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成本增加原因及对策调查研究

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成本增加原因及对策调查研究

一、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费用增高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马冬梅[1](2017)在《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牧民收入问题是“三牧”问题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近年来,由于牲畜市场价格波动和草场持续退化以及饲草料价格的上涨,使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不仅影响牧民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牧业生产、牧区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结合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现状,以多维视角研究与探讨牧民收入增长问题,对于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团结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格日朝鲁苏木是扎鲁特旗4个牧业苏木之一,至今为止仍然保留着“敖特尔”牧业生产方式。经过调查了解,格日朝鲁苏木牧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扎鲁特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高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但低于内蒙古自治区牧民人均纯收入。以2015年为例,内蒙古自治区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4996元,而格日朝鲁苏木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2153.2元,低于内蒙古自治区牧民人均纯收入19%。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一是环境因素,是最主要因素,草场退化直接导致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牧业生产支出增加;二是组织因素,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决定着嘎查经济的发展和牧民收入的增加;三是经济因素,市场上活畜及畜产品收购价格持续下降、饲草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商贩在销售环节的盘剥导致牧民偿债付息压力的增加;四是社会因素,畸形随礼消费及集中办学对低年级学生的消极影响,间接增加了牧民负担;五是自身因素,牧民自身观念意识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其收入的增长。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转变牧区经济增长方式、加速牧区制度创新、加强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牧民整体素质、保护牧区生态环境。

边静[2](2016)在《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提出通过对松嫩平原(吉林)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3S技术,以研究区多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GIS绘制了地下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分布图,并对地下水时空动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地下水动态类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计算了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及储存资源量,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特征和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地下水开采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探讨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对策。通过研究得出:(1)通过地下水位调查,结合3S技术,研究了松嫩平原(吉林)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承压水、新近系裂隙孔隙水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系潜水在东部高平原区大部分水位埋深在10-20m,在高平原西部埋深降低在3m以下;在中部低平原区水位埋深大多数在3-10m之间;扇形地水位埋深大部分在5-10m,局部达到10-20m。第四系承压水水位埋深大部分在5-10m之间;新近系裂隙孔隙水水位埋深多在10-20m之间,部分地方大于20m、小于5m。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动态多数都呈现下降趋势,这和当地地下水的开采以及含水层特性有较大关系;年内水位变化显示,大部分地区丰水期较枯水期水位均有回升态势,单井回升水位在0.13-5.11m之间,其中新近系裂隙孔隙承压水单井回升幅度在0.21-3.80m之间,局部地区由于开采量较大,呈现出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到0.10-5.29m。(2)根据潜水和承压水水位变化分析得出:潜水动态类型复杂,冲湖积低平原为降雨入渗—蒸发型;高平原砂砾石台地为降雨入渗—径流型;冲洪积扇形地为径流型;冲洪积高平原微波状岗地为降雨入渗—径流型、蒸发型;冲积河谷平原为降水入渗、径流—蒸发、径流型。承压水动态类型简单,在地下水漏斗范围以外地区为径流型;地下水深层降落漏斗内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减少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垂直入渗补给,同时城市的排雨水管道建设减少了降水在地面的滞留时间,极大的降低了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因此,降水量的减少也就直接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量。(3)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了地下水水位动态。在确定模型所需要的周期分量、随机分量和精度检验的方法后,得出合适的预测模型。通过趋势项分析可知该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主要以下降为主,尤其在超采严重地区下降幅度较大,降落漏斗面积也不断增大。周期项分析显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周期为1年和3年的规律。