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研究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研究

湖南省血防所附属医院血吸虫病临床重点专科4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2a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2a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第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3.3±0.31);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1±0.30)。观察组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对血吸虫病的认知度,降低了并发症,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晚期血吸虫病是患者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且在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产生的虫卵肉芽肿,对患者的肝脏将造成严重损害,使其发生干线型肝纤维化,临床中通常发生肝脾肿大以及其他综合症[1]。临床特征根据患者受损器官的程度表现不一[2]。因此,除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本次研究将分析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3]。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6.3±5.3)岁;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3±5.1)岁。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满足《晚期血吸虫病诊断标准》中相关内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多为腹泻、腹痛以及饱胀不适和乏力等症状,给予患者清淡饮食,严格控制脂肪及食盐摄入,保证患者每天大便畅通,避免患者过度劳累以降低肝脏血流量,减少肝脏负荷,促进患者干细胞的尽快恢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干预,其方法如下:

1.2.1休息与活动

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运动,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腹水轻者可适当下床活动,大量腹水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1.2.2饮食指导

晚期血吸虫病存在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损伤情况,在饮食上需要告知患者以高蛋白(以植物蛋白为主,如豆制品)、高热量(以含糖量较丰富的大米、面食、牛奶等)、高维生素(香蕉、葡萄、胡萝卜、菠菜等)、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原则,禁食生冷、辛辣、油腻和刺激性强、粗硬及腌制食物(如饮料、辣椒、瓜子、花生、腊鱼肉等),戒烟酒、浓茶、咖啡。最好能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以减轻肝胆的负荷;有腹水者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根据腹水情况选择低盐(钠盐不超过2克/天)或无盐饮食(钠盐不超过0.5克/天),同时限制液体摄入量,一般每日液体摄入量为前一天尿量加500ml为宜。

1.2.3心理辅导

医护人员主动进行自我介绍,有针对性的启发和鼓励患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患者交流。了解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状况、临床诊断,倾听患者的主诉和求医需求,以便及时了解患者内心变化,体谅和尊重患者,指导他们正确宣泄情绪。为患者介绍治疗的重要性、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为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1.2.4健康宣教

采用图片、讲座、视频等形式让患者了解晚期血吸虫病的病因和特征、整治方案以及预后等。晚期血吸虫病分为腹水型、巨脾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内科采用护肝、对症支持疗法及中医辅助治疗,如病情稳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进行病源治疗。外科手术适应症:脾肿大Ⅲ级及Ⅲ级以上者;脾肿大Ⅱ级伴明显脾功能亢进者(WBC在3×109/L以下,PLT在70×109/L以下);门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出血者。

1.2.5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在家调养的重要性;要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对于服用利尿剂患者,要准确记录尿量;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感冒、咳嗽、便秘等;进行自我监测:如出现心慌、出冷汗、黑便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如出现行为异常、神志改变应警惕肝性脑病的发生。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每月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由专人负责,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中,积极做好各阶段的康复护理。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了2a的随访,在随访过程中采用生活质量量表(KPS)对患者评分,并且对患者关于血吸虫疾病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其满分100分,掌握为≥80分;基本掌握为60-80分;未掌握≤60分。对两组患者1a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中,若P值<0.05表明两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利用X2进行验证。计量资料均采用()表示,t用作计量资料比较,统计学数据软件版本为SPSS20.0。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2a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第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3.3±0.31);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1±0.30)。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对于晚期血吸虫患者来讲,病情通常较重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身体虚弱,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给患者的身心都将造成巨大痛苦[4]。除此之外,血吸虫病将对患者的劳动能力、社会功能等产生影响,从而使患者产生自卑、孤独、抑郁以及不安等诸多负面心理情绪,这都不易于患者今后的治疗和预后[5]。

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综合护理,对患者心理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情绪,提升了患者对晚期血吸虫病的认识,指导患者科学饮食,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患者的预后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

从本次研究中可看出,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2a后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第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3.3±0.31);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1±0.30)。观察组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从而证实了在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选择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升患者对血吸虫病的认知度,降低了并发症,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菊香,梅蕊.护理干预改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5):519-520,523.

[2]范肖春,江兰英,刘文学等.52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4,(3):345-345,348.

[3]左巧玲.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4,(24):126-127.

[4]吴恩梅.护理干预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6):277-277,278.

[5]徐慧.护理干预改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41-342.

[6]刘慧兰.护理干预对改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评价[C].//全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与临床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20):265-267.

标签:;  ;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