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情形下个人劳务责任之探析

不可抗力情形下个人劳务责任之探析

论文摘要

个人劳务关系因当事人双方都是平等的自然人,而区别于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自然人的用工关系。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用工关系这一概念予以确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5条却首次确定并使用了劳务关系这一概念。劳务关系所涵盖的范围宽泛,法律也没有对其具体概念和范围予以明确。关于劳务关系中的侵权责任,我国法律单独规定了个人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方在劳务活动中侵犯他人权利,以及提供劳务方因劳务自己受害的情况下接受劳务方所应承担的责任。这与很多国家或地区关于雇主责任的规定有所不同,但亦有交叉之处。本文主要就法律规定的后一种情况,即提供劳务者因劳务自己受害的情况进行讨论。不可抗力大多数时候在民法学界都被认为是免责事由,我国《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都有其规定,然也有但书情形。本文结合司法实务中真实案例,对个人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方因不可抗力受到损害之时,接受劳务方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进行分析讨论。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本部分主要阐释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介绍该选题的现行立法概况,介绍本文的写作特色等。第一部分,介绍案情。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案件的由来、详细的案情、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辩解理由、案件的争议焦点以及法院审理情况,并提出分析解决该案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第二部分,个人劳务责任承担问题之审视与分析。本部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分析接受劳务者在劳务关系中所应当履行的义务;其次是对个人劳务责任承担的理论依据进行查找,并综合各方理论对责任承担的缘由进行了梳理;第三是讨论个人劳务责任的构成要件,认为其构成要件应当包括双方存在劳务关系、提供劳务者是在从事劳务活动中受到损害以及没有免责事由发生此三个要件。最后结合我国现行立法规定,对个人劳务责任的归责原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第三部分,不可抗力的认定。本部分从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不可抗力的客观要件和不可抗力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三个方面对造成提供劳务者损害的整个客观情况是否属于不可抗力予以认定。第四部分,讨论不可抗力能否成为个人劳务责任的免责事由。针对我国现行立法,结合笔者认为的归责原则以及社会现实需要,认定不可抗力不能成为个人劳务责任的免责事由。第五部分,结语。本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案例的原判决作出点评,并将本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重置于案例背景之下,给出笔者认为适当的责任承担方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
  • (一) 案由
  • (二) 基本案情
  • (三) 本案争议焦点
  • (四) 判决要旨
  • (五) 问题的引入
  • 二、个人劳务责任承担问题之审视与分析
  • (一) 接受劳务者的义务
  • 1. 提供安全劳动环境的义务
  • 2. 提供劳动保护教育和劳动保护技术专业培训的义务
  • 3. 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管理制度、制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的义务
  • 4. 针对工作岗位合理选任人员的义务
  • (二) 个人劳务责任承担的理论依据
  • 1. 报偿理论
  • 2. 危险理论
  • 3. 伦理的理论
  • 4. 衡平理论
  • (三) 个人劳务责任的构成要件
  • 1. 双方存在劳务关系
  • 2. 提供劳务者是在从事劳务活动中受到损害
  • 3. 没有免责事由发生
  • (四) 个人劳务责任的归责原则
  • 1. 我国现行立法对个人劳务责任归责原则之规定
  • 2. 笔者之管见
  • 三、不可抗力的认定
  • (一) 不可抗力的主观要件之认定
  • 1. 对“不能预见”的正确认识
  • 2. 预见主体认知能力的标准
  • 3. 科学技术对预见能力的影响
  • (二) 不可抗力的客观要件之认定
  • (三) 不可抗力致损的因果关系之认定
  • 四、不可抗力不能成为个人劳务责任的免责事由
  • (一) 个人劳务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 (二) 加强劳动保护的需要
  • (三) 发展与完善我国劳动保障制度的需要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劳务关系保障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9(14)
    • [2].退休返聘的法律性质及保障措施[J]. 山西青年 2017(05)
    • [3].欢迎来到零工经济时代[J]. 工会博览 2020(18)
    • [4].反思与进路:论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以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沟通和重构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6(08)
    • [5].个人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竞合时的责任承担问题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4(01)
    • [6].家庭劳务关系的法律探析[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06)
    • [7].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是什么?[J].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0(08)
    • [8].读编往来[J]. 方圆 2016(24)
    • [9].如何认定双方之间是否形成劳务关系?[J]. 劳动保障世界 2015(07)
    • [10].基于劳务关系角度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法律分析[J]. 医学与法学 2018(01)
    • [1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J]. 百姓生活(下半月) 2012(10)
    • [12].浅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J]. 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
    • [13].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在企业用工中的应用[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04)
    • [1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辨析[J]. 法制博览 2018(08)
    • [15].实践中如何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J]. 法制博览 2018(33)
    • [16].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比较分析[J]. 四川劳动保障 2014(03)
    • [17].试述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联系和区别[J]. 职业 2008(01)
    • [18].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一字之差区别多多[J]. 工会博览(下旬版) 2015(11)
    • [19].探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J]. 施工企业管理 2008(07)
    • [20].辨析确认一起工伤认定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J]. 中国医疗保险 2019(12)
    • [21].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界限之案例探讨[J]. 法制与经济 2017(12)
    • [22].承揽关系变更为劳务关系 权责发生转移[J]. 乡村科技 2014(09)
    • [23].建筑施工中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法律性质辨析[J]. 法制与经济 2018(02)
    • [24].劳务关系争议案件责任分担的法理分析[J].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 [25].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七点区别[J]. 中国职工教育 2015(10)
    • [26].单位拖欠工资,辞职可有补偿?[J]. 农家致富 2017(16)
    • [27].论在校大学生劳动关系的认定及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17(21)
    • [28].劳务关系还是劳动关系?[J]. 中国中小企业 2010(12)
    • [29].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J]. 中国石油企业 2008(03)
    • [30].劳务关系当事人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可认定工伤吗[J]. 中国医疗保险 2020(02)

    标签:;  ;  ;  

    不可抗力情形下个人劳务责任之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