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论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论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内兴起了知情权的研究热潮。现代意义上的“知情权”一词,最初并不是法律用语,它由美国的提出并在当时的新闻界广为流传。而在进入法学领域之初,其主要被视为一项公法权利,后来才慢慢扩展到私法领域。而在劳动法领域,关于知情权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本质上,劳动知情权是在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意义上使用的概念,这里的劳动知情权按照权利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劳动者知情权和用人单位知情权。大多数学者都将两者分开研究,且研究劳动者知情权较多,而研究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少之又少,但是知情权在劳动法领域的一项当事人的权利已经无庸置疑。在订立、履行、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信息交换是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可能因误解或对方的欺骗而变得有瑕疵,致使其无法做出准确的意思行为。为了更好的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准确掌握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续订、解除和终止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就有必要设置和运用劳动知情权。关于劳动知情权,我国的法律规定非常少,而且大多散落在不同的法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且这些法条的规定也缺乏可操作性。本文旨在从法学视角对劳动知情权做一点浅显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劳动知情权及知情权等相关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论述了劳动知情权概念的性质和特征。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劳动知情权存在的理论基础,包括知情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欺诈理论、诚实信用原则理论。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劳动知情权保护的现状和不足,阐述了我国现行劳动知情权法律制度的大致框架,列举了我国宪法、综合性劳动保护基本法、劳动单行法和地方性规章中的关于劳动知情权的部分规定,并从立法、内容、法律责任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劳动知情权保护的不足。第五部分论述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认为应当首先从立法和制度上完善,再建立第三方监督和服务机制,最后论述了劳动知情权的限制,包括劳动知情权自身的限制和劳动者隐私权的限制两个方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劳动知情权的概念
  • (一) 知情权
  • (二) 劳动知情权
  • 1. 劳动知情权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一项权利
  • 2. 劳动知情权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道信息的权利
  • 3.劳动知情权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悉、获取对方掌握的与订立、履 行、变更、续订、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信息的权利
  • 二、劳动知情权的性质和特征
  • (一) 性质
  • 1. 劳动知情权具有私法属性
  • 2. 劳动知情权属于民事权利中的一种
  • 3. 劳动知情权属于知悉、获取信息权
  • 4. 劳动知情权是劳动权的派生权利
  • (二) 特征
  • 1. 劳动知情权主体具有特殊性
  • 2. 劳动知情权的内容包括主动获取和被动知悉两方面内容
  • 3. 劳动知情权具有法定性
  • 三、劳动知情权存在的理论依据
  • (一) 知情权理论
  • (二) 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 欺诈制度
  • (四) 诚实信用原则
  • 四、我国劳动知情权保护的现状和不足
  • (一) 我国现行劳动知情权法律制度的大致框架
  • 1. 宪法中关于保护知情权的规范
  • 2. 综合性劳动保护基本法中有关劳动知情权保护的规范
  • 3. 劳动单行法中劳动知情权保护的规范
  • 4. 一些部门规章及地方性规章中的劳动知情权保护规范
  • (二) 我国劳动知情权保护的不足
  • 1. 立法未明确规定劳动知情权的法律地位
  • 2. 劳动知情权的内容不完善
  • 3. 侵犯劳动知情权的责任不明确
  • 五、完善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建议
  • (一) 立法和制度上的完善
  • 1. 增加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规定
  • 2. 完善强制性的告知和说明义务
  • 3. 明确侵害劳动知情权的法律责任
  • (二) 完善第三方监督和第三方信息服务机制
  • (三) 劳动知情权的限制
  • 1. 劳动知情权的自身限制
  • 2. 隐私权对劳动知情权的限制
  • 六、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常州市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用工状况的调查[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2].用人单位劳动管理权的法律规制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
    • [3].应对才市变化有新招[J]. 成才与就业 2020(03)
    • [4].“惠企八条”全力支持涉外用人单位复工复产[J]. 今日科技 2020(03)
    • [5].疫情期间用人单位劳动问题十问十答[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4)
    • [6].劳动者隐私权和用人单位知情权的冲突问题研究[J]. 知识经济 2020(09)
    • [7].用人单位未支付劳动报酬的法律风险[J]. 中国卫生人才 2020(05)
    • [8].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J]. 鄂州大学学报 2020(03)
    • [9].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学员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J]. 现代医院管理 2020(04)
    • [10].疫情停工期间用人单位的工资续付义务[J]. 人民司法 2020(07)
    • [11].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双向对接机制研究[J]. 新西部 2019(26)
    • [12].医学类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11)
    • [13].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J]. 农场经济管理 2018(01)
    • [14].用人单位义务:责任范围与立法逻辑[J]. 法治研究 2018(03)
    • [15].基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J]. 职业技术 2018(05)
    • [16].社工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的建议[J]. 中国社会工作 2018(24)
    • [17].员工遭遇用人单位裁员有说道[J]. 劳动保障世界 2016(31)
    • [18].劳动者能否以用人单位未足额缴费要求离职补偿[J]. 中国社会保障 2016(11)
    • [19].大众创业背景下用人单位管理员工兼职的风险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7(10)
    • [20].用人单位知情权与劳动者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 中国劳动 2017(05)
    • [21].用人单位拿“擅自”说事,法律未必支持[J]. 中国安全生产 2017(05)
    • [22].虽事出有因,用人单位也不得随意克扣员工工资[J]. 乡村科技 2016(28)
    • [23].用人单位拿“擅自”说事合法吗?[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13)
    • [24].软法视域下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性质研究[J]. 中国劳动 2017(08)
    • [25].用人单位知情权及其边界[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6].我校举办2016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3)
    • [27].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2015届毕业生双选会[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5)
    • [28].毕业季之用人单位篇——既看专业 更重实干[J]. 小康 2015(14)
    • [29].论《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保护——以服务期为研究视角[J]. 商 2015(20)
    • [30].用人单位缔约知情权“直接相关”标准的限制路径[J]. 中财法律评论 2020(00)

    标签:;  ;  ;  

    论我国劳动知情权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