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的生产理论研究 ——基于流量的分析框架

运输的生产理论研究 ——基于流量的分析框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新古典经济学生产流量概念与边际分析方法,推导出包含时间、流量、空间因素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出于理论抽象化考虑,以货币化的投入——产出生产函数作为基本研究范式,缺乏对时间、空间等具体约束条件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古典经济学在具体生产部门的运用。因此,有必要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作进一步研究,提高理论更广泛的适用性与解释力。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不但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生产流量的概念,而且还引入了边际分析方法。生产流量概念与边际分析方法构成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硬核。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资本的时际分析框架为基础,引入空间因素构建了时间——流量——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这一理论框架不但可以对具体的生产流量过程进行时空组织过程的描述,而且还为充分运用边际分析方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哈耶克三角”是典型的新古典生产理论时际分析的代表。即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表示时间和(生产)流量。引入空间因素,将使哈耶克三角转变为生产流量的三维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可以分别表示时间——流量之间的关系,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即表示具体的生产计划安排,流量——空间之间的关系,即表示生产的组织协调。具体生产流量的时空组织分析可以通过对时间(t)——流量(q)——空间(l)三者之间进行边际分析:时间与流量的边际分析(dq/dt)具有物质(资本)生产和收益的涵义;流量与空间的边际分析(dq/dl=k)具有生产能力安排的涵义;时间与空间的边际分析(dl/dt=u)具有生产速度安排的涵义。实际的生产流量表示为aq/dt=k×u,即生产流量等于生产密度(能力)乘以生产速度。本文第二部分,以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的时间——流量——空间边际分析框架,应用于运输生产理论分析。新古典经济学是运输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运输生产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明显的时空组织特征。在具体分析运输生产时空组织行为时,时间与流量的边际分析(dq/dt)对应于运输的生产流量层;流量与空间的边际分析(dq/dl=k)对应于运输的设备设施层;时间与空间的边际分析(dldt=u)对应于运输的组织结构层。一般情形下,每个层次内均以层级组织结构形式存在,因为层级结构是实现运输生产时空联结最优组织方式。具体运输生产与组织的三层次分析可分为三点:第一,以时间与流量的边际分析(aq/dt)讨论有关生产流量层。时间与流量的边际分析具有物质资本循环的涵义。运输产品的价格本质上是由运输生产流量的边际收益所决定。从生产流量角度,单位时间内运输生产数量的增加将提高资本(货币)的使用效率。第二,以流量与空间的边际分析(dq/dl)讨论有关设备设施层。流量与空间的边际分析具有生产设备处理能力的涵义。具体对流量与空间进行边际分析可以说明:生产设备较高的供给水平将降低投入设备的边际收益,使一般的消费者获得较好的服务;相反,生产设备较低的供给水平将提高投入设备的边际收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输生产将呈现出设备设施层的网络实体化趋势。第三,以时间与空间的边际分析(dl/dt)讨论有关组织结构层。时间与空间的边际分析具有提高生产决策速度的涵义。运输生产的组织者在给定生产设备的情况下,提高运输产出的关键在于生产信息的处理速度上。生产速度的提高将会促使组织结构形式的变化。运输生产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非连续性,所以需要不断的对运输生产进行必要的时空组织,以满足运输产品在空间节点和时间节点上流量的匹配。从工业生产发展角度看,工业革命以来运输生产在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工业生产呈现出运输的工业化、工业的工业化、工业的运输化的发展趋势。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象与理论之间的冲突
  • 1.1.2 生产与生产组织的争议
  • 1.2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选题的意义
  •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 1.3.1 基本概念
