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研究及其条件优化

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研究及其条件优化

论文摘要

对于微生物学家来说,微生物群落及其在环境中活动的探测、鉴定和描述是一项很大的挑战。鉴于16s rDNA在分类学中的地位,现代分子生态学研究过程中选择了16S rDNA作为研究对象来标志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几种基于16S rDNA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的描述,如RFLP、DGGE、TGGE等。几乎每种方法都能发现新的微生物种群,其中很多都是无法通过培养得到的。但是这些方法都会用到PCR扩增,其模板都是多种微生物的混合,从而引起PCR偏嗜和PCR虚假产物,进而导致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错误估计。本文以八种已知细菌(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Escherichia coli DH5α,Bacillus subtilis 168,Brevibacterium sp.,Agrobacterium sp.,Cellulosimicrobium sp.,Microbacterium sp.,和Rhodococcus sp.)组成的微生物群落模型为研究对象,阐明了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现象,同时,分析了DNA聚合酶、引物、循环数、退火温度、DNA提取效率、16S rDNA GC含量和DNA结构等对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条件优化改善多模板PCR的扩增偏嗜性,进而分析八菌模型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将八种细菌进行平板计数,按细胞数量等比例混合,提取其总DNA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挑取138个克隆进行RFLP分析,确定PCR产物的比例。结果显示了严重的偏嗜现象。其中P.putida KT2440被优先扩增,其酶切类型占47.1%。Brevibacterium sp.占34.8%,E.coli DH5α占5.8%,B.subtilis 168占1.4%,而其他四种菌几乎检测不到。将四种细菌即Agrobacterium sp.,Cellulosimicrobium sp.,Microbacterium sp.,Rhodococcus sp.按细胞数量等比例混合进行偏嗜性研究,结果显示Agrobacterium sp.占扩增的绝对优势,产物比例高达94.8%,Rhodococcus sp.只占2.6%,而Cellulosimicrobium sp.和Microbacterium sp.依然检测不到,可见其偏嗜性之严重。调整了四种细菌的比例作为模板来检测各菌的检出率,结果表明,当将Agrobacterium sp.,Rhodococcus sp.,Cellulosimicrobium sp.和Microbacterium sp.按细胞数量比例1:10:50:100混合时,四种细菌均能检出,其中模板中比例最少的Agrobacterium sp.扩增后产物所占比例最高,为40.9%。可以看出,用基于多模板PCR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混合微生物的丰富度得到的信息能导致严重的误差。分析了循环数、DNA聚合酶、引物、退火温度、DNA提取效率、16S rDNA GC含量、DNA结构对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数的减少,P.putida KT2440、Brevibacterium sp.和E.coli DH5α产物的比例趋于平衡,但其他五种细菌的出现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与循环数并没有显著的关系;DNA聚合酶、引物和16S rDNA GC含量对偏嗜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因素:退火温度是影响由引物错配导致的偏嗜性的主要PCR参数;提取混合微生物的总DNA时虽然各种微生物的提取效率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各菌产物比例总体趋势与细胞数量等比混合构建的文库的产物比例趋势是一致的,因此不是造成本研究偏嗜性的主要原因;DNA结构对PCR扩增偏嗜的影响很大,通过Bsa29Ⅰ和HindⅢ+XbaⅠ完全酶切DNA,偏嗜有所改善,但是优势扩增种群发生变化,用Sau3AⅠ部分酶切DNA,DNA结构简化得比较均匀,各菌扩增较平衡,偏嗜性得到较好的改善。以八菌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各方面条件优化,即将混合的总DNA用Sau3AⅠ部分酶切,回收2-4Kb片段作为模板,以27F和1492R为引物,45℃退火,运行20个循环进行PCR扩增,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进行偏嗜性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条件优化后,偏嗜性虽然依然存在,但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为今后继续摸索减少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条件奠定了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进展
  • 三、多模板PCR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现象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条件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本论文创新之处
  • 附录: 文中所用的培养基和试剂配方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细胞嗜性及受体研究现状[J]. 中国家禽 2014(20)
    • [2].表达不同致病型S基因重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细胞嗜性研究[J]. 病毒学报 2017(05)
    • [3].单嗜性包装细胞包装逆转录病毒方法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4].流产嗜性衣原体病诊断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11)
    • [5].趣谈癖好[J]. 现代养生 2014(15)
    • [6].异嗜性抗体对免疫测定干扰的研究进展[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01)
    •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体内病毒细胞嗜性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2)
    • [8].HAART治疗前后HIV-1细胞嗜性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04)
    • [9].猪流产嗜性衣原体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猪业 2014(07)
    • [10].鹦鹉热嗜性衣原体感染SPF鸡和污染相关疫苗的初步调查[J]. 中国畜牧兽医 2010(10)
    • [11].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神经嗜性[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8(12)
    • [12].羊流产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5(02)
    • [13].异嗜性抗体干扰化学发光方法检测cTnI的处理和分析[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8(02)
    • [1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J]. 动物医学进展 2013(12)
    • [15].猪流产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7)
    • [16].基于重组外膜蛋白的猪流产嗜性衣原体病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09)
    • [17].医院内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筛选[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3(05)
    • [18].油菜偏嗜性ChIFN-γ基因合成及原核表达[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03)
    • [19].广西HIV-1双阳家庭病毒基因亚型及细胞嗜性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 2018(04)
    • [2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P2基因突变对细胞嗜性改变的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10)
    • [21].乙型肝炎病毒的泛嗜性及肝外感染[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07)
    • [22].禽鹦鹉热嗜性衣原体PmpD基因N端区的克隆与表达[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23].异嗜性抗体在免疫测定中干扰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10)
    • [24].PRRSV野毒株细胞嗜性改变的分子机制:GP2a-GP3蛋白的变异发挥关键作用[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8(09)
    • [25].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嗜性的统计分析[J]. 数学杂志 2011(05)
    • [26].羊流产嗜性衣原体MOMP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17)
    • [27].鹦鹉热嗜性衣原体特异性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11)
    • [28].美洲斑潜蝇对几种花卉的偏嗜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1)
    • [29].双嗜性逆转录病毒感染日本血吸虫细胞的生物学理论与可行性探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10)
    • [30].影响禽流感病毒宿主嗜性和致病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07)

    标签:;  ;  ;  ;  

    多模板PCR扩增偏嗜性的研究及其条件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