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

论文题目: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药学

作者: 王晓红

导师: 纪明山

关键词: 群落演替,除草剂,耕作制度,环境条件,防除体系

文献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的发生现状,做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这是近二十年首次比较详细、具体地对辽宁省内各地区水稻田杂草危害状况与群落组成进行的研究,并且改变以往只强调杂草种类普查模式,从生态学角度对杂草种群数量和群落组成与演替进行研究。这次调查采用定点计数法和草害五级目测法,利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多度、频率、均度和密度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水稻田杂草优势种群。并通过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杂草危害的差异显著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根据不同杂草群落进行杂草防除的建议。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就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状况而言。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田常见杂草有39种,分属16科。其中主要危害杂草有水绵[Spirogyra communis (Hass.)K(?)tz]、浮萍(Lemna minor L.)、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野慈姑(Sagittaria itrifolia L.)、疣草[Murdannia keisak(Hassk.)Hand. Mazz]、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 Regel et Maack)、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var.mitis(Pursh)Peterm.]、狼把草(Bidens tripartitea L)、稻稗(Echinochloa oryzicola(Vasing.)Vasing.)、扁杆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 Fr.Schmidt)、矮慈姑(Sagittaria Pygmaea Miq.)和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 ex Kunth],其相对多度分别为39.04%、31.31%、29.63%、25.19%、23.42%、22.24%、21.42%、20.66%、20.43%和17.28%。 就杂草群落组成与群落形成因子而言。通过对杂草的危害程度和优势度分析,明确了各地区水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这些优势杂草与水稻组成了各地区水稻—杂草群落。丹东地区,构成水稻—杂草群落的杂草有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e Roshev.)、雨久花、疣草、野慈姑、狼把草、无芒稗、鸭舌草、水绵、扁杆藨草和浮萍;盘锦、营口地区,构成水稻—杂草群落

论文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进展

一、水稻种植现状与重要意义

(一) 我国水稻种植现状

(二) 水稻种植的重要意义

二、水稻田杂草防治与杂草抗药性产生情况

(一) 水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1.杂草的发生

2.杂草的危害

3.我国水稻田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状况

(二) 水稻田杂草的防治历史与现状

1.水稻田杂草防治历史与现状

2.我国水稻田杂草防治历史与现状

(三) 水稻田杂草抗药性产生及发展状况

三、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 水稻田杂草群落动态

(二) 国内外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现状

(三)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研究情况

(四) 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第二章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发生及危害现状

一、调查方法

(一) 调查样区

(二) 调查时期

(三) 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形成因素研究

一、辽宁省内不同地区杂草群落组成研究

(一) 丹东地区杂草群落组成

(二) 营口、盘锦地区杂草群落组成

(三) 鞍山、辽阳地区杂草群落组成

(四) 沈阳市杂草群落组成

(五) 铁岭地区杂草群落组成

二、形成不同杂草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生态因素分析

1.丹东地区生态因素分析

2.盘锦、营口地区生态因素分析

3.鞍山、辽阳、沈阳地区生态因素分析

4.铁岭地区生态因素分析

(二) 耕作制度分析

1.种植方式对杂草群落组成的影响

2.连作制度对杂草群落组成的影响

3.田间管理对杂草群落组成的影响

(三) 除草剂因素分析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沈阳市水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形成因素研究

一、沈阳市水稻田杂草群落演替研究

二、杂草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 化学除草剂的影响

(二) 耕作制度的影响

(三) 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稻田杂草防除体系的建立

一、化学防除

二、农业防治

(一) 作物轮作

(二) 田间管理

(三) 开发多种种植模式

三、生物技术与杂草治理相结合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与讨论

二、存在的问题

三、前景展望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

附录

发布时间: 2005-09-13

参考文献

  • [1].不同茬口当归田杂草群落特征及除草剂筛选研究[D]. 梁伟.甘肃农业大学2018
  • [2].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杂草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D]. 王能伟.齐鲁工业大学2017
  • [3].重庆烟田杂草群落结构与化学防除技术[D]. 石生探.西南大学2013
  • [4].泰安市麦田杂草群落构成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 刘忠德.山东农业大学2004
  • [5].保护性耕作对陇东黄土高原轮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赵玉信.兰州大学2015
  • [6].沈阳地区玉米—杂草群落生态位的研究[D]. 姜琳琳.沈阳农业大学2007
  • [7].不同杂草管理模式对农田潜杂草群落动态影响的研究[D]. 韦继光.南京农业大学2005
  • [8].烟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詹晖华.浙江大学2006
  • [9].菏泽市麦田杂草群落构成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 李秀娈.山东农业大学2006
  • [10].深圳市草坪杂草发生特点及无公害控制的研究[D]. 于兴娜.南京林业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江苏省农田杂草综合体及其复配除草剂筛选控制的研究[D]. 马波.南京农业大学2004
  • [2].云南省甘蔗田杂草发生危害状况及化学防除技术[D]. 傅杨.中国农业大学2005
  • [3].苏南地区水田杂草潜群落及潜综合草害评价的研究[D]. 李伟伟.南京农业大学2005
  • [4].泰安市麦田杂草群落构成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 刘忠德.山东农业大学2004
  • [5].广西草坪杂草的发生危害调查及其化学防除技术的研究与推广[D]. 马跃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6].陕西省关中西部麦区主要阔叶杂草生态学及综合治理研究[D]. 秦虎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7].陕西关中灌区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除技术研究[D]. 王亚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8].烟田杂草群落结构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詹晖华.浙江大学2006
  • [9].菏泽市麦田杂草群落构成及化学防除技术研究[D]. 李秀娈.山东农业大学2006
  • [10].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何翠娟.浙江大学2004

标签:;  ;  ;  ;  ;  

辽宁省水稻田杂草群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