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探究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探究

论文摘要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在实践中得以确立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文艺复兴发现了人,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人的价值的得以确认;宗教改革将上帝拉回人间,信仰由彼岸世界重返此岸世界;地理大发现等一系列自然科学实践则以令人鼓舞的成果印证了人和自然的发现。人类实践能力的显著提高促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更加确认了人作为主体而存在的地位,进而主体性得以彰显。作为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之一,虚拟技术以及在虚拟技术基础上产生的虚拟实践空前地为人类认识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使得人类曾几何时只能存在于大脑中的构想得以呈现于眼前,虚拟实践为人类营造一个无比绚烂、梦幻般的世界,人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世界中仿佛得到了彻底的确认,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但是,事实却是人们愈来愈感觉到在虚拟实践中主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主体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主体性是提升还是消解、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之间的博弈以及人性与技术诸问题成为虚拟实践中主体和主体性存在的真实困境。本文认为,自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均是建基于技术理性的肆意张扬,价值理性而无奈隐退。通过对虚拟实践技术基础的分析,意图证明从技术本质而言虚拟实践是无法达成人类对主体性的追求,无法赋予人类以价值,更无法为人类构建只有属于人的价值空间、意义世界。从而造成了目前虚拟实践中主体和主体性的困境。诚然,虚拟实践将会成为人类一种新型的实践方式,甚至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为此,人类更应该在高呼技术进步的同时,对技术理性继续进行必要的批判,为价值理性预留空间,呼唤价值理性回归;对虚拟实践也须秉持审慎的批判态度,把握虚拟实践的限度,回归现实,使人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达到诗意的生存。唯有此,技术发展成果才能为人所用,虚拟实践才能健康、顺利展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 课题来源及背景
  • 2. 文献综述
  • 3. 论文构思
  • 4. 研究方法
  • 5. 创新点
  • 2. 主体性概述
  • 2.1 主体性概述
  • 2.1.1 主体性要义
  • 2.1.2 主体性的演进逻辑
  • 2.1.3 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 2.2 中西主体性研究的不同方向
  • 2.2.1 中国主体性研究的三个方向
  • 2.2.2 西方主体性研究的五次转向
  • 3. 虚拟实践的生成
  • 3.1 虚拟的涵义
  • 3.2 虚拟实践的生成
  • 3.3 虚拟实践的特征
  • 3.3.1 虚拟现实性
  • 3.3.2 可能性
  • 3.3.3 沉浸性
  • 3.3.4 即时交互性
  • 4.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分析
  • 4.1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的问题
  • 4.1.1 主体性的是提升还是消解
  • 4.1.2 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的博弈
  • 4.1.3 人性与技术
  • 4.2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的分析
  • 4.2.1 技术分析
  • 4.2.2 社会环境分析
  • 4.2.3 文化分析——以互联网文化为例
  • 4.2.4 价值分析
  • 5.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解决方法
  • 5.1 在批判基础上把握技术理性的限度
  • 5.2 回归价值理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虚拟实践中主体性问题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