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

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和高速的发展,个体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也日益严重,中国人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与国际接轨后,观念的开放,使得心理咨询和治疗这个舶来的助人方式这些年在中国迅猛发展。大量的心理咨询师被培训从事该项工作,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的心理咨询室接受咨询或治疗。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疑问也被提了出来:这些来自西方的咨询理论和方法,是不是就适合中国人使用昵? 国内的一些学者做一些构建心理咨询和治疗本土理论的尝试,或者将外来的理论本土化。本研究者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十多年,希望能对自己以往的工作体会和经验加以总结和整理。而影响力模式就是这种总结和整理后的产物,本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适合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本土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而本研究就是对构建影响力模式这一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一次探索。 本论文回顾了中外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历程,评析了西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主要流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影响力模式,包括该模式的人性观假设、主要理论、常用咨询技术等。 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研究了中国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人性观,并发现影响力模式的人性观得到了较高的认同。研究者还研究了中国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和中国当事人对心理咨询的看法,包括对咨询师主要特质的看法、对咨询师重要人格特质的看法、对心理咨询效果评价标准的看法以及对心理问题解决方法的看法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将双方的看法进行比较研究。另外,还研究了对咨询效果有不同评价的当事人在看法上的变化。 最终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中国的咨询师更认同认知疗法和影响力模式的人性假设;(2)中国的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于心理咨询师主要特质的看法颇有差异;(3)中国的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于心理咨询师重要人格特质的看法相当接近;(4)中国的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于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价标准的看法较为接近;(5)中国的咨询师和当事人对于中国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的看法一致。 本研究还提供了一些心理咨询案例来体现影响力模式的理念和技术。 就总体而言,影响力模式的创新意义在于根植个人主义文化背景的西方心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问题的提出
  • 1·1 概念
  • 1·2 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简史
  • 1·2·1 西方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
  • 1·2·2 西方心理治疗的发展简史
  • 1·3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简史
  • 1·3·1 大陆情况
  • 1·3·2 香港地区情况
  • 1·3·3 台湾地区情况
  • 1·4 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各流派概览
  • 1·4·1 精神分析疗法
  • 1·4·2 阿德勒学派疗法
  • 1·4·3 存在主义疗法
  • 1·4·4 当事人中心疗法
  • 1·4·5 格式塔疗法
  • 1·4·6 现实疗法
  • 1·4·7 行为疗法
  • 1·4·8 认知行为疗法
  • 1·4·9 家庭系统疗法
  • 1·4·10 女权主义疗法
  • 1·4·11 后现代疗法
  • 1·5 对西方心理咨询和治疗各流派疗法理论和方法的思考
  • 1·5·1 关于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方法
  • 1·5·2 关于咨询关系:平等还是权威?
  • 1·6 影响力模式提出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中国人(华人)的文化与心理研究
  • 2·2 中国人(华人)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
  • 2·3 中国人(华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相关研究
  • 3 理论构建
  • 3·1 引言
  • 3·2 主要概念
  • 3·2·1 人性观
  • 3·2·2 咨询关系是最重要的
  • 3·2·3 积极的影响力
  • 3·2·4 重视对情绪的处理及对行为动力的影响
  • 3·2·5 整体的影响
  • 3·2·6 咨询师的预测功能
  • 3·2·7 短期咨询、问题解决和折衷主义的思想和模式
  • 3·2·8 心理咨询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
  • 3·2·9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导向
  • 3·3 咨询历程
  • 3·3·1 咨询目标
  • 3·3·2 咨询师的功能和角色
  • 3·3·3 当事人在咨询中的体验
  • 3·3·4 咨询关系
  • 3·4 应用:咨询程序和技术
  • 3·4·1 影响力塑造
  • 3·4·2 “放风筝”原则
  • 3·4·3 情绪情感诱发技术
  • 3·4·4 情绪情感处理技术
  • 3·4·5 结构化
  • 3·4·6 “你已活在最好”假设和心理滴定技术
  • 3·4·7 假建议与“搅动—沉淀”法
  • 3·4·8 “装傻”与苏格拉底式提问
  • 3·4·9 暗示性(预设)对话技巧
  • 3·4·10 觉悟:讲故事
  • 3·4·11 “最糟”承担和责任感
  • 3·4·12 时限
  • 3·4·13 “你是咨询师”
  • 3·4·14 自我披露
  • 3·4·15 积极标签和肯定技术
  • 3·4·16 好事报告
