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血清蛋白质组学及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胃癌血清蛋白质组学及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的第三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200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绝对数目接近1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占新发癌症病例总数的9.9%,死亡总数的12.1%。亚太地区是胃癌的高发区,约占50%以上的胃癌患者来自亚洲,中国约占其中的41%。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为16万人。虽然目前肿瘤的传统治疗模式如手术、化疗及放疗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晚期,导致胃癌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大量的研究证实,早期胃癌患者术后其5年生存率高达90.4%,而晚期的癌症患者治疗后5年存活率均非常低。由此表明,胃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胃癌临床治疗疗效及5年生存率的最有效的途径。然而科学高效地防癌治癌是世界级的难题,癌症患者临床表现的高度异质性给早期诊断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目前临床采用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内窥镜、放射免疫学检查等,都必须在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形成实体瘤后才能进行,因此通常不能满足早期发现的要求。内窥镜活组织检查对患者而言具有侵入性并造成较大的痛苦,且内镜技术操作较为复杂,所检出的病人多数已到中晚期,而已有的血清胃癌标记物分子如CEA、CA19-9、CA72-4,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如CEA的诊断敏感性为23.8%,CA19-9为45.5%,且CEA和CA19-9并非胃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不能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80%的胃癌患者仍然都是在患病晚期才被发现。因此,要达到胃癌的早期发现必须发展新的诊断技术。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及后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目前已经明确,肿瘤是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类疾病,是多种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如何从整体水平认识肿瘤发生的可能病因,寻找肿瘤早期诊断、监测、干预以及治疗等新途径成为当前肿瘤学研究关注的热点,然而如何从复杂的生物样本中高质量地发现差异蛋白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使其成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标志物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肿瘤蛋白质组比较研究能动态地反应肿瘤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检测蛋白翻译后的修饰并同时找出多个与肿瘤基因表达和功能相关的蛋白群,从而为寻找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及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因而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几年来出现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结合了生物芯片和质谱的设计理念,把蛋白芯片、层析及质谱等项技术结合应用于蛋白质的检测,达到简便、快速地从各种体液及组织中找出新的蛋白质肿瘤标记物的特定指纹图谱的目的。目前国际上已经采用SELDI-TOF技术初步发现了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膀胱癌、大肠癌、胰腺癌、鼻咽癌等近十种可用于临床早期检测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并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传统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CA-125对于卵巢癌的诊断准确率约25%,而SELDI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的准确率忆达到99%。该技术比CT、核磁能更早发现肿瘤,从而使得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这标志着一种划时代崭新的诊断模式的开始。本研究拟利用该技术进行胃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并通过建立及分析胃癌患者蛋白质表达指纹谱,筛选有价值的胃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或特征性蛋白质组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新方法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发生不仅有赖于肿瘤本身恶性表型的变化,还与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的变化有关,Burnet于1967年提出了免疫监视学说,认为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能识别并特异性杀伤突变细胞,使突变细胞在未形成肿瘤之前即被清除。然而许多肿瘤仍能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在机体内大量增殖并可发生浸润与转移。肿瘤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发生浸润及转移是导致手术、放化疗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揭示肿瘤免疫逃逸及浸润转移等机制的研究对肿瘤防治新策略的发现及制订,提高肿瘤的临床治疗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主要包括:①宿主抗肿瘤效应细胞的变化,如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及活化障碍等;②肿瘤细胞的变化,如协同刺激分子缺失或低表达、凋亡途径异常导致凋亡抵抗等;③细胞因子表达谱变化,如荷瘤机体通常发生由Th1型细胞因子分泌为主,转向Th2型细胞因子分泌为主的漂移,并可导致抗肿瘤效应细胞的迁移障碍致不能有效的歼灭肿瘤细胞。