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周围神经再生室的实验研究

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周围神经再生室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临床上,周围神经断裂尤其是高位损伤后应用传统的神经吻合方法(单纯外膜缝合、束膜缝合、外膜束膜缝合)常发生神经束的错接、逃逸及吻合口神经瘤的形成等而严重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理论的提出为小间隙吻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提供了理论依据。许多学者应用天然的或者合成的的神经导管桥接周围神经断裂,但存在需要牺牲自体组织、移植物来源受限、供区功能缺陷等不足。一些学者应用自体神经外膜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断裂,但是其神经外膜吻合口位于小间隙内,这仍可能导致神经瘤的形成、神经束的逃逸及神经功能恢复差。其中有些学者报道应用翻转或滑行的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的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但是翻转或滑行自体神经外膜后破坏了神经外膜的血供,并使其部分正常神经束暴露,这可能会影响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目的:应用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修复周围神经断裂,并探讨通过这种新方法所构建神经再生室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动物实验:三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40只,体重250g左右,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显露大鼠下肢坐骨神经后在坐骨神经盆腔出口与胫腓神经分叉之间坐骨神经的中点处切断坐骨神经。实验组(20只):采用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2mm神经小间隙),对照组(20只):采用神经外膜原位吻合。术后2,4,6,8,10, 12, 14, 16周时,分别从两大组中取出两只动物,大体观察实验动物肢体恢复自主活动的时间及溃疡愈合情况;显微镜下肉眼观察再生室及吻合口处的大体形态,HE、甲苯氨蓝及硝酸铅染色后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再生神经纤维进行观察。结果:1.术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均瘫痪,实验组大鼠术后恢复自主活动较对照组快,实验组大鼠溃疡愈合比对照组快。2.显微镜肉眼观察发现神经小间隙外膜无塌陷,无移位,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轻,无神经瘤形成;对照组神经外膜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神经瘤形成。3.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实验组小间隙部位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减少,再生神经束排列有序成带状,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对照组吻合口处神经排列紊乱,大部分呈卷曲状,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增多。4.透射电镜观察示实验组小间隙远端再生神经髓鞘板层呈同心圆状排列致密、整齐,雪旺氏细胞增生明显;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再生神经髓鞘板层排列疏松不整齐。5.统计学分析表明,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发现各组单位视野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实验组>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恢复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证实通过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神经再生室是可行的,是修复周围神经断裂的一种新的小间隙吻合法。2.该方法无需另外取材,避免了供区功能损害,同时应用有良好血供的自体神经外膜避免了因应用合成的生物或非生物导管产生的排斥反应等,用这种新方法构建的神经再生室是相对密闭和完整的,并使后移的神经外膜吻合口不在小间隙内且与神经断端不在同一个平面,这避免了神经束的错接、逃逸和神经外膜吻合口神经瘤的形成,为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1 大体观察
  • 2 显微镜下大体形态观察
  • 3 组织学观察
  • 4 超微结构观察
  • 5 有髓神经纤维计数
  • 第三章 讨论
  • 1 “神经再生室”的概念
  • 2 小间隙吻合法的理论基础
  • 3 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提出的背景
  • 4 自体神经外膜作为桥接物的优点
  • 5 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神经再生室的可行性
  • 6 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神经再生室的创新性
  • 7 本实验的局限性和偏倚性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剪开套接自体神经外膜小间隙吻合法构建周围神经再生室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