预测未来几年地下水水位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以下降趋势为主。影响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的因素较多,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动态影响较大,近年来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加大,使部分地区产生降落漏斗,出现了区域性水位下降。此外,水利工程的修建,渠道充水及灌溉使得局部地段地下水水位抬高,也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4)通过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模型、确立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开采资源量和储存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564659.97×104m3/a,多年平均排泄量563542.01×104m3/a,多年均衡量为1117.96×104m3/a。地下水开采资源总量为395685.39×104m3/a,其中潜水开采量为276804.73×104m3/a,中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为56995.56×104m3/a,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为61885.1×104m3/a,地下水开采以潜水为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储存量为974.40×108m3;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储存量为571.14×108m3;泰康组碎屑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储存量为1697.52×108m3;大安组碎屑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储存量为1872.96×108m3,储存资源总量为5116.02×108m3。(5)在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资源量的开发历史以及利用现状分析,进行了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市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为0.74,全区合计超采3.67×108m3/a,属于超采区。农安县、榆树市、德惠市均属超采区,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分别为:0.76、0.72、0.62。松原市地下水开采潜力大,目前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为2.4,全区合计可进一步扩大开采7.24×108m3/a,属于大力扩大开采区。白城市目前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为1.34,全区合计可进一步扩大开采3.94×108m3/a,属于有开采潜力区。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P)为1.24,全区尚可进一步扩大开采地下水量7.51×108m3/a。虽然属于有开采潜力区(P≥1.20),但是扩大开采潜力较小,目前处于可以进一步轻微扩大开采状态。(6)基于研究区存在的问题及开采潜力,应调整供水方向,减少超采区地下水开采;合理调控地下水开采布局,实施分质供水;完善应急备用供水体系建设,建立地下水资源科学利用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侯俊琳[3](2013)在《内蒙古哈素海新近系热水资源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以往地热勘查成果显示,呼和坳陷盆地内热储层有四类:大青山山前断裂带热储层、深部太古—元古界大理岩热储层、侏罗—白垩系砂砾岩热储层、新近系热储层。已被地热井勘探证实的有:HR1井(1999年完井)揭露的主要热储层为元古界与侏罗—白垩系;HR2井(2007年完井)揭露的主要热储层为白垩系与太古界。上述两井的热储层底界埋藏深度达3000m,其成井深度均超过3000m,施工成本及难度都较大。本文所论述的哈素海HR3地热井于2009—2010年施工完井,孔深3368.95m。根据之前的HR1、 HR2两眼地热井勘查经验,认为深部太古界、元古界大理岩与中生界砂砾岩热储性能较好,因此该井设计阶段的首选热储层也是深部大理岩以及侏罗系、白垩系,备选热储层是新近系地层。而HR3井实际钻遇的中生界及以下层位是侏罗系、白垩系与太古界花岗岩,其中侏罗系砂砾岩有含水层。但成井后进行抽水试验发现,出水量太小(40分钟抽出15.72m3水,降深达315m而吊泵),此时采用了灵活的方针,放弃了侏罗系岩段热储层。从地温条件及含水层条件来考虑,新近系含水层相对较好,因而选择了上部的新近系中新统、上新统作为热储层。热储层层位在1376~1856m之间,有效厚度为37.6m,有效热储层温度43-58℃,地温梯度为3.07-3.23℃/100m,地热成因主要为正常地热增温。通过对热储层进行射孔与管外止水,然后做抽水试验,其涌水量为641.76m3/d,降深209.14m,出水温度53℃,属于温热水。热水矿化度3.952g/l,水化学类型为CI-Na型。可命名为氯化钠型含溴、碘、硼的硅型温热医疗矿水。同时,HR3地热井热水中还检测出F、Sr、Li、Ba、Fe、Zn、Se、Co、V、Mo、Mn、Ni、Cu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直接用于医疗、洗浴等。利用热储法对研究区的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工作区可利用的地热资源量为5.5692×1010kw·h,按100年利用期计算,则可提供热能大约为63.58MW,相当于802万吨东胜煤田不粘煤(25×106J/kg)完全燃烧的热量,属大型中低温地热田。HR3地热井首次把新近系作为热储层,新近系热储层深度﹤2000m,从成井深度方面分析,属于开采经济型的地热资源,比以往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成本。HR3地热井为地区地热资源勘查起到了示范作用。

杜海宾[4](2012)在《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后河套盆地基础地质资料、国内外大量地热地质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地质勘查、物探勘查等工作基础上,对盆地地质特征、地热地质特征和地热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最终综合地质、物探成果分析预测了地热勘查有利区位置,并利用实际钻孔进行了论证,对该研究区进行了地热资源的初步评价。地热井井深2012m。该地热井主要热储层为第三系上新统砂岩,井底温度78℃,地温梯度为3.5-3.9℃/100m,井水位埋深10.50m,经抽水试验降深54.2m时,涌水量为2256m3/d,水温达57℃,推算降深至为80m时涌水量可达3788m3/d。按利用后水温15℃计,每年可释放22.49×1010KJ热量,相当于0.897万吨东胜煤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按25×106J/kg计算)。地热井热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47mg/L,为CL-Na型水。水中偏硅酸的含量均达到医疗热矿水的命名标准,水中溴、碘、硼含量达到或超过矿水浓度和有医疗价值浓度,可命名为氯化钠型中性的含溴、碘、硼的硅型温热医疗矿水。同时,LR1地热井热水中还检测出F、Sr、Li、Ba、Fe、Zn、Se、Co、V、Mo、Mn、Ni、Cu、Ai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可直接用于医疗、洗浴。由于该井矿化度较高,基本达到工业提盐标准,因此,综合开发该区地热资源具广泛前景。

