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视野中的被害人因素研究

刑法视野中的被害人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被害人作为犯罪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与犯罪的最终处理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理应成为刑事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主体。在刑法学领域引入被害人研究视角,对刑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刑事实体法的视野,尝试对被害人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刑法学中被害人概念的界定和对被害人在刑法中地位变迁史的追溯。通过刑法学与犯罪学的对比,从侵害行为、侵害客体和侵害对象的范围三个方面对刑法领域中的被害人进行具体界定:被害人是指因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而遭受物质和精神损害的自然人和单位。在对被害人在刑法适用中的地位演变进行追溯后,探析了被害人地位变迁的原因,指出被害人应重新获得主体地位,成为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的一极。第二部分对刑法学中几种常见的被害人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选择了未经刑法法定化的被害人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见的被害人承诺、被害人过错和被害人宽恕三种情形的被害人行为,从概念、成立条件及正当性根据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部分是被害人因素的刑法功能分析。被害人因素通过对犯罪概念和犯罪圈的影响对犯罪的认定发挥作用,通过对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意义、刑罚的目的和功能及刑罚的适用的影响对刑罚的裁量发挥作用,全方位地渗透于刑法理论中。在对国外刑法理论及刑事立法进行考察后,将被害人承诺作为具有出罪功能的正当化事由,将被害人过错和被害人宽恕作为具有从宽处刑功能的刑罚减免事由。第四部分是对被害人因素在我国刑法适用中的现状的检视。被害人承诺、被害人过错和被害人宽恕等因素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是缺失,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刑事法律关系的二元模式,被害人在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中不享有主体地位,导致刑法面临理论及实践上的困境。第五部分是对将被害人因素纳入刑法理论体系和由刑法法定化的思考。本文提出构建刑事法律关系的三元模式,借鉴恢复性司法模式,在刑事实体法中确立被害人的主体地位,并将被害人因素法定化,以改善司法实践所面临的困境,推动被害人因素在我国刑法领域中的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被害人概述
  • (一) 刑法中被害人概念的界定
  • (二) 被害人在刑事法律中的地位变迁
  • 二、刑法学中常见被害人因素研究
  • (一) 被害人承诺
  • (二) 被害人过错
  • (三) 被害人宽恕
  • 三、被害人因素的刑法功能分析
  • (一) 被害人因素的刑法功能分析
  • (二) 被害人行为的刑法效果分析
  • 四、我国刑法适用中的被害人因素的检视
  • (一) 被害人因素在我国刑法适用中的现状
  • (二) 我国刑法适用中被害人因素缺失的原因探析
  • 五、完善建议
  • (一) 确立被害人在刑法理论中的主体地位
  • (二) 被害人因素立法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德国刑法典修正视野下的刑事政策与刑法科学关系研究[J]. 中国应用法学 2019(06)
    • [2].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刑法调控[J]. 法制博览 2020(02)
    • [3].刑法法律地位在司法中运用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03)
    • [4].聚众犯罪的情境性特征及刑法规制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5].提升刑法工作科学性的措施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07)
    • [6].探讨刑法中社会危害性概念之界定[J]. 法制与社会 2020(04)
    • [7].版权法与刑法的衔接——以法益的立法保护为路径[J]. 中国出版 2020(06)
    • [8].刑法的伦理性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9].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分析[J]. 法制博览 2020(10)
    • [10].科技风险的刑法焦虑与回应[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1)
    • [11].预防刑法差异化表现及其本质初探[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0(02)
    • [12].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刑法的社会定位及其回归路径[J]. 农家参谋 2020(11)
    • [13].虚拟财产的刑法属性及其保护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4)
    • [14].网络刑法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19)
    • [15].刑法类型化的规范功能与刑法价值功能[J]. 时代法学 2020(03)
    • [16].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立法保护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17].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8].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辩证应用[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19].刑法法理之展开范式:逻辑下的“论证”教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关于经济刑法重构的思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论刑法目的解释[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22].金融创新的刑法禁区[J]. 法制博览 2020(25)
    • [23].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浅析[J]. 法制博览 2019(18)
    • [24].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J]. 法制博览 2019(21)
    • [25].论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19(33)
    • [26].从平等到对等:刑法平等原则的教义学深入[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20)
    • [27].转型期中国刑法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历次刑法修正评估与刑法立法科学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 人民检察 2017(21)
    • [28].公安院校刑法教学模式改革之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8(32)
    • [29].刑法的理性探讨[J]. 中国市场 2016(45)
    • [30].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32)

    标签:;  ;  ;  ;  

    刑法视野中的被害人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