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油田核三段Ⅲ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双河油田核三段Ⅲ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在对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以及岩心分析等资料,对双河油田核三段Ⅲ油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以及平面非均质性特征进行研究。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通过镜下观察分析碎屑颗粒成分、确定了孔隙、喉道的大小、分布、配置及连通性,以及岩石的组分、颗粒排列方式、基质含量及胶结物的类型等来说明储集层微相的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研究,根据储层岩性及电性特征,将层内夹层划分为三类,统计单砂层内夹层的个数、累积夹层厚度、夹层频率及夹层密度,根据夹层在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内的频率及密度,总结夹层分布特征。并通过不同沉积韵律类型分级及计算砂层内渗透率的变异系数、突进系数以及级差来说明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层间非均质性研究,通过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及重叠系数来描述砂层的发育与分布;采用典型曲线对比法来确定隔层岩性及其厚度并总结隔层的分布特征。砂体的平面非均质性,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统计其几何形态参数;根据每口井的测井解释资料得到了一组反映储层特征在平面上变化的参数,其中包括储层厚度分布、孔隙度以及渗透率,并且成图。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内单砂体的发育情况及发育特征总结单砂体在沉积微相控制下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联井剖面,进行剖面相分析,恢复古沉积环境,确定了沉积环境在时间、空间的演化规律,指导了物源的分析。并根据每口井的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了各参数的处理,而后,根据克里金插值法对井间进行插值,得到了一组反映储层特征在平面上变化的参数图,包括储层厚度分布、孔隙度以及渗透率的平面展布,总结单砂体平面分布及连通规律。基于以上研究,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调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1.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3.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一章 双河油田地质概况
  • 1.1 双河油田勘探开发概况
  • 1.2 区域构造特征
  • 1.3 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层组成与分布
  • 1.3.1 区域地质背景
  • 1.3.2 地层组成与分布
  • 第二章 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 2.1 沉积体系研究
  • 2.2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类型及特征
  • 2.3 沉积相展布
  • 第三章 储层物性分析
  • 3.1 标准化处理
  • 3.2 归一化处理
  • 3.3 渗透率的解释
  • 3.4 孔隙度的解释
  • 3.5 储层物性特征
  • 3.6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 第四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4.1 微观非均质性
  • 4.1.1 颗粒非均质性
  • 4.1.2 孔喉非均质性
  • 4.2 层内非均质性
  • 4.2.1 层内夹层
  • 4.2.2 砂体内部非均质性
  • 4.3 层间非均质性
  • 4.3.1 砂层的发育与分布
  • 4.3.2 层间隔层
  • 4.4 平面非均质性
  • 4.4.1 砂体的几何形态
  • 4.4.2 砂体连通性分析
  • 4.4.3 砂体的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
  • 4.5 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简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养生卡片[J]. 分忧 2017(08)
    • [2].ⅧⅨ油组分区调整改善开发效果的技术[J]. 化工管理 2020(22)
    • [3].孔南地区枣0油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力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8)
    • [4].杨米涧地区杨2井区长2油组原油地化特征及运移效应[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5)
    • [5].塔中4油田422CⅢ油组采收率评价[J]. 吐哈油气 2009(03)
    • [6].双河油田Ⅷ-Ⅸ油组合理井网密度优选[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6)
    • [7].席麻湾地区延9油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及其与含油性之间的关系[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2)
    • [8].南翼山Ⅴ油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 国外测井技术 2010(02)
    • [9].塔河三叠系下油组河流相储层夹层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9(03)
    • [10].南翼山Ⅲ+Ⅳ油组油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4)
    • [11].坪北地区长7-长10油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J]. 江汉石油科技 2011(03)
    • [12].巴特肯4油组储层四性特征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04)
    • [13].蟠龙油田长2油组剩余油分布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06)
    • [14].坪北油田长7-长9油组特低渗透油层解释与应用[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4(05)
    • [15].南翼山V油组油藏精细描述[J]. 青海石油 2013(01)
    • [16].吐哈油田温五区块调整挖潜见到成效[J]. 吐哈油气 2011(04)
    • [17].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Ⅱ油组沉积相特征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10)
    • [18].地震正演模型在周矶油田潜41油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19].镇北油田镇28井区长3油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运移效应探讨[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6)
    • [20].稠油组分及其分离方法概述[J]. 广东化工 2013(02)
    • [21].孤东稠油组分与反相乳化关系探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1)
    • [22].河南双河油田核三段Ⅰ—Ⅲ油组储层特征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32)
    • [23].南翼山Ⅰ+Ⅱ油组油水层测井解释图版建立[J]. 国外测井技术 2010(02)
    • [24].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储层特征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1)
    • [25].渤海F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Ⅳ油组沉积微相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6].南翼山浅层油藏Ⅰ+Ⅱ油组储层特征[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7)
    • [27].枣北孔一段枣Ⅱ-Ⅲ油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意义[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4(03)
    • [28].双河油田核三段Ⅶ油组下层系地层层序划分方法[J]. 油气地球物理 2010(03)
    • [29].塔中4油田石炭系各油组油气性质差异及成因机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02)
    • [30].不同脂肪源添加水平对泥鳅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下)[J]. 科学养鱼 2018(07)

    标签:;  ;  ;  ;  

    双河油田核三段Ⅲ油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