袁鑫[5](2012)在《通辽市孔家乡污灌区重金属的分布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大量农田使用污水直接进行灌溉,使得各种污染物进入了农田土壤系统,造成了农田土壤的污染严重。在土壤的各类污染物中,重金属引起的污染毒性大、时间长,因此,重金属污染己成为一个广泛的研究主题。本文以孔家乡地区农田土壤和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多种分析评价手段来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作物中的污染现状和分布规律。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70个采样点的表层土壤调研,对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指标进行检测,利用最优内插法绘制等值线图,结果表明:污灌区和清灌区分别占调研区域的60%和40%,区域内土壤呈弱碱性和中度盐害程度,有机质、全磷和全氮相对匮乏。污灌区有机质、全磷和全氮的含量分别为17.11g/kg、483.89mg/kg和339.72mg/kg,比清灌区分别高出81%、32%和6%,而清灌区盐分含量1.89g/kg,比污灌区高出23%。污水灌溉增加了土壤的肥沃程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地下水灌溉引起了土壤盐分的上升,土地盐碱化风险加大。此外,污灌区内重金属Cd的污染风险最高,并已出现污染。As、Cr和Zn分布比较均匀,Cu、Pb在灌渠附近含量较高。2.对孔家乡地区27个剖面土样的调研中,结果表明:污灌在纵向上也提高了有机质、全磷和全氮的含量。污灌、清污混灌和清灌三种灌溉模式引起的重金属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不同。在纵向上,六种重金属波动明显,不同灌溉模式引起的积累不同,且差异较大:As、Cr、Cu、Pb和Zn在剖面内每一层都有积累,Cd只集中在某几层;考虑到采样剖面灌渠距离,六种重金属的含量变化类似,通常在距离灌渠200m和700m附近范围含量较高,在400-500m范围内重金属的含量最低。3.对不同剖面上的玉米样品的调研中,每个采样点均采集10株玉米,以均值表示该点玉米的情况,结果表明:污灌使重金属在玉米中的分布不同,As、Cd、Cu和Pb为根>茎>叶,Cr为根>叶>茎,Zn为茎>根>叶。不同灌溉模式下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也大不相同,As的吸收和转化最慢。重金属对玉米生长有抑制作用:根系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高,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和穗粗的数值越小,玉米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越低。而抗逆性酶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说明不同重金属所引起的指标变化不同。

赵静[6](2010)在《通辽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由污灌引发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重金属会通过“土壤—作物—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研究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意义重大。本文采用通辽市污灌农田现场调研以及室外盆栽试验和室内土柱试验的污灌模拟系统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探讨,并得到以下结论:(1)对通辽市的灌渠两侧农田进行大尺度调研,共设95个表层土采样点,监测重金属Cd, Cr, Hg, Pb, As、Ni、Cu和Zn,调研结果表明:7个采样点的Hg和5个采样点的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2)对通辽市重点污灌区——孔家乡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采用网格布点法共设39个采样点,利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绘制各种监测项目浓度的等值线图,结果表明:As、Cu、Pb和Zn沿着灌渠的等值线较高,而Hg、Cr和Cd没有此分布特点。其中,1个采样点的Cd和2个采样点的Hg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值。(3)在室内土柱试验中,分别以清水、污水厂出水、低浓度重金属(Cr, Cu,Hg)配水、高浓度重金属配水进行土柱淋滤,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浓度在土层35cm-55cm出现峰值。Cr和Cu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含量明显降低,而Hg却未有随着土层加深而下降的趋势。(4)室外盆栽试验中,在土壤被重金属Cr的污染下(三种Cr浓度,分别为100.200.300mg/kg土),玉米均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重金属Cr在玉米体内的分布情况为:根>叶>茎>籽粒。在不同浓度(分别为0、1、2.5、5、10mg/L)的重金属Cd的水质灌溉玉米的胁迫试验中,玉米中Cd的分布情况为:根>茎>叶>籽粒。

郭立秋,杜向全[7](2003)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费用增高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在调查总结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费用高的现状和原因基础上对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思考 ,并提出了对策

二、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费用增高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费用增高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论文创新点
        2.论文不足之处
二、格日朝鲁苏木概况
    (一)扎鲁特旗简况
    (二)格日朝鲁苏木基本情况
    (三)格日朝鲁苏木畜牧业生产方式
    (四)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比较
        1.牧民收入的纵向比较
        2.牧民收入的横向比较
三、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1.草场退化的原因
