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习环境建模

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习环境建模

论文摘要

针对当前科学发现学习环境普遍存在的领域依赖和学习支持不足等问题,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独立于特定领域的,更一般意义上的通用科学发现学习环境。为此,我们将这一问题分解为三个子问题加以解决:(1)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如何?(2)如何依据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建构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内部数据模型?(3)在数据模型的基础上,应该如何设计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各种功能和数据视图,以帮助学习者顺利地完成科学发现学习?首先,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框架,本文认为:科学发现学习属于特定领域内且定义良好的问题解决活动,本质上属于归纳推理;科学发现学习的任务环境由实验模型和科学理论模型两部分构成,归纳逻辑就体现在其构成要素概念和关系两个方面;在信息加工的层面上,科学发现学习可以看作是学习者在假设空间和实验空间进行的双重搜索活动,可以采取“理论驱动的归纳”和“数据驱动的归纳”两种策略,包括搜索假设空间、搜索实验空间和证据评估三个核心子过程;为了顺利完成科学发现学习,学习者需要在领域知识和元知识两个方面得到支持;此外,监控与反思也是科学发现学习的重要环节。其次,科学发现学习环境属于典型的建构主义式学习环境,其系统模型可以分解为领域知识模型、学习者模型和活动模型。其中,领域知识模型又分为仿真模型和解释模型,前者可以利用知识表示框架结合仿真引擎的方法实现,而后者则可以采用类似于知识库的建模方法;学习者模型记录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映射着学习者问题空间中的假设空间和实验空间;活动模型根据科学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为学习者配置规范化的交互空间,包括问题交互空间、假设交互空间、实验交互空间和结论交互空间。接着,在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界面设计上,本文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指出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界面设计应将重点放在知识呈现、假设形成、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自我监控五个方面。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开发了关于连续系统的通用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原型系统GSDLE。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学教育与科学发现学习的盛行
  • 1.1.2 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兴起
  • 1.2 研究问题
  • 1.2.1 问题的界定
  • 1.2.2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科学发现
  • 1.3.2 智能学习环境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系统科学方法
  • 1.5.2 文献分析法
  • 1.5.3 设计与开发研究
  • 第二章 科学发现学习的概念与内涵
  • 2.1 发现学习的提出
  • 2.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2.1 学科基本结构
  • 2.2.2 发现学习
  • 2.3 从概念发现学习到科学发现学习
  • 2.4 科学发现学习实例:摆锤
  • 第三章 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
  • 3.1 问题解决的基本理论
  • 3.1.1 问题解决的基本概念
  • 3.1.2 问题解决的分类
  • (1)定义良好的问题和定义不良的问题
  • (2)知识贫乏的问题和知识丰富的问题
  • 3.1.3 信息加工理论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范式
  • (1)任务环境
  • (2)解决机制
  • 3.2 科学发现学习是特定领域内定义良好的问题解决
  • 3.3 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
  • 3.3.1 科学发现学习的任务环境
  • (1)实验模型
  • (2)科学理论模型
  • (3)概念和关系的归纳逻辑
  • (4)任务环境
  • 3.3.2 科学发现学习的解决机制
  • (1)问题空间
  • (2)策略过程
  • (3)双重搜索
  • 3.3.3 科学发现学习的支持
  • (1)学习者遇到的困难
  • (2)影响科学发现学习的因素
  • (3)对科学发现学习的支持
  • 3.3.4 自我监控与反思
  • 3.3.5 知识形成过程的表征
  • 第四章 科学发现学习环境建模
  • 4.1 智能学习环境的研究回顾
  • 4.1.1 什么是智能学习环境
  • 4.1.2 智能学习环境的系统模型
  • (1)客观主义智能学习环境的系统模型
  • (2)建构主义智能学习环境的系统模型
  • 4.2 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的三元模型
  • 4.3 领域知识模型
  • 4.3.1 建模思路
  • (1)基本原则
  • (2)模拟仿真与解释说明
  • 4.3.2 仿真模型
  • (1)运行机制的结构化
  • (2)仿真模型的类型
  • (3)建模方法的选择
  • (4)基于框架的知识表示
  • (5)仿真引擎
  • 4.3.3 解释模型
  • (1)概念
  • (2)原理
  • 4.4 学习者模型
  • 4.4.1 学习者模型概述
  • 4.4.2 建模思路
  • 4.4.3 学习者模型的建立
  • 4.5 活动模型
  • 4.5.1 建模思路
  • 4.5.2 活动模型的建立
  • (1)问题交互空间
  • (2)假设交互空间
  • (3)实验交互空间
  • (4)结论交互空间
  • 第五章 科学发现学习环境界面设计
  • 5.1 背景知识
  • 5.2 形成假设
  • 5.3 设计实验
  • 5.4 数据处理
  • 5.5 自我监控
  • 第六章 原型系统GSDLE
  • 6.1 开发目标
  • 6.2 体系结构
  • 6.3 开发环境
  • 6.4 系统功能
  • 6.4.1 知识编辑子系统
  • 6.4.2 科学探究子系统
  • 6.5 GSDLE的评价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冲突与整合[J]. 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 2017(01)
    •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10)
    • [3].科学教育工作中院所两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 高教学刊 2019(21)
    • [4].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及其实现[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05)
    • [5].再论科学教育的涵义[J]. 成功(教育) 2008(08)
    • [6].非正规科学教育概论[J]. 湖南中学物理 2017(09)
    • [7].科学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J]. 中学生物教学 2016(18)
    • [8].理解、认同科学和科学教育的真谛[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04)
    • [9].浅谈初中科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03)
    • [10].STEM教育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J]. 江苏教育 2017(25)
    • [11].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3)
    • [12].基于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探究[J]. 内蒙古教育 2017(02)
    • [13].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 名师在线 2017(12)
    • [14].浅谈幼儿科学教育在生活中的有效渗透[J]. 名师在线 2017(13)
    • [15].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9)
    • [16].幼儿家庭科学教育浅谈[J]. 甘肃教育 2018(11)
    • [17].浅谈面向幼儿开展科学教育的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09)
    • [18].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思考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6)
    • [19].科学教育的人文性[J]. 物理教学探讨 2017(01)
    • [20].浅谈多媒体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应用[J]. 好家长 2018(19)
    • [21].将戏剧性元素融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新探索[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18)
    • [22].争取外力 形成合力——变一种形式教《养蚕》[J]. 广西教育 2016(37)
    • [23].幼儿园生活化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探微[J]. 教师 2016(36)
    • [24].浅谈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及改变策略[J]. 高考 2016(36)
    • [25].基于实践教学的学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04)
    • [26].国内ADI教育研究综述[J]. 广西教育 2017(02)
    • [27].学校科学教育与科技馆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 广西教育 2017(17)
    • [28].试论科学教育的生命意蕴[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17(06)
    • [29].艺术设计专业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文艺家 2017(05)
    • [30].任务导学,彰显科学教育的生活魅力[J]. 文理导航(下旬) 2017(07)

    标签:;  ;  ;  ;  

    科学发现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习环境建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