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究

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究

论文摘要

道德养成教育是一种培养人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式,它是社会群体影响或完善个体道德的过程。一般情况是通过对行为的训练,同时结合多种教育方法,进而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师范院校是培养和造就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师资的摇篮,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为人师表”基本要求就决定了,对师范生的道德行为有更高的要求。高师体育院校师范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他们的入学考试、专业学习与其他专业不同,因而在行为习惯和道德养成方面相对于其他师范生来说其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他们的这些特点,针对他们的学科特点、教学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道德养成教育,才能收到实效。这不仅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的道德教育理论、道德内容,更要有在道德养成教育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方法、合理的途径,才会使得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素质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因而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作一个系统进行全面的研究。本研究的重点是通过调查分析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状况及其存在问题原因,从主客观两方面探索高师院校体育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原则及途径。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高师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专业领域师范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问题。对高师体育大学生的道德养成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论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束语,其中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道德养成及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概述。首先,阐述国内外学者对养成教育的内涵;其次,分析了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基本内容;最后,提出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的过程:通过正面灌输、构建平台、严格管理、典型教育之榜样法等推动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第二部分:剖析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养成的状况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高师院校体育大学生道德养成的状况。从主观上来看,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存在自我性,自我意识膨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一致、基础文明行为欠缺、日常行为失范等道德问题。从客观上来看,高校在对体育师范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简单化,教育方法统一化等。第三部分:对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原则及途径进行了探索。首先,分析了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原则:即坚持创新合乎个体道德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坚持协调专业实践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方式;坚持创设良好道德境遇下的正面道德教育模式。然后,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育专业教育、竞技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教育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道德养成的途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 1. 关于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
  • 2. 关于大学生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
  • 3. 关于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 (三) 主要方法
  • 一 道德养成及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概述
  • (一) 养成教育的内涵
  • 1. 国内外对养成教育的界定
  • 2. 科学的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
  • 3. 道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 4. 道德养成在个体品德形成中的意义
  • (二) 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 1. 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
  • 2. 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基本过程
  • 3. 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基本要求
  • 4. 高师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有效方法
  • 二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养成的现实状况
  • (一)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行为状况
  • 1.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行为中的优点
  • 2.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行为现实中的不足
  • (二)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
  • 1. 从学生个人角度看当代高师体育专业学生道德行为存在的问题
  • 2. 从客观学校教育方面道德教育不理想
  • 三 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原则及途径探索
  • (一) 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原则
  • 1. 坚持创新合乎个体道德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
  • 2. 坚持协调专业实践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方式
  • 3. 坚持创设良好道德境遇下的正面道德教育模式
  • (二) 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 1. 基本教育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
  • 2. 日常教育途径: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活动
  • 3. 特殊教育途径:竞技比赛活动
  • 4. 实践教育途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分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1(03)
    • [2].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功能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2)
    • [3].创业动机研究历程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J]. 体育科技 2019(06)
    • [4].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关系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1)
    • [5].“互联网+”背景下内江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 科技资讯 2020(05)
    • [6].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 领导科学 2020(10)
    • [7].“互联网+”背景下茶文化在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入研究[J]. 福建茶叶 2018(12)
    • [8].基于供需耦合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15)
    • [9].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问题应对方式差异性比较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2)
    • [10].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分析[J]. 时代经贸 2019(30)
    • [11].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培育路径指标构建[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 [12].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鞋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3].放松音乐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短期心理疲劳的恢复效果[J]. 北方音乐 2017(15)
    • [14].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其应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0)
    • [15].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 运动 2016(21)
    • [16].雾霾环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生理、心理水平的影响[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17].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运动自信心的研究——以延边大学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7)
    • [18].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 赤子(上中旬) 2017(06)
    • [19].体育专业大学生性别角色特征及其与家庭状况的关系[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05)
    • [20].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08)
    • [21].心理资本对陕西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影响的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2].体育专业大学生流行病发病影响因素研究[J]. 商 2015(47)
    • [23].探究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29)
    • [24].协同视域下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13)
    • [25].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从众心理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16(05)
    • [26].论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17)
    • [27].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17)
    • [28].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田径裁判能力因素的分析[J]. 亚太教育 2016(26)
    • [29].“微时代”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亚太教育 2016(30)
    • [30].基于职业观的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34)

    标签:;  ;  ;  ;  

    高师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