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于厚重乡土之上的“民族之花” ——对《笨花》民族性的三重透视

绽放于厚重乡土之上的“民族之花” ——对《笨花》民族性的三重透视

论文摘要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温情给小说、诗歌创作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中铁凝无疑更是这些女作家中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佼佼者。从1975年《会飞的镰刀》发表至今,铁凝二十几年风雨沧桑,不断探索尝试,在尝试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2006年的《笨花》更是其卓越创作才华的“集大成之作”。四十五万字的《笨花》以结实温润的笔墨书写了古老中国乡村一隅近半个世纪的生存态势、历史风云变迁和家族起落。笨花人温润、结实、简朴的日常生活背后,体现的是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他们世世代代的率真、实诚、包容、豁达,祖祖辈辈传承的仁和忠义、诚笃守信,甚至其恒久永远的“农耕文化”,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底色。当民族灾难降临时,他们大义凛然、不畏强暴,甚至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种对民族尊严坚忍、固拗的守护,是笨花人的精神信仰,更是对古老中国民族精神的深情回望。2006年铁凝以一支《笨花》的绽放,开启了一扇稳固而神圣的“民族之门”,从历史的底片中洗出了新鲜的世界。可以说《笨花》是铁凝作品中最具民族性特征的一部小说,其民族性的特征亦需我们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正基于此,本文着意研究《笨花》所反映出的民族性特点并试图通过对其民族性三方面的透视来寻求对这一文本的另一种可能性的解读。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弥漫于黄天厚土间的大善大美——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本章主要通过谈笨花人为人处世表现出的“率真”、“忠厚”、“包容”、“豁达”来把握《笨花》中所体现的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本章分两节,第一节从“率真”和“忠厚”两方面来分析笨花人的处事原则和传家之道。向家作为笨花村的“领袖”,从父亲向喜到儿子向文成人生信条均离不开忠厚仁义,他们这种结结实实的本分,让历史褶皱中被宏大场面所遮蔽的普通人的人性人格之美得到了展现,使得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在现代意义上得到了阐释;第二节,“跨桃磨石人石马,方成就包容豁达”,从“包容”、“豁达”看笨花人的精神要义,笨花村宽广的胸怀向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敞开,纷繁复杂的包容中展现的是冀中平原上老河北人通透英明的人生智慧和通情达理的朴实性格。第二章,穿行于历史横流中的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本章主要从民族精神角度看《笨花》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奋进的力量。第一节,沉重的“生命飞腾”。《笨花》中兵荒马乱的时局和动荡不安的岁月让笨花人在艰难的选择中充分展现了其民族精神的风貌,他们坚韧不屈的民族意志是民族精神气蕴的凝结,闪烁的是乡土文化传统的深沉色泽;第二节,不熄的“人间烟火”。平凡的生活在“黄昏”、“棉花”、“大粪”中消解,而真实的生命却在其中不变的延续,表现出古老民族生命不息的激情与勃勃生机的活力。另外,本节还就《笨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中女性的描写依然暗合的是铁凝多年来对农村妇女美好形象的敬重和热爱。第三章,历史老酒浇现实“块垒”——《笨花》民族性价值对当代现实性的启示。本章从《笨花》民族性价值对当代现实性的启示角度来谈铁凝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焦虑以及自觉承担的历史责任。第一节,真诚的开启“民族之门”。从文本创作角度来分析铁凝对于《笨花》的写作,并结合现代文学中对农村的写作和当代文学中对乡土农村的把握来看铁凝尝试《笨花》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将珍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心愿得到充分的叙说和阐释,为当代文学的书写提供另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途径,更加提升当代文坛小说写作的文化价值;第二节通过分析《笨花》民族性得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一些启示,并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民族性价值的评估,看到真正永恒的作品必须建立在自己民族性的基础之上,未来中国乡土历史小说需要对民族性继续探索和诉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弥漫于黄天厚土间的大善大美——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
  • 一 处事无奇但率真,传家有道惟忠厚
  • 二 跨桃磨石人石马,方成就包容豁达
  • 第二章 穿行于历史横流中的生生不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一 沉重的“生命飞腾”
  • 二 不熄的“人间烟火”
  • 第三章 历史老酒浇现实“块垒”—《笨花》民族性价值对当代现实性的启示
  • 一 真诚的开启“民族之门”
  • 二 当“笨花”遇到“洋花”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主要参考书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族性与地域性——关于文学民族性认识的一个“误区”[J]. 文艺争鸣 2020(04)
    • [2].对美术“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的思考[J]. 美与时代(中) 2017(09)
    • [3].论教育民族性的重构——基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多维度审视[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5)
    • [4].文化视野的中国民族歌剧及其“民族性”研究[J]. 中国文艺家 2020(01)
    • [5].俄罗斯音乐的民族性内涵语言[J]. 中国文艺家 2020(05)
    • [6].论艺术的民族性向世界性的通达[J]. 美术界 2010(10)
    • [7].关于美术民族性问题的辨析[J]. 教育前沿(综合版) 2008(09)
    • [8].民族性、消费性:少数民族特色产品设计的基点[J]. 贵州民族研究 2018(11)
    • [9].网络文学的民族性与大众化[J]. 中国文艺评论 2018(05)
    • [10].以民族性重建文学的人民性——对一个理论话题的学术史考察与反思[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11].高校钢琴教学中民族性因素的培养意义[J]. 北方音乐 2016(03)
    • [12].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之刍议[J]. 艺术科技 2015(12)
    • [13].制度公正的文化民族性探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4].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我国大学民族性的坚守与弘扬[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22)
    • [15].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强化中的民族性关注[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7)
    • [16].教育民族性论纲[J]. 教育学术月刊 2015(08)
    • [17].儒学的式微与教育民族性的转折——基于五四新文化时期教育的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 2015(05)
    • [18].民族性(外二首)[J]. 中国诗歌 2010(07)
    • [19].论民主革命时期艾思奇对文化民族性的重建[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0].论中国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民族性定位[J]. 广西民族研究 2014(04)
    • [21].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性[J]. 现代装饰(理论) 2013(10)
    • [22].论民族性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价值[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
    • [23].论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以“资本”为批判视角[J]. 阅江学刊 2011(02)
    • [24].新时期文学民族性建构之反思[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5].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 大众文艺 2011(17)
    • [26].全球化视野下民族性建筑的再思考[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7].论广西民族性建筑的再利用[J]. 科技信息 2010(26)
    • [28].“文化民族性”的三种解读理路与情感重构[J]. 广西民族研究 2010(03)
    • [29].流行音乐的民族性浅探[J]. 艺术教育 2010(08)
    • [30].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审视与世界性传播分析[J]. 北方音乐 2019(13)

    标签:;  ;  ;  ;  

    绽放于厚重乡土之上的“民族之花” ——对《笨花》民族性的三重透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