        2.草场退化的结果
    (二)组织因素
        1.嘎查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
        2.嘎查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
        3.嘎查基层党组织责任意识
    (三)经济因素
        1.价格波动
        2.销售困境
        3.债务压力
    (四)社会因素
        1.畸形消费文化的负面作用
        2.集中办学的消极影响
        3.青年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
    (五)自身因素
        1.富裕户与贫困户观念意识的差异
        2.“公地悲剧”之陷阱
四、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牧区经济增长方式
        1.加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
        2.调整畜群结构,适度规模经营
        3.引导牧民改进饲养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4.加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拓宽牧民增收渠道
    (二)加强牧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
        1.做好牧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工作
        2.通过教育培训机制,提高牧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整体素质
        3.建立健全牧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激励机制
    (三)加速牧区制度创新
        1.建立有效的信贷机制,提高金融支持对牧民增收的效能
        2.建立畜产品保护价收购制度
        3.完善牧业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
    (四)提高牧民整体素质
        1.转变消极观念意识,树立积极理想信念
        2.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整体水平
    (五)保护和改善牧区生态环境
        1.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
        2.建立牧业气象服务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述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与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下水资源开发
        2.4.1 地下水资源开发历史
        2.4.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5 地下水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第三章 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3.1 区域地质
        3.1.1 地质构造
        3.1.2 地层岩性
    3.2 水文地质
        3.2.1 含水层系统与地下水类型
        3.2.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3.2.3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
    4.1 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
        4.1.1 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4.1.2 第四系承压水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4.1.3 新近系裂隙孔隙水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4.2 地下水位动态特征
        4.2.1 地下水位年际动态
        4.2.2 2008年与2009水位动态比较
        4.2.3 地下水埋深年内动态
    4.3 地下水动态类型分析
        4.3.1 潜水动态类型
        4.3.2 承压水动态类型
    4.4 地下水水量动态
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5.2 精度检验
    5.3 模型应用
        5.3.1 模型参数的识别
        5.3.2 精度检查
        5.3.3 模型预报
    5.4 地下水水位动态影响因素
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措施
    6.1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6.1.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6.1.2 地下水系统计算单元分区
        6.1.3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6.2 地下水资源计算
        6.2.1 地下水天然资源计算
        6.2.2 开采资源量计算
        6.2.3 储存资源量计算
    6.3 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
    6.4 开采潜力及可持续利用措施
        6.4.1 地下水开采潜力分析
        6.4.2 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内蒙古哈素海新近系热水资源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地热资源的研究进展现状
第2章 哈素海地区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
    2.1 区域经济地理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水文
第3章 哈素海及外围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3.1 区域地质概况
        3.1.1 地层分布
        3.1.2 哈素海地区区域构造
    3.2 水文地质
        3.2.1 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
        3.2.2 研究区含水层岩性、结构及富水性
        3.2.3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3.2.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第4章 哈素海地区控热构造及热储层
    4.1 区域控热构造及热储层