  • 1.3.2 研究范围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基本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生产理论综述
  • 2.1 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硬核
  • 2.1.1 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的硬核
  • 2.1.2 新古典经济学生产问题的评述
  • 2.2 生产理论发展的演变与评述
  • 2.2.1 古典经济学中的生产问题
  • 2.2.2 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理论
  • 2.2.3 生产理论的不同研究路径
  • 2.3 生产与生产组织的理论认识
  • 2.3.1 科斯的"生产的制度结构"提出
  • 2.3.2 新制度经济学的生产组织研究
  • 2.3.3 新制度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
  • 2.4 已有理论的评述及研究空间
  • 2.4.1 生产流量研究的历史评述
  • 2.4.2 生产流量与生产组织问题
  • 2.4.3 生产流量继续研究的空间
  • 2.5 本章小结
  • 3 一般生产的时间-流量-空间分析框架
  • 3.1 生产流量的经济学涵义
  • 3.1.1 生产流量研究的意义
  • 3.1.2 生产流量与真实生产
  • 3.1.3 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假设
  • 3.2 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分析
  • 3.2.1 生产流量的基本形式
  • 3.2.2 生产流量的理论分析
  • 3.2.3 生产流量的具体分析
  • 3.3 生产流量与边际分析
  • 3.3.1 生产流量与边际递减
  • 3.3.2 生产流量的边际检验
  • 3.3.3 应用分析工具的说明
  • 3.4 本章小结
  • 4 运输生产的时间-流量-空间分析框架
  • 4.1 运输经济理论研究概述
  • 4.1.1 经济学研究与运输经济理论
  • 4.1.2 组织、生产、市场视角的运输
  • 4.1.3 运输经济理论研究的意义
  • 4.2 运输生产分析框架综述
  • 4.2.1 "运输"与"交通"的涵义辨析
  • 4.2.2 "运输"与"交通"研究的界定
  • 4.2.3 运输生产网络形态分层分析框架
  • 4.2.4 "三维层面综合运输理论"框架
  • 4.3 运输生产三层分析框架
  • 4.4 本章小结
  • 5 运输生产中生产流量层的基本分析
  • 5.1 生产的边际分析与检验概述
  • 5.1.1 生产边际分析的争议
  • 5.1.2 生产边际检验的辨析
  • 5.1.3 边际生产率理论溯源
  • 5.2 基于时距图的运输生产流量边际分析
  • 5.2.1 时距图的经济学涵义
  • 5.2.2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 5.2.3 数据分析与理论扩展
  • 5.2.4 运输生产的流量分析应用
  • 5.3 生产流量的一般性边际分析
  • 5.3.1 劳动投入流量的边际分析
  • 5.3.2 生产供给流量的边际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运输生产中设备设施层的基本分析
  • 6.1 运输设备设施层的经济学涵义
  • 6.2 设备设施层与空间产权配置
  • 6.2.1 空间通过权利的配置
  • 6.2.2 接入权利的博弈分析
  • 6.2.3 载运空间的权利配置
  • 6.3 "形式维度"与设备设施层
  • 6.3.1 "形式维度"的研究分析框架
  • 6.3.2 "形式维度"的有关文献综述
  • 6.3.3 "形式维度"的时空组织特征
  • 6.4 网络密度与流量的边际检验
  • 6.4.1 网络结构变化的边际检验
  • 6.4.2 四国铁路边际产出率分析
  • 6.4.3 中国铁路边际产出率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运输生产中组织结构层的基本分析
  • 7.1 运输过程与迂回生产
  • 7.1.1 运输生产的连续性与速度性
  • 7.1.2 迂回生产的连续性表达
  • 7.1.3 迂回生产的连续性分析
  • 7.1.4 运输生产的"运作维度"
  • 7.2 组织结构层的最小化
  • 7.2.1 组织结构层决策速度
  • 7.2.2 集中层级与分工形态
  • 7.2.3 迂回生产与分散层级
  • 7.3 组织结构层的演进趋势
  • 7.3.1 运输与工业化发展趋势
  • 7.3.2 运输与工业组织的形成
  • 7.3.3 工业生产与物流业发展
  • 7.3.4 组织结构层的基本认识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待研究的问题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一、作者简介
  •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三、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运输的生产理论研究 ——基于流量的分析框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