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中医证型临床表现特点,探索GERD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病程、Hp感染、胃镜、病理表现等因素的相关性,从而为GERD的临床科研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对古代经典著作的学习,综合现代中医研究报道及导师的临床治疗经验,研究本病的病机演变及证候分布规律。2.临床研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参考导师意见,设计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证候信息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收集GERD患者的中医证候四诊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和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总结出GERD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病程、Hp感染、胃镜下表现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共收集300例病例,其中男性155例,女性145例,男女比例为1.07:1;年龄最小20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为(52.87±13.25)岁。病程为半月~10年。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120例(占40.0%),反流性食管炎(RE)166例(占55.33%),Barrett食管(BE)14例(占4.67%),其中RE胃镜下又分为A级54例(占38.57%),B级45例(占32.14%),C级27例(占19.29%),D级14例(占10.0%)。经统计,中医辨证可分为六型,即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中虚气滞证、痰气交阻证、胃阴不足证及气滞血瘀证。各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及胃镜下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青、中年患者多为肝胃郁热证,老年患者多发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多出现在中年患者中,中虚气滞证、胃阴不足证多出现在中、老年患者中。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及痰气交阻证病程多较短,而中虚气滞证、胃阴不足证及气滞血瘀证的病程则相对较长。肝胃郁热证及肝胃不和证食管黏膜病变程度较轻,而中虚气滞证、胃阴不足证及气滞血瘀证病变程度则相对较重。研究结论:临床上肝胃郁热证最多,肝胃不和证、中虚气滞证也占有较高比例,证型分布与年龄、病程、病情轻重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附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文献研究
  • 1. 病名的认识
  • 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辨证分型的研究
  • 4. 中医药治疗概况
  • 5. 尚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 二、现代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 1. 临床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
  • 2. 发病机制的认识
  • 3. 西医诊断标准
  • 4. 西医治疗方法
  • 5. 现状与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处理
  • 7. 质量控制
  • 三、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临床表现
  • 3. 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表现
  • 4. 中医基本证型分布
  • 5. 中医各证型与年龄、性别、病程及胃镜下表现相关性分析
  • 四、讨论
  • 1. 对研究结果的现代医学分析
  • 2. 对研究结果的中医理论探析
  • 五、研究结论
  • 六、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