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小说的“暴力叙事”

王小波小说的“暴力叙事”

论文摘要

在当代文坛,王小波一直坚持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写作,他浓郁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使他的写作成为当代文坛最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在王小波的有生之年,他始终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人性与权利之间的关系,二是小说叙事的多样性。对于第一个问题,王小波通过大量的有关于“虐恋”的暴力描写思考了人性与权利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王小波实践了一种类似于“元小说”的小说叙事模式,这种模式带有叙事上的暴力倾向。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本论文概括出王小波的小说具有“暴力叙事”的特点。一、暴力叙事及王小波的“暴力叙事”暴力叙事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被边缘于主流叙事之外,但随着文化的交融和开放,“暴力叙事”越来越成为一个独立的叙事系统,在当代文坛中,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创作队伍,王小波就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但是,王小波的“暴力叙事”显然又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写作,他不但将作品中的人物放入到“S&M”的虐恋关系中,思考了人性与权利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叙事内容暴力性的书写,而且用一种“元小说”的文体将叙事者和读者也置于叙事关系的权力场,从而形成了叙事形式的暴力性。本文就是基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王小波的“暴力叙事”。二、王小波叙事内容的暴力性王小波小说中大量的“虐恋”描写构成了其叙事内容暴力性的内核。叙事内容属于阐释学的范畴,但为了深入地分析“虐恋”的形成机制,本文将借用叙事学中格雷马斯“序列”分析法对作品中有关于“虐恋”的故事进行分析。试图通过这种故事模式的详尽解析来深刻地阐述“人性与权利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这里有意识地舍去了格雷玛斯“序列”分析中烦琐的符号学的抽象方式,只对叙事模式作故事分析层次上的抽象。因为笔者认为,符号学的抽象方式虽然能让我们的分析看起来更科学,但是那些冷冰冰的符号排列却无助于我们对文本更精细的理解。三、王小波小说叙事形式的暴力性对叙事形式暴力性的探讨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同时也是本论文的难点。王小波在叙事形式的暴力性有两个指涉:第一、坚决颠覆传统叙事模式,实践出一种类似于“元小说”的叙事形式、而这种叙事形式表现出一种暴力倾向。第二、这种“元小说”在客观上造成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虐恋”关系。有关于这两个方面的指涉,论文将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考察。在叙事结构上,小说形成了两个叙事层面,这两个层面地连接作者采用了“僭述”的叙事方式,“僭述”是一种强制性的叙事策略,表现出叙事者叙事时强烈的主动性。在叙事视角上,作者通过频繁的转换叙事视角来打破和控制读者的阅读期待,对于读者阅读的走向,作者在此具有明显的支配权。此外,在叙事身份上,王小波还常常通过“死人的叙事视角”来叙事。在叙事语言上,王小波将广场式的粗言痞语带入到写作中,显示出语言的暴力性。这三个方面的暴力倾向就构成了王小波叙事形式的暴力性。四、王小波小说“暴力叙事”的形成机制在这一部分中,本论文通过对王小波的成长经历和他与西方文学的渊源考察了王小波小说“暴力叙事”的形成机制。五、结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王小波的"暴力叙事"
  • (一) 暴力
  • (二) 暴力叙事
  • (三) 王小波小说的暴力叙事
  • 第二章 叙事内容的暴力性
  • (一) 开始序列:受虐者获得罪名
  • (二) 第二个序列:施虐者施暴于受虐者
  • (三) 受虐者对暴行的游戏消解
  • (四) 结束序列:受虐者精神的失落
  • 第三章 叙事形式的暴力性
  • (一) 叙事结构的暴力性
  • 1、两个平行的叙事层
  • 2、僭述
  • (二) 叙事视角的暴力性
  • 1、叙事人称的转化
  • 2、死人的视角
  • (三)叙事语言的暴力性
  • 第四章 "暴力叙事"的形成的机制
  • (一) 暴力的历史
  • (二) 西方文学资源
  • 1、王小波与文艺复兴时的文学
  • 2、王小波与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
  • 3、王小波与法国"新小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王小波小说的“暴力叙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