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研究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同时也是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本文综合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吸收近年有关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参与研究的一些成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文献资料研究和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研究这一课题。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内涵、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性作为研究分析的逻辑起点,阐述改革开放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在联系。基于无序是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弊害及其归因分析,展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的发展趋势。吸收国外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经验,提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实现的对策思路:一是完善法治;二是加强公民能力建设;三是培育网络公民社会;四是政府要有所作为。只有立足现实,我们才能展望民主,而不是奢求民主,才能助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最终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有序,而且充满活力,从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由来
  • (一) 积极影响
  • (二) 消极影响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章研究视角、方法及意义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 第一节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概述
  • 一、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界定与特征
  • (一)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界定
  • (二)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特征分析
  •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和路径
  • (一) 网络丰富政治参与的内容
  • (二) 网络拓宽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 第二节 扩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赖于深化改革开放
  •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和发展
  • (一) 改革开放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 (二) 改革开放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 (三) 改革开放提升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基础
  • (四) 改革开放逐步彰显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政治效应
  • 二、当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新挑战
  • (一) 社会转型亟需各方利益有效表达
  • (二) 有序政治参与需要“政治双轨”通畅运行
  • (三) 改革开放“不折腾”需要有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 第二章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两种状态
  • 第一节 无序: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弊害
  • 一、公民无序网络政治参与的表现及影响
  • (一)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的表现
  • (二)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的影响
  •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归因分析
  • (一) 法治与现行政治制度不完善
  • (二) 公民能力建设滞后
  • (三) 公共领域发展尚未成熟
  • (四) 政府能力建设滞后
  • 第二节 有序: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追求
  • 一、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表现和特征
  • (一) 正确把握“有序”
  • (二) 扩大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必须坚持的原则
  • 二、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条件
  • (一) 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 (二) 公民能力不断提升
  • (三) 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
  • (四) 公民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
  • 三、扩大中国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
  • (一) 助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 (二) 迈向政治行为文明
  • (三) 保障网络政治平等、民主
  • (四) 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质量
  • 第三章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展望及实现
  • 第一节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展望
  • 一、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的民主展望
  • (一) 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扩大了民主的内容
  • (二) 网络政治参与扩大了民主形式
  • (三)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反思
  • (四) 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网络政治民主价值实现
  • 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
  • (一) 推进信息化建设,克服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物质条件局限
  • (二) 公民及公民团体与政府借助网络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双赢
  • (三) 积极利用网络搭建的平台,审慎推进改革开放
  • 第二节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实现
  • 一、法治:公民网络有序政治参与的根基
  • (一) 完善政治参与的相关制度,加强权力监督
  • (二) 建设和维护良好的法律环境
  • 二、理性: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提升的重点
  • (一) 提升公民多层次能力
  • (二) 提升公民政治教育水平
  • (三) 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意识
  • 三、引领:网络公民社会培育和建设的依托
  • (一) 培育网络民意代表和意见领袖
  • (二) 网络政治参与需要依靠群众
  • (三) 扶植参与公共事务的非政府组织
  • (四) 培育健康的公民网络文化
  • 四、回应:政府能力建设的归宿
  • (一) 政府具有能力
  • (二) 政府能力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得到提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05)
    • [2].当代中国公民意识薄弱问题浅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33)
    • [3].理性·平实·开阔——读《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J]. 求实 2008(05)
    • [4].《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评介[J]. 政治学研究 2008(01)
    • [5].论促进当代中国公民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J]. 群文天地 2012(22)
    • [6].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共识建设的主要内容[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7(04)
    • [7].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研究刍议[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05)
    • [8].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述评[J]. 昌吉学院学报 2013(01)
    • [9].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现状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 [10].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其必要性分析[J]. 学理论 2014(21)
    • [11].当代中国公民意识测量探索[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 [12].回顾与展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问题研究述要[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03)
    • [13].当代中国公民参与的实践形式[J]. 晋中学院学报 2015(01)
    • [14].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研究:缘起与价值[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15].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及规范[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08(06)
    • [16].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时代背景和体系建构[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7].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方式探究[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7(02)
    • [18].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形式[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9(01)
    • [19].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70年回顾:发展历程、逻辑与动力[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20].当代中国公民文化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03)
    • [21].公民资格视域下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与逻辑[J]. 浙江社会科学 2010(10)
    • [22].社会转型与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认同[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04)
    • [23].从政治发展看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权利成长[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0(04)
    • [24].当代中国公民理性构建探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03)
    • [25].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发展的历史与逻辑[J]. 道德与文明 2014(02)
    • [26].网络反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J].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2010(03)
    • [27].浅析当代中国公民参与的主要形式[J]. 法制与社会 2011(03)
    • [28].试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视域下的网络反腐[J]. 商 2016(30)
    • [29].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三重哲学话语生态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14(03)
    • [30].当代中国公民道德接受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现代农业 2011(11)

    标签:;  ;  ;  

    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