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确定

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确定

论文摘要

网络空间因其具有客观性和实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全球性和超越时空性等特点,已经动摇了传统刑事管辖权的基础,而随着网络犯罪数量的急剧增加,其隐匿性、智能化、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等特点也使网络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步履蹒跚,管辖冲突重重,这对于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空间和网络犯罪呈现的特点,并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网络犯罪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当前立法现状远不能满足惩处日益增长的网络犯罪的需要,政策法规间存在着交叉和漏洞,而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又为网络的规范增加了难度。然后结合传统刑事案件管辖权理论和现有理论,着重分析了我国网络刑事案件管辖现状及难点。本文同时还参考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司法实践经验和国际公约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网络犯罪的主要实施地、行为目的地和结果严重危害地作为管辖地的建议,使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最后,提出“制定专门的反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强化刑法与相关行政法衔接;修订刑法中相关立法”等建议,并呼吁进一步推动网络监察正规化队伍建设,明确各网络监察机构职权;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加强互联网社会管理,同时借鉴民商事网络案件经验,全面开展国内国际合作,严惩网络犯罪,共同维护互联网安全环境。全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网络犯罪的特点及现状”共分三个章节,主要介绍了网络犯罪的特点及现状,该章从介绍网络空间、网络犯罪特点入手,结合互联网的特征分析了我国网络犯罪及立法现状,指出当前的网络立法尚不能满足惩治网络犯罪的需要,网络秩序尚需规范,相关法律亟待加强。第二章“刑事案件管辖权理论”共分二个章节,首先介绍了传统的刑事管辖原则(属地管辖、属人管辖、保护管辖、普遍管辖)及传统的刑事诉讼管辖原则,然后选择几种当前关于管辖权的主要学说及观点略作评析,提出这些学说各有所长,也各有偏颇,无法在实践上真正执行。第三章“网络案件管辖现状及问题”共分二个章节,该章主要是问题的提出,首先分析了网络犯罪对属地、属人、保护、普遍管辖等传统管辖原则的冲击,并结合笔者实践,指出当前网络监察部门存在“建制不统一、职权界定不清晰、受案范围不同”等问题。第四章“部分国家网络犯罪立法实践与借鉴”,主要分析借鉴了美国的“最低限度联系”原则,该原则的模糊性使在网络犯罪案件中的适用成为可能。通过借鉴新加坡、印度等国严格的网络立法和管理措施,提出我国只有制定专门惩治网络犯罪单行法,才能解决目前仍有争议的管辖权、犯罪地确定等宏观问题的建议。最后,通过对《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相关内容的分析借鉴,建议可在网络犯罪管辖权问题中,适度引入民商事网络案件适用原则。第五章“关于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若干思考”,主要结合以上分析和笔者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提出对犯罪地确定的建议,在目前各国适用扩大属地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建议以综合“行为主要实施地、行为最终目的地、结果严重危害地”等因素确定网络犯罪管辖权较为科学;二是针对网络案件诉讼管辖中犯罪行为地的确定难点,指出对不同类型网络案件的犯罪行为地有着不同的解释;三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完善网络立法的建议,如修改《刑法》相关条文、强化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等;四是针对上文提到的管辖难点,提出“推动网络监察正规化队伍建设、强化互联网社会管理、加强国际司法协助”等建议,以尽可以减少管辖冲突,共同维护互联网安全环境。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网络犯罪的特点及现状
  • 第一节 网络空间的特点
  • 第二节 网络犯罪的特点
  • 第三节 我国网络犯罪及立法现状
  • 第二章 刑事案件管辖权理论
  • 第一节 传统的管辖权理论
  • 第二节 网络案件管辖现有理论及评析
  • 第三章 网络案件管辖现状及问题
  • 第一节 网络犯罪对传统管辖原则的冲击
  • 第二节 我国网络刑事案件管辖现状及难点
  • 第四章 部分国家网络犯罪立法实践与借鉴
  • 第一节 美国“最低限度联系”原则及借鉴
  • 第二节 新加坡、印度等国的立法及借鉴
  • 第三节 国际公约相关规定及借鉴
  • 第五章 关于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若干思考
  • 第一节 关于确定犯罪地的建议
  • 第二节 关于网络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
  • 第三节 关于完善立法的建议
  • 第四节 全面开展国内国际合作
  • 结语
  • 注释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确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