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研究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43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以下简称获得者)获奖前资料收集归纳提炼获得者的群体特征,探讨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成长成功与社会发展有何关联,为未来护理学科(术)带头人的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对象以1983年~2005年我国43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经历与所处社会背景为对象进行研究。资料来源1、有关原始数据委托中国国家图书馆科技论文查新中心自相关数据库采集综合;2、国内外有关南丁格尔、南丁格尔奖与获得者的书籍和报刊资料。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法:通过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检索,获取我国43位获得者的基本信息与国内外南丁格尔奖的相关研究资料,确定研究内容;2、文献分析法:查阅我国43位获得者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3、定性与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对获得者基本信息使用均数、中位数,或率、构成比、比等进行统计描述。研究结果1、获得者的群体特征具体有:来自心灵而非智慧的原动力;以牺牲为桥梁的精神完美与道德圆满;以责任为纽带的济世救民的使命感;以技术为基础的关爱能力;以创新为理念的实践经验;以管理为平台的带动辐射;以时间为积累的平凡人生。2、获得者获奖前的基本情况①空间特征:省份之间获得者数量相差悬殊,三大地带东多西少、七大自然-文化区环渤海地区最高,北东部最少,获得者集中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和经济发达的区域;②年龄特征:获奖时年龄最大为81岁,最小为27岁,平均为59.72岁;③学历学位特征:获得者获奖时学历大多为中专,学士以上学历的获得者较少;④专业技术职务特征:获得者获奖时有58.14%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中、低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较少;⑤学术职务特征:60.46%的获得者担任过全国护理学会理事或秘书;⑥行政职务特征:获得者均担任过管理职务,37.21%担任护理部主任。3、获得者获奖前的时代背景共分四个阶段:①解放前:我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护士社会地位低下,护理工作未受到应有重视;②建国后“文革”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包围,基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形成单一层次的中专护理教育体系;③“文革”期间:护理人员数量、质量下降,护理停滞不前,护理教育受较大挫折;④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护理事业蓬勃发展。4、获得者获奖前社会环境①家庭环境:获得者大多生活在贫困环境中,他们受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类型与家庭经济条件等影响。其中,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家庭类型影响较大。获得者家庭类型以教师、医生等知识分子家庭居多。②学校环境:获得者大多就读于治学严谨、校规严明的教会创办校,这些学校分布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和经济发达的区域。③工作环境:获得者获奖前工作单位最多为6个,最少为1个,平均为1.98个;综合类医院的占51.16%,专科类医院的占16.26%,获奖时无1人来自护理学校。获得者获奖前工作年限最长为61年,最短为10年,平均为39.49年。研究结论1、获得者的一般成因①具有较长的护理工作年限;②具有所处时代层次较高的学历;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④具有一定的护理学术或管理职务;⑤工作地区具有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和经济繁荣的地理优势。2、时代背景对我国获得者的影响①解放前,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的爱国热情激发了获得者救死扶伤的坚定决心,并在十年动乱之前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等;②建国后至“文革”前获得者经历了抗美援朝与唐山大地震等,尽管当时境况极具艰难,但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逐步成长;③“文革”期间获得者亲眼目睹了乱世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以及病人对医护工作者的渴求,进而更加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与信念;④改革开放后,各项护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为获得者发挥才干提供重要舞台。3、社会环境对我国获得者的影响①所在家庭潜移默化;②毕业学校治学严谨、校规严明;⑧工作单位多为综合类医院。建议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2、加快护理教育改革;3、构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4、注意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推选中的地区差异。本研究创新点1、首次系统地对我国43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进行研究;2、提出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群体特征,分析得出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社会成因,包括:①基本情况:空间特征,年龄特征,学历学位特征,专业技术职务特征,学术职务特征和行政职务特征;②时代背景:建国前、建国后“文革”前、“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后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③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经文献检索,尚未发现相同或类似的报道。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1、进一步科学选择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的评价指标;2、力争将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的资料收集全面,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资料来源
  • 三、具体方法
  • 第一章 南丁格尔奖及其获得者群体特征
  • 1.1 南丁格尔奖的由来
  • 1.2 南丁格尔奖的评选与奖励
  • 1.3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群体特征
  • 第二章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基本情况分析
  • 2.1 获得者空间特征分析
  • 2.2 获得者获奖时年龄特征分析
  • 2.3 获得者获奖时学历学位特征分析
  • 2.4 获得者获奖时专业技术职务特征分析
  • 2.5 获得者获奖前学术职务特征分析
  • 2.6 获得者获奖时行政职务特征分析
  • 2.7 讨论与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时代背景分析
  • 3.1 建国前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 3.2 建国后-"文革"前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 3.3 "文革"期间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 3.4 改革开放后护理发展的时代背景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获奖前社会环境分析
  • 4.1 家庭环境分析
  • 4.2 学校环境分析
  • 4.3 工作环境分析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总结
  • 5.1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社会成因
  • 5.2 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建议
  • 5.3 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我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社会成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