手术疗法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手术本身亦可导致肿瘤细胞的入血,因此,血循环中免疫监视功能的主体细胞群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杀伤侵入血流的肿瘤细胞,起着防止其侵袭与转移的关键作用。揭示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型特征及其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对揭示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发展新的防止术前或术后在血液循环中肿瘤细胞的生存及侵袭与转移提供新的思路。为此,本研究第二部分利用流式细胞术和悬浮芯片技术分析,检测了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型变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类型的变化,初步探讨了胃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1.临床资料共研究35例胃癌标本,26例正常对照。所有标本均取自2006年3月~2007年8月就诊于泰安市中心医院普外科的初治胃癌患者,年龄45~74岁,中位年龄54岁。阴性对照健康人组26例,为2007年4月-2007年10月健康体检者,年龄40~70岁,中位年龄51岁。2.血样采集在采取手术、化疗、输血、介入等治疗措施之前以及手术后,采集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清晨空腹血。3.血清样品收集所有上述样本均为空腹抽血2~5ml。标本采集后30分钟内置入4℃冰箱2h,然后以同样温度3,000rpm离心20分钟,分装血清,-80℃保存。4.SELDI-TOF-MS检测所有肿瘤血清标本统一用弱阳离子交换表面(weak cationic exchanger,WCX2)芯片捕获蛋白,便于建立肿瘤统一标准数据库。取出血清样品,冰上融化后,在4℃下以10,000rpm离心5分钟。在标记好的1.5ml离心管中依次加入U9缓冲液20μl和血清样品10μl,混匀,冰浴振荡30分钟,然后向每管加入360μl醋酸钠缓冲液,振荡器上混匀。将WCX2芯片安装于加样器内,向芯片每孔加入100μl上述稀释血清样品,室温振荡孵育1小时后甩去缓冲液。接着每孔加入200μl醋酸钠缓冲液,振荡5分钟,弃缓冲液后,重复加入200μl醋酸钠缓冲液,同法处理再重复1次。最后用200μl去离子水快速冲洗两遍。取出芯片,待芯片表面自然晾干后,每点加0.5μl能量吸附分子SPA 2次。将芯片置入PBSII质谱仪,进行阅读,获得原始数据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5.外参照和内参照的设置以All-in-One标准蛋白质芯片作为外参照。另外,在每一条芯片上都设置1个点内参,即于每条芯片的8点中随机选出1点,上样同一份质控血清(qualitycontrol,QC),并以所有血清图谱中表达较一致的特征性蛋白峰的平均值作为参照,来验证不同批次芯片及同一芯片不同点的重复性。6.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的比例及CCR7表达检测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管中加入相应的荧光标记抗体后,分别加入100μl健康人组、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样,室温孵育30分钟后每管加入1ml 1×红细胞裂解液裂解红细胞。PBS缓冲液洗涤样品三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ellquest软件获取分析细胞,每个检测获取10,000个细胞。7.悬浮芯片系统检测胃癌术前术后血清中IL-8及MCP-1表达的变化将计算好的微球加入混合管中,混匀后加入待检测的样品以及稀释的标准品,室温下震荡孵育3个小时,每管各加100μl洗涤液进行洗涤1次。然后各加入50μl生物素标记抗体,室温下震荡孵育1个小时后,用100μl洗液进行洗涤,然后每孔加入100μl洗液,震荡重悬微球,悬浮芯片阅读仪进行阅读。结果:1.实验重复性分析利用All-in-One标准蛋白质芯片和QC质控血清,我们对SELDI-TOF-MS产生的蛋白质图谱进行了重复性测试。结果显示,本实验所用WCX2蛋白芯片的intra-assay和inter-assay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10%和12%,提示不同批次芯片、不同芯片点间的蛋白峰值有良好的重复性。2.筛选胃癌血清特异性标志物胃癌组与对照组的质谱图比较:应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35例胃癌血清和26例正常血清构建的原始蛋白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在分子量0~50,000Da范围内共检测到75个蛋白峰。结合Biomarker Patterns软件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组与对照组间有5个差异蛋白(P<0.05),其中2个蛋白表达差异显著,其质荷比分别为m/z 4344、m/z4961。m/z 4961在胃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m/z 4344在胃癌组表达明显降低。3.筛选胃癌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谱比较:应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20例胃癌术前和术后血清构建的原始蛋白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在分子量0~50,000Da范围内共检测到70个蛋白峰。结合Biomarker Patterns软件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术前组与术后组间有7个差异蛋白(P<0.05),其中2个蛋白表达差异显著,其质荷比分别为m/z 2743、m/z3315。两者在术后表达较术前均明显降低。4.胃癌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组CD3+T细胞和CD19+B细胞所占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CD3+T:67.62%VS65.69%;CD19+B:10.8%VS10.44%),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外周血中CD3+T细胞和CD19+B细胞所占的比例也无明显变化(CD3+T:67.62%VS67.79%;CD19+B:10.8%VS10.35%)。5.胃癌患者术前以及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CR7表达检测与健康人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中CCR7的表达明显降低,术后CCR7的表达有所升高。术后组与健康人组之间CCR7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CCR7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与不同病理分期的关系,CCR7在胃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Ⅰ、Ⅱ期胃癌患者。6.