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气方药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健脾益气方药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总体5年生存率不及30%。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等,均未能有效提高肿瘤病人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且大多数病人预后很差。胃癌经常在癌症晚期才诊断,约有40%-50%患者诊断时已是局部晚期。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脾虚证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且胃癌病人经过治疗后还会加重脾虚,如此恶性循环。本研究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健脾益气方药及其联合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氟尿嘧啶(5-Fu)对移植瘤裸鼠治疗后的一般情况、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肿瘤细胞周期情况及凋亡率等的影响。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用含10%标准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在37℃, 5 % CO2条件下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BGC-803,细胞贴壁生长。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作鼠间传代至第6代。将32只裸鼠麻醉,用瘤株建立动物模型。2裸鼠分组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化疗药5-Fu)组,中药(健脾益气方药)组和联合用药(5-Fu+健脾益气方药)组。3裸鼠一般情况观察监测裸鼠体质量变化,同时观察裸鼠摄食、摄水和精神状态等变化。4肿瘤生长的大体指标测量裸鼠肿瘤的整体短径、长径,计算瘤体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量瘤质量,计算肿瘤抑制率。5肿瘤组织学观察处死裸鼠后,肉眼观察瘤组织;取小块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观察。6免疫功能检测处死裸鼠,取脾脏称重;眼球取血约0.15ml,检测NK细胞百分比。7流式细胞仪检测取部分肿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PI染色后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测定。结果:1裸鼠一般情况观察化疗药组裸鼠随治疗进行逐渐出现精神萎靡,摄食、摄水减少。治疗前各组裸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生理盐水组、化疗药组、健脾益气方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体质量分别为(18.86±0.94)g、(16.16±1.37)g、(19.40±2.27)g、(16.38±1.54)g。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疗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体质量减小;与化疗药组相比,中药组裸鼠体质量增加。2肿瘤生长分析2.1裸鼠瘤块体积(V=长径×短径2 cm3/2)的情况治疗前各组肿瘤体积无差别。治疗结束时,生理盐水组、化疗药组、健脾益气方药组、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分别为(2.22±0.45)cm3、(1.66±0.60)cm3、(2.13±0.39)cm3、(1.08±0.42)cm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疗药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减小;与化疗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裸鼠肿瘤体积减小。2.2裸鼠瘤质量的情况治疗结束时,生理盐水组、化疗药组、健脾益气方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瘤质量分别为(2.26±0.23)g、(1.34±0.50)g、(1.96±0.81)g、(1.00±0.52)g。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疗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瘤质量减小。化疗药组、健脾益气方药组、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0.71%、13.27%、55.75%。3肿瘤组织学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均可见大量呈巢状排列的癌细胞;中央可见癌细胞坏死,且阳性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的坏死区域较阴性对照组、中药组为广泛。4对裸鼠免疫功能的影响4.1裸鼠脾脏的质量四组裸鼠脾脏质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裸鼠NK细胞百分比治疗结束时,生理盐水组、化疗药组、健脾益气方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外周血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60±0.26)%、(4.16±0.59)%、(6.42±0.24)%、(6.02±0.23)%。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疗药组NK细胞百分比减少,中药组裸鼠NK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化疗药组比较,中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NK细胞百分比增加。5流式细胞仪检测5.1 G0/G1期、S期、G2/M期肿瘤细胞百分比对G2/M期肿瘤细胞百分比来说,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G0/G1、S期肿瘤细胞百分比来说,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增加。5.2肿瘤细胞凋亡率治疗结束时,生理盐水组、化疗药组、健脾益气方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86±3.32)%、(19.07±7.85)%、(15.19±3.56)%、(19.99±4.4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化疗药组、联合用药组裸鼠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1健脾益气方药可以改善肿瘤患者治疗后的一般状态。2健脾益气方药可增强化疗药的疗效。3健脾益气方药对裸鼠皮下移植人胃癌BGC-803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胃癌细胞周期,促进G1、S期阻滞相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健脾益气方药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幽门螺杆菌与胃血管新生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肠道菌群探讨健脾益气方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作用机制[J]. 中医研究 2019(10)
    • [2].健脾益气方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31)
    • [3].自拟健脾益气方药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8(06)
    • [4].健脾益气方药治疗I度直肠前突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 2020(01)
    • [5].健脾益气方药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与修复作用[J]. 河南中医 2010(04)
    • [6].健脾益气法应用于大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06)
    • [7].不同方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高瘦素血症的影响[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8(04)

    标签:;  ;  ;  ;  ;  

    健脾益气方药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