引言
  • 3.2 碳载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3.2.1 碳载Ag/C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
  • 3.2.2 Ag/C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3.2.3 Ag/C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
  • 3.3 碳载Pd/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 3.3.1 碳载Pd/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
  • 3.3.2 碳载Pd/C复合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物性表征
  • 3.3.3 碳载Pd/C复合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电化学表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碳载PdAg/C双金属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4.1 引言
  • 4.2 PdAg/C碳载双金属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
  • 4.3 不同络合剂对PdAg/C催化剂的影响
  • 4.3.1 不同络合剂制备的PdAg/C复合催化剂的XRD表征
  • 4.3.2 不同络合剂制备的PdAg/C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 4.3.3 不同络合剂制备的PdAg/C催化剂的实际负载量及实际Pd:Ag比例
  • 4.3.4 不同络合剂制备的PdAg/C催化剂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 4.3.5 不同络合剂制备的PdAg/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 4.4 不同Pd:Ag比例对PdAg/C催化剂的影响
  • 4.4.1 不同Pd:Ag比例的PdAg/C催化剂的XRD表征
  • 4.4.2 不同Pd:Ag比例的PdAg/C催化剂的形貌表征
  • 4.4.3 不同Pd:Ag比例的PdAg/C催化剂的实际负载量及实际Pd:Ag比例
  • 4.4.4 不同Pd:Ag比例的PdAg/C催化剂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 4.4.5 不同Pd:Ag比例的PdAg/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 5.1 引言
  • 5.2 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制备
  • 5.3 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催化剂的物性表征与和电催化性能测试
  • 5.3.1 pH值对制备合金型Pd-Ag/C的影响
  • 5.3.2 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形貌
  • 5.3.3 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组成以及实际负载量
  • 5.3.4 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对于ORR反应的催化活性研究
  • 5.3.5 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催化活性研究
  • 5.4 不同Pd:Ag比例对碳载Pd-Ag/C合金纳米粒子电催化剂的影响
  • 5.4.1 不同Pd:Ag比例Pd-Ag/C的XRD表征
  • 5.4.2 不同Pd:Ag比例Pd-Ag/C的实际组成与实际负载量
  • 5.4.3 不同Pd:Ag比例对Pd-Ag/C催化ORR反应性能的影响
  • 5.4.4 不同Pd:Ag比例对Pd-Ag/C催化甲醇氧化性能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PD控制的液压系统的建模和分析[J]. 液压与气动 2020(04)
    • [2].具有通信约束的反馈辅助PD型量化迭代学习控制[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20(09)
    • [3].基于分数阶微积分PD~λ比例导引的无人机自动避撞方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4].六足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鲁棒自适应PD控制[J]. 机械设计 2016(12)
    • [5].交感皮肤反应、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检查在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判断中的作用[J]. 山东医药 2017(04)
    • [6].基于Pd的“语音信号处理”教学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3(05)
    • [7].红树林湿地植物中Pd的累积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20(02)
    • [8].基于解析解的变压器声电联合PD定位两步法[J]. 变压器 2020(07)
    • [9].一种识别Pd~(2+)的近红外发射荧光探针[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0].自拟补肾化瘀方联合PD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11)
    • [11].PD雷达导引头海杂波回波信号模拟[J].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5(02)
    • [12].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混合模糊PD控制[J]. 汽车科技 2009(03)
    • [13].加权闭环PD型迭代学习控制在重复扰动时的应用[J].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08(01)
    • [14].Pd掺杂CeO_2团簇活化甲烷C—H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5].高温气冷堆PD输出反馈功率控制的镇定性能分析[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S1)
    • [16].用于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的改进自适应PD算法[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6(05)
    • [17].Pd催化(杂环)芳基羧酸脱羧的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5(05)
    • [18].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高水头大PD值压力钢管充排水分析[J].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0(05)
    • [19].直接驱动机器人自适应-PD复合运动控制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4(05)
    • [20].轮式机器人基于后推设计的PD控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4(05)
    • [21].带遗忘因子的PD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研究[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3(01)
    • [22].燃料电池Pd催化剂研究进展[J]. 电源技术 2013(08)
    • [23].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乐果——以钙黄绿素-Pd~(2+)作为荧光探针[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9(07)
    • [24].氯氮平片辅助治疗PD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研究[J]. 北方药学 2020(04)
    • [25].载体性质对Pd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J]. 燃料化学学报 2017(08)
    • [26].CeO_2-ZrO_2-La_2O_3-Pr_2O_3储氧材料制备及其负载单Pd三效催化剂性能[J]. 工业催化 2016(09)
    • [27].一种基于随机共振的PD雷达小目标检测方法[J]. 现代雷达 2011(03)
    • [28].预警机PD雷达探测能力仿真研究[J]. 系统仿真技术 2010(01)
    • [29].Ce-Zr-La-Al_2O_3的制备及负载的单Pd三效催化剂[J]. 催化学报 2008(02)
    • [30].相控阵机载PD雷达波形参数系统化设计方法研究[J]. 空军预警学院学报 2017(01)

    标签:;  ;  ;  

    碳载银、钯及其二元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电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