  • 3·4·17 合理化:解构和重构
  • 3·4·18 再定位
  • 3·4·19 生涯叙事
  • 3·4·20 行为预测
  • 3·4·21 细节处理技术
  • 3·4·22 有效行为指导
  • 3·4·23 改变历程回顾
  • 4 实证研究
  • 4·1 咨询师和治疗师的人性观研究
  • 4·1·1 研究目的
  • 4·1·2 问卷编制
  • 4·1·3 样本与施测
  • 4·1·4 问卷项目分析
  • 4·2 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对心理咨询看法的研究
  • 4·2·1 研究目的
  • 4·2·2 问卷编制
  • 4·2·3 样本与施测
  • 4·2·4 问卷项目分析
  • 4·3 当事人对心理咨询看法的研究
  • 4·3·1 研究目的
  • 4·3·2 问卷编制
  • 4·3·3 样本与施测
  • 4·3·4 问卷项目分析
  • 4·4 咨询师与当事人对心理咨询看法的比较研究
  • 4·5 总体讨论
  • 4·5·1 人性观研究部分
  • 4·5·2 对心理咨询的看法部分
  • 5 案例报告
  • 5·1 案例一
  • 5·2 案例二
  • 5·3 案例三
  • 5·4 案例四
  • 6 总结讨论
  • 6·1 影响力模式与当代主要心理咨询模式的比较
  • 6·2 影响力模式的贡献
  • 6·3 影响力模式的限制
  • 6·4 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9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赤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J]. 松州 2011(04)
    • [2].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走入东部公交,玩转神秘“心能量”![J]. 城市公共交通 2020(01)
    • [3].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 福建茶叶 2020(03)
    • [4].温情“一封信”·积极进行社会心理引导,减少社会焦虑和恐慌 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抗击疫情 从我做起 给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同仁的倡议书[J]. 民心 2020(03)
    • [5].心理咨询师的真实世界[J]. 工友 2020(07)
    • [6].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提升模式研究[J]. 职业技术 2019(01)
    • [7].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心理月刊 2018(08)
    • [8].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技术[J]. 科教导刊(下旬) 2019(04)
    • [9].心理咨询师核心能力之我见[J]. 心理学通讯 2018(03)
    • [10].心理咨询师专业预嘱机制建设[J]. 心理学通讯 2018(03)
    • [11].如何挑选可靠的心理咨询师[J]. 心理学通讯 2019(01)
    • [12].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服装和专业工具标识问题[J]. 河西学院学报 2019(04)
    • [13].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讨[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Z1)
    • [14].北京心理咨询师知情同意使用现状的访谈[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1)
    • [15].2016年11月23日24期心理咨询师论文答辩剪影[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11)
    • [16].2016年11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理论试题[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12)
    • [17].2016年11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理论试题[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12)
    • [18].心理咨询发展的重要意义[J]. 现代交际 2017(10)
    • [19].走向心理咨询师的心路历程[J]. 社会心理科学 2017(01)
    • [20].新时期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素养[J]. 时代农机 2017(09)
    • [21].心理咨询师就业现状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33)
    • [22].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师情绪劳动特征现状透析——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J]. 电大理工 2016(02)
    • [23].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培训班(面向2016.11考试)招生通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7)
    • [24].心理咨询师二级个人分析报告[J]. 中国市场 2016(27)
    • [25].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6)
    • [26].教育目的转型视角下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J]. 现代交际 2016(14)
    • [27].直面高等院校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之路——基于本土文化疗愈的视角[J]. 校园心理 2015(01)
    • [28].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的角色定位及其专业化发展[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6)
    • [29].探寻自我之心解心结——笔录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心理成长历程[J]. 社会心理科学 2015(10)
    • [30].关注心理咨询师的能力提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能力提升工程[J]. 心理与健康 2019(12)

    标签:;  ;  ;  ;  ;  

    影响力模式:对中国人心理咨询和治疗模式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