    4.2 哈素海控热构造及热储层
        4.2.1 大地电磁测深成果解释
        4.2.2 控热构造特征
        4.2.3 地热异常及原因分析
        4.2.4 热储层与热储盖层
        4.2.5 热源与热流通道
        4.2.6 热水补给条件
第5章 HR3 地热井布置与钻遇地层
    5.1 井位选择
        5.1.1 布井原则
        5.1.2 井位确定
    5.2 HR3 井钻遇地层
        5.2.1 第四系(Q)
        5.2.2 新近系(N)
        5.2.3 古近系(E)
        5.2.4 白垩系(K)
        5.2.5 侏罗系(J)
        5.2.6 太古界(Ar)
    5.3 HR3 井揭露含水层
第6章 HR3 井热储层勘查与成井
    6.1 热储层选择与成井
        6.1.1 热储层初步选择
        6.1.2 预选热储层(裸眼段)抽水试验
    6.2 热储层重新选择
        6.2.1 富水性与地温分析
        6.2.2 射孔
        6.2.3 热储层抽水试验
    6.3 热储层与热储盖层综述
        6.3.1 热储层综述
        6.3.2 热储盖层综述
    6.4 地下热水成因分析
        6.4.1 地热来源
        6.4.2 热水补给条件
    6.5 成井深度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第7章 地热资源评价
    7.1 地热资源水量评价
        7.1.1 HR3 地热井单井开采能力
        7.1.2 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7.1.3 地热资源量计算及评价
        7.1.4 热储层单位面积的热储量
        7.1.5 热储面积与井距
        7.1.6 地热资源评价
    7.2 地热资源水质评价
        7.2.1 医疗热矿水评价
        7.2.2 腐蚀性评价
        7.2.3 结垢性评价
        7.2.4 农业灌溉和养殖用水水质评价
    7.3 地热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7.3.1 地热水的排放
        7.3.2 高氟问题
        7.3.3 对其他环境的影响评价
第8章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8.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8.1.1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8.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8.2 地热资源保护
第9章 结论及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地形地貌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区域地质背景
        2.2.1 地层
        2.2.2 构造
        2.2.3 盆地形成认识
    2.3 地热地质条件
        2.3.1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2.3.2 研究区地质地热条件
第3章 地热地质孔位置确定
    3.1 前人研究概况
    3.2 重力测量
    3.3 大地电磁测深
    3.4 二维地震勘探
        3.4.1 速度分析
        3.4.2 地震反射波特征及分层地质解释
    3.5 物探综合解释
        3.5.1 断层及其特征
        3.5.2 地层和地层埋深
        3.5.3 剖面图及平面构造图的综合解释
    3.6 地热孔定位
第4章 地热井水质分析及水质评价
    4.1 水质分析
    4.2 水质评价
        4.2.1 医疗热矿水评价
        4.2.2 腐蚀性评价
        4.2.3 结垢性评价
        4.2.4 农业灌溉和养殖用水水质评价
第5章 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保护
    5.1 地热资源评价
        5.1.1 地热井水温评价
        5.1.2 地热单井资源量
        5.1.3 研究区资源量
    5.2 地热资源开发保护
        5.2.1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5.2.2 地热资源保护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通辽市孔家乡污灌区重金属的分布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污灌概况
        1.2.1 污灌简介
        1.2.2 国内外污灌的现状
    1.3 污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1.3.1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1.3.2 国内外污灌土壤污染现状
        1.3.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析评价
        1.3.4 土壤重金属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路线、内容及方案
    2.1 研究来源和路线
        2.1.1 研究来源
        2.1.2 研究路线
    2.2 研究内容
        2.2.1 孔家乡灌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2.2.2 孔家乡灌区剖面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2.2.3 孔家乡灌区土壤重金属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2.3 研究方案
        2.3.1 采样点的布设及样品的采集
        2.3.2 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2.4 主要药品及仪器
        2.4.1 主要测试药品
        2.4.2 主要仪器设备
    2.5 测定方法
        2.5.1 土壤样品测定
        2.5.2 植物样品测定
    2.6 数据统计
第三章 孔家乡灌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结果处理与分析
        3.2.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3.2.2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统计特征值
        3.2.3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风险评价
