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粉论文-付才力,李颖,陈荔凡,汪少芸,王武

莲子粉论文-付才力,李颖,陈荔凡,汪少芸,王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莲子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莲子粉,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莲子粉论文文献综述

付才力,李颖,陈荔凡,汪少芸,王武[1](2018)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莲子粉》一文中研究指出莲子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同源食物,与莲子营养价值相当、便于食用的莲子粉备受消费者青睐。为保证莲子粉的品质,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掺杂小麦粉、玉米粉和地瓜粉的莲子粉进行鉴定,在样品类别已知下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模型进行判别,在样品类别未知下基于聚类算法进行判别。同时,对莲子粉中水分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S-SVM模型对纯莲子粉样品与掺入小麦粉、玉米粉和地瓜粉的莲子粉样品的判别率达到100%;基于聚类算法能够有效识别掺入5%地瓜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的莲子粉样品;PLS模型对莲子粉中水分含量预测综合性能良好,其中经过标准化预处理得到模型效果最佳,其R2c,RMSEC,R2p和RMSEP分别达到0.973 2,0.111 5,0.969 5和0.118 9。近红外光谱技术能为隐蔽的莲子粉掺杂的鉴别以及莲子粉中水分含量监控提供一种快速、准确、无损检测的分析方法,为保证高档次莲子品质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2期)

谢晶,涂世,刘睿[2](2010)在《酶法修饰对莲子粉黏度及复水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α-淀粉酶对莲子粉中的淀粉进行适度水解降低其黏度,提高冷冻干燥的效率,并探讨黏度与复水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酶解时间、温度、pH值及酶添加量对莲子粉水解液黏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酶水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6.56U/mL、温度70℃、时间15min、pH6.5,水解液的黏度为77mPa·s,水解液DE值4.95%。4个因素都对试验结果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同时发现黏度与复水性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酶解和冷冻干燥对莲子粉的复水性有显着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0年22期)

陈保正,竹剑平[3](2008)在《莲子粉治疗失眠症40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失眠症是指不易入寐,睡梦易惊,或昼夜不得眠。即患者大脑兴奋性提高,造成睡眠时间减少或睡眠不深的一种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主要是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惊恐等,此外消化不良、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易导致大脑皮层调节功能失衡,而以兴奋占优势,破坏了高(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薛军[4](2007)在《莲子粉加工工艺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湖南湘莲为原料,采用DS32型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对莲子进行挤压膨化处理。研究了莲子粉挤压膨化过程中随不同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水分含量莲子淀粉糊化度和挤出物密度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挤压膨化前后莲子粉主要成份及其理化性质的变化;另外根据传统莲蓉的品质要求,探索了以莲子粉为原料制作莲蓉的工艺和配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莲子粉在挤压膨化过程中,挤压机的螺杆转速和物料的水分含量对莲子淀粉的糊化度及挤出产物的密度有显着的影响。在15~40×7r/min的螺杆转速范围内,糊化度不断上升,而密度呈下降趋势,两者变化都很大。物料水分在10%~25%的范围内,挤出物密度呈上升变化,其糊化度在水分为15%左右时达到最高。在模口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挤压机中间段机筒温度在140℃至170℃范围内对糊化度、密度的影响不大。莲子粉经过挤压膨化后,内部结构发生显着变化。淀粉颗粒结构消失,挤压前内部结构比较紧密表面圆滑,挤压后空隙增大表面平整棱角分明。游离脂肪酸与淀粉形成淀粉脂肪络合物而大量减少,剩下不到原来的30%。氨基酸总量减少了5.83%,游离氨基酸总量增加2.24%,蛋白质水解率显着提高。总糖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糊化度达到88.6%,直链淀粉含量、碘蓝值与还原糖含量都有所提高。淀粉水解率迅速提高,可溶性淀粉的含量明显增加。挤压前后莲子粉的松密度,随其粒度的下降而下降,摇实密度基本保持不变;水分含量对莲子粉松密度及摇实密度的影响都不大;总体而言,挤压后莲子粉的密度要大于挤压之前的莲子粉的密度。莲子粉休止角、滑落角都随粒度的下降而上升;水分含量的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压缩指数、休止角及滑落角都显示莲子粉是流动性很差的粉体。挤压后的莲子粉,吸水能力与溶解性都有大幅的提高,而吸油能力有所下降。挤压前莲子粉悬浮液的稳定性要好于挤压后的莲子粉悬浮液。搅打作用使两者的稳定性都有所提高。挤压前莲子粉悬浮液起泡性及其稳定性优于挤压后的莲子粉悬浮液;而后者的冷冻稳定性好于前者,搅打作用使两者都有所下降。NaCl、葡萄糖及蔗糖浓度的提高都能使莲子粉糊的粘度提高;在40℃至70℃的范围内,粘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适当强度的酸性与碱性也能使粘度上升。莲子粉糊为假塑性流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配方和工艺,如:莲子粉(150目)∶白砂糖∶花生油=10∶10∶7;莲子粉140℃干炒60min→加入糖水,混合均匀(糖水比10∶24)→加人一半花生油,铲至馅料基本干稠→降温到110℃→加入剩余的花生油,至合适水分含量→出锅→冷却→包装,以莲子粉为原料可以制作出与传统工艺相当的高品质莲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7-06-01)

薛军,杨林燕,周惠明[5](2007)在《挤压膨化对莲子粉糊化度及容积密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主要以湖南湘莲为实验材料,用DS32型双螺杆挤压膨化机在不同加工参数条件下对莲子粉进行挤压处理,研究了在不同的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机筒温度下挤出物淀粉糊化度及容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和螺杆转速对挤出物淀粉糊化度及容积密度都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7年05期)

薛军,杨林燕,周惠明[6](2007)在《用莲子粉制作莲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莲蓉是以整粒莲子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而本文研究与探讨了以莲子粉为原料加工莲蓉,结果表明,利用莲子粉加工莲蓉是基本可行的,并且研究了生产配方和加工工艺。(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07年04期)

[7](2003)在《莲子粉粥》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料: 莲子粉50克,粳米100克。 制法: 将莲子加水煮熟,切开,去壳,晒干,磨粉,备用。 将粳米淘洗干净,与莲子粉(本文来源于《家庭医生报》期刊2003-04-21)

莲子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α-淀粉酶对莲子粉中的淀粉进行适度水解降低其黏度,提高冷冻干燥的效率,并探讨黏度与复水性之间的关系。在研究酶解时间、温度、pH值及酶添加量对莲子粉水解液黏度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最佳酶水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6.56U/mL、温度70℃、时间15min、pH6.5,水解液的黏度为77mPa·s,水解液DE值4.95%。4个因素都对试验结果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同时发现黏度与复水性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并且酶解和冷冻干燥对莲子粉的复水性有显着影响(P<0.0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莲子粉论文参考文献

[1].付才力,李颖,陈荔凡,汪少芸,王武.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莲子粉[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2].谢晶,涂世,刘睿.酶法修饰对莲子粉黏度及复水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0

[3].陈保正,竹剑平.莲子粉治疗失眠症4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8

[4].薛军.莲子粉加工工艺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7

[5].薛军,杨林燕,周惠明.挤压膨化对莲子粉糊化度及容积密度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

[6].薛军,杨林燕,周惠明.用莲子粉制作莲蓉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7

[7]..莲子粉粥[N].家庭医生报.2003

标签:;  ;  ;  ;  

莲子粉论文-付才力,李颖,陈荔凡,汪少芸,王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