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核不育水稻生育特性研究

反向核不育水稻生育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对籼型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的育性转换特性特殊的核不育水稻FHS为研究材料。首先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了其生育期、主茎叶片数、出叶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并对其开花习性,柱头外露率进行了观察。此外,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温的技术路线对其育性转换条件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FHS、培矮64S,香1随着播种期的不同,其生育期均有变化,并且FHS和PA64S的变化较常规稻香1明显。FHS、培矮64S和香1第一批播种的生育期与第二批播种的生育期分别相差9天、10天和2天;第二和第三批分别相差16天、15天和2天,第三和第四批相差不明显;第四和第五批分别相差13天、5天和2天。在本实验中,FHS生育期最多相差25天,培矮64S最多相差27天,而常规稻相差最多为6天,即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生育期受温度影响较常规稻要明显。 FHS、培矮64S和香1主茎叶片数随播种期的不同均有所区别。FHS、香1和培矮64S主茎叶片数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呈:多→少的变化趋势。FHS、培矮64S和香1出叶速度随播种期的延迟变化不很明显,尤其是生长前期,出叶速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后期稍有影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FHS在开花当日,有一个明显开花高峰期,午前开花数明显多于午后;开花第二日,有两个明显的开花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开花数比第二个高峰期多。PA64S在开花当日有一个不明显的开花高峰期,午前开花与午后开花无明显差别,开花不集中,开花持续时间较长,可达七个小时多;开花第二日,没有开花高峰期。从开花天数来看,FHS单株开花从8月12日至8月25日,历期13天,单穗开花从8月5日至8月10日,历期5天;培矮64S单株开花从8月17日至9月1日,历期15天,单穗开花从8月18日至8月24日,历期6天。从水稻开花分布来看,FHS和培矮64S均在抽穗后两天开花。培矮64S柱头外露率为91.3%,FHS柱头外露率为85.8%,两者双露率均明显高于单露率,柱头外露率高,即异交结实率也高,有利于繁殖种子。 FHS育性转换研究。通过分期播种发现在郑州地区,FHS7月底到8月中上旬育性稳定,为可育期;8月中旬到8月下旬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低,部分可育,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植物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学基础
  • 1.2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及其特点
  • 1.3 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分类
  • 1.4 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机制研究
  • 1.5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应用研究
  • 1.6 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7 低能离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二章 FH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分期播种对 FHS生育期的影响
  • 2.3 分期播种对 FHS主茎叶片数和出叶速度的影响
  • 2.4 FHS开花习性的观察及柱头外露率的调查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FHS的育性转化条件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FHS育性转换温度的研究
  • 3.3 FHS异交结实率情况况
  • 3.4 温度对 FHS花粉败育类型的影响
  • 3.5 FHS花粉可染率与结
  • 3.6 FHS在可育期与不育期花粉粒和花药的发育特点
  • 3.7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FHS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温度对发芽期和成苗期 FH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4.3 温度对减数分裂期 FHS叶片和幼穗中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稻籼粳杂交产生两系核不育株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4)
    • [2].双隐性核不育蜀杂棉3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3)
    • [3].我国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研究利用进展[J]. 种子 2009(02)
    • [4].不同基因型核不育陆地棉多个性状配合力的比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8)
    • [5].高产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3[J]. 中国种业 2015(09)
    • [6].棉花抗病虫核不育新品种川杂棉3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 作物杂志 2013(06)
    • [7].水稻雄性核不育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1)
    • [8].抗虫完全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17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09(07)
    • [9].三隐性核不育油菜中隐性上位基因抑制作用的专一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5)
    • [10].反向核不育水稻育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8)
    • [11].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6[J]. 中国棉花 2015(03)
    • [1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研究[J]. 种子 2014(08)
    • [13].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03)
    • [14].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21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0(05)
    • [15].温敏型雄性核不育水稻新种质粤光S的发现与育性鉴定[J]. 杂交水稻 2010(06)
    • [16].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二型系029AB的遗传特性分析[J]. 作物研究 2016(01)
    • [17].“核不育杂交棉宿根制种技术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J]. 植物医生 2016(06)
    • [18].油研9号隐性核不育遗传分配与表现型的研究[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
    • [19].棉花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研究与利用[J]. 棉花科学 2012(01)
    • [20].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作物研究 2011(05)
    • [2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1)
    • [22].水稻短光低温敏核不育遗传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09(06)
    • [23].甘蓝型油菜“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的选育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0)
    • [24].“双低两高”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9AB的选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08(03)
    • [25].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2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3(12)
    • [26].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4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09(03)
    • [27].低温条件下喷施乙烯利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2)
    • [28].单隐性与双隐性核不育陆地棉的综合比较[J]. 棉花科学 2016(02)
    • [29].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8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13(06)
    • [30].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6号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1)

    标签:;  ;  ;  ;  ;  

    反向核不育水稻生育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