        3.2.4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3.2.5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3.2.6 土壤常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孔家乡灌区剖面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4.2.2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统计特征值
        4.2.3 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4.2.4 土壤重金属在剖面上的积累
        4.2.5 土壤重金属与位置的关系
    4.3 小结
第五章 孔家乡灌区土壤重金属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5.1 研究区域概况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1 玉米根系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5.2.2 玉米根系对重金属的富集
        5.2.3 玉米中重金属的积累和传递
        5.2.4 土壤重金属对玉米生长性状指标的影响
        5.2.5 土壤重金属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经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通辽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综述
        1.1.1 污灌的定义
        1.1.2 国内污灌的发展及现状
        1.1.3 国外污灌发展及现状
        1.1.4 污灌存在的问题
    1.2 污灌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研究
        1.2.1 重金属的定义
        1.2.2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1.2.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2.4 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意义
        1.2.5 污灌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
        1.2.6 污灌的发展前景
    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1.3.1 研究区域概况
        1.3.2 通辽市水资源及污灌现状
        1.3.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通辽市污灌地区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空间分布特征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调研方案及分析方法
        2.2.1 调研方案
        2.2.2 土壤样品采样及处理方法
        2.2.3 样品分析指标及方法
        2.2.4 数据处理
    2.3 水质分析
        2.3.1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分析
        2.3.2 灌渠水质分析
    2.4 灌渠两侧重金属污染状况调研分析
        2.4.1 评价标准及方法
        2.4.2 平行灌渠采样带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2.4.3 垂直灌渠采样带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2.4.4 土壤剖面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
        2.4.5 大尺度调研灌渠两侧重金属超标情况
    2.5 孔家乡灌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2.5.1 孔家乡土壤理化性质
        2.5.2 孔家乡灌区污染指数法评价
        2.5.3 孔家乡灌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2.6 小结
3 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土柱试验
    3.1 试验方案及装置
        3.1.1 供试土壤
        3.1.2 土柱及装填
        3.1.3 试验方案
    3.2 供试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重金属Cr在土柱中的分布
        3.3.2 重金属Cu在土柱中的分布
        3.3.3 重金属Hg在土柱中的分布
    3.4 小结
4 重金属生物利用率的研究
    4.1 试验方案及装置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方案
    4.2 样品采集、处理及分析方法
        4.2.1 样品采集
        4.2.2 样品制备及分析方法
        4.2.3 样品分析方法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玉米对重金属Cr的生物利用率
        4.3.2 胁迫试验重金属Cd的迁移行为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费用增高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格日朝鲁苏木牧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马冬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2]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 边静. 吉林大学, 2016(03)
  • [3]内蒙古哈素海新近系热水资源评价[D]. 侯俊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4)
  • [4]内蒙古自治区后河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初评价[D]. 杜海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2)
  • [5]通辽市孔家乡污灌区重金属的分布特性的研究[D]. 袁鑫.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6]通辽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D]. 赵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 [7]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费用增高的问题原因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J]. 郭立秋,杜向全. 内蒙古水利, 2003(04)

标签:;  ;  ;  ;  ;  

通辽市科尔沁区农田灌溉成本增加原因及对策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