趋化因子IL-8及MCP-1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胃癌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8及MCP-1的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中IL-8以及MCP-1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1.应用SELDI-TOF-MS技术获得胃癌血清蛋白质表达图谱的实验方法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2.m/z 4344、m/z4961的2个生物标志物可作为筛选胃癌标志物的候选蛋白。3.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胃癌分期有关。4.胃癌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和IL-8的含量明显降低。主要创新点:1.应用WCX2蛋白芯片筛选出2个有别于国际上其他文献报道的血清生物标志物,该标志物可作为筛选胃癌标志物的候选蛋白。2.首次探讨血清蛋白质图谱在胃癌临床疗效监测方面的应用价值,筛选出2个胃癌治疗相关标志物。3.检测了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中CCR7的表达,并且分析了其表达强度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4.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方面探讨胃癌免疫逃逸相关机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利用SELDI-TOF-MS技术对胃癌血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胃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探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综合护理在胃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研究[J]. 当代临床医刊 2019(06)
    • [2].循证护理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2)
    • [3].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回顾分析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20(08)
    • [4].理气通腑汤保留灌肠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8)
    • [5].2001—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胃癌发病及趋势分析[J]. 中国肿瘤 2020(04)
    • [6].G蛋白偶联受体3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02)
    • [7].胃癌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0(02)
    • [8].胃癌高发国家应对幽门螺杆菌策略对我国的启示[J]. 上海医学 2019(11)
    • [9].胃癌患者心理痛苦的研究进展[J]. 科技视界 2020(07)
    • [10].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影响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S1)
    • [11].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Ⅳ期肠型胃癌患者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04)
    • [12].开腹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07)
    • [13].胃癌筛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 2020(06)
    • [14].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 肿瘤药学 2020(02)
    • [15].不可切除胃癌转化治疗后行远端胃癌根治术1例报道[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3)
    • [16].胃癌卵巢转移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0(01)
    • [17].化疗对进展期胃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5)
    • [18].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疗效[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16)
    • [19].胃癌组织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2B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12)
    • [20].英国胃肠病学会关于胃癌风险患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J].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02)
    • [21].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2)
    • [22].基于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胃癌患者疗效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07)
    • [23].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20(13)
    • [24].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及有效性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17)
    • [25].用胃功能三项检查诊断胃癌早期的效果探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2)
    • [26].淮安市淮安区1998—2016年胃癌患者发病死亡情况趋势分析[J]. 肿瘤 2020(09)
    • [27].2018年实体瘤热点研究速递:胃癌内科治疗[J].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04)
    • [28].309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87)
    • [29].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12)
    • [30].微RNA-50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上海医学 2018(11)

    标签:;  ;  ;  ;  ;  

    胃癌血清蛋白质组学及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