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11型早期蛋白E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人乳头瘤病毒11型早期蛋白E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论文题目: 人乳头瘤病毒11型早期蛋白E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皮肤性病学

作者: 王飞

导师: 毕志刚

关键词: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型,基因,基因克隆,基因芯片,免疫反应,腺病毒载体,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术,细胞因子

文献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cuminatum,CA)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起的皮肤粘膜良性新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为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STD)之一,发病率持续位居STD的第二、三位。1991~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STD流行病学分析表明,CA的发病率平均年增长19.48%,2000年CA国内发病率高达17.55/10万,占性病构成比25.47%,近几年CA的发病仍处于高发状态。 HPV为双链DNA病毒,现已发现100多种亚型,约90%CA由HPV-6/11型感染引起,CA也可多种HPV亚型混合感染,各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机体感染HPV后,绝大多数感染者为潜伏状态,无明显症状,很易作为新的传染源,造成更多人感染。部分CA患者未经任何处理,其皮损可自然消退,少数CA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发生恶变。HPV感染致CA发病、自然消失、复发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人们普遍认为CA的发病与机体的局部免疫状况有关,但对CA局部Th1/Th2细胞的变化情况有不同的观点。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能激发体内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前体细胞或初始T细胞,产生有效的CTL应答。有研究表明,经HPV基因修饰的DC,在体内外均能诱导出特异性CTL,产生有效的抗HPV免疫反应。局部注射修饰后的DC治疗反复复发难治性CA,有一定疗效,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高危HPV-16/18型,对HPVL蛋白研究较多,对低危的HPV-6/11型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早期蛋白E6、E7的作用较少关注。 对病毒感染建立有效免疫反应的机制涉及到病毒抗原的提呈、免疫反应的激活、效应细胞清除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等3个环节,其中任何1个或多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研究发现,HPV感染后,病毒早期蛋白E6、E7在未分化的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极少

论文目录:

一、英文缩写注释

二、摘要

1、 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三、前言

四、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Affmetrix芯片技术研究尖锐湿疣患者局部免疫状态

研究一、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总RNA的提取和纯化

研究二、Affmetrix芯片技术分析尖锐湿疣患者局部免疫状态

第二部分、HPV-11 E7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真核细胞表达

研究三、HPV-11 E7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研究四、HPV-11 E7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第三部分、HPV-11 E7蛋白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研究五、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及鉴定

研究六、HPV-11 E7蛋白重组腺病毒体外转染树突状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

五、结语

六、参考文献

七、致谢

八、综述

综述1、HPV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

综述2、朗格汉斯细胞靶向免疫研究进展

九、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题目及获奖情况

九、论文独创性声明

十、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HCV C-Fc融合基因疫苗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功能研究[D]. 王全楚.第四军医大学2004
  • [2].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 江小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 [3].核因子-κB寡聚脱氧核苷酸诱骗剂处理的供受者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D]. 徐东亮.复旦大学2004
  • [4].树突状细胞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D]. 侯万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5].来源于人树突状细胞的新型癌基因样小G蛋白RabJ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 陈涛涌.第二军医大学2004
  • [6].内皮型脾脏基质细胞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 唐华.浙江大学2005
  • [7].HPV16E7DNA疫苗和IL-15重组质粒的联合免疫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D]. 李艳佳.河北医科大学2005
  • [8].受者来源的转化生长因子β1处理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异基因骨髓移植免疫耐受研究[D]. 牟海波.浙江大学2005
  • [9].钙离子载体在树突状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及其信号机制[D]. 吴军.第一军医大学2005
  • [10].小鼠骨髓DC 2-DE技术体系建立及其蛋白质表达分析[D]. 易发平.重庆医科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Toll样受体激动剂和RNA干预技术对HPV 6b/11型感染的抑制作用研究[D]. 陈贤祯.浙江大学2009
  • [2].人乳头瘤病毒16E6/7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HPV16DNA疫苗的研究[D]. 高慧.扬州大学2005
  • [3].HPV16E7DNA疫苗和IL-15重组质粒的联合免疫作用及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D]. 李艳佳.河北医科大学2005
  • [4].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优化密码E7基因的研究[D]. 赵蔚明.山东大学2004
  • [5].HPV6型E6/E7的作用及结核杆菌Hsp70-E7融合蛋白疫苗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D]. 党育平.第四军医大学2005
  • [6].HPV58型衣壳蛋白L1和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免疫学分析[D]. 王丽娜.吉林大学2005
  • [7].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皮损中HPV16、18癌基因的整合性研究[D]. 王秀丽.复旦大学2005
  • [8].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的克隆、表达与表达产物的免疫学分析[D]. 张明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
  • [9].抗人乳头瘤病毒体外药效模型的探讨[D]. 吴剑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10].HPV11-E6/E7与人IFNα-2b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表达与实验免疫研究[D]. 相文忠.南京医科大学2006

标签:;  ;  ;  ;  ;  ;  ;  ;  ;  ;  

人乳头瘤病毒11型早期蛋白E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