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转移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

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转移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淋巴性转移和消化道种植播散。肿瘤浸润和转移不仅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也是患者肿瘤复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对结直肠癌转移机制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课题,为了能更好地研究结直肠癌转移机制和防治对策,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的适合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机制、药物干预等抗转移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平台,利于改观结直肠癌的预后和结局。但目前尚未构建成功较为理想的结直肠癌单纯性淋巴道转移动物模型及结直肠癌粘膜原位移植转移模型。因此,我们从模型的角度利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研究构建人结直肠癌裸小鼠爪垫单纯性淋巴道移植转移动物模型,以及组织块法直肠粘膜原位移植转移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临床意义。第一部分人结直肠癌裸小鼠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行、稳定的人结直肠癌裸小鼠淋巴道移植转移动物模型。方法裸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分别于接种后第1、2、3、4、5、6周及第8周不同时间采集种植瘤,腘窝和腹股沟淋巴结(第一级)、髂血管旁淋巴结(第二级)、肾门淋巴结(第三级)以及肝、肺脏器标本,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人癌胚抗原(CEA)。观察种植瘤的成瘤率、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爪垫种植1周后成瘤率100%。瘤体在3周后成指数生长。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淋巴结转移率第1、2周均为0%;第3周时分别为40%、0%、0%;第4周时转移率分别为60%、0%、0%;第5周时转移率分别为60%、20%、0%;第6周时转移率分别为100%、40%、0%。第8周时转移率分别为100%、60%、20%。但以上各时点均未见肝、肺转移。HE染色证实淋巴结有弥漫性癌细胞转移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转移灶内CEA阳性细胞。结论裸鼠爪垫皮下注射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可成功建立人大肠癌淋巴道转移模型。此模型快速简便、转移集中、转移率高,为研究人大肠癌淋巴道转移机制,药物干预等抗转移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第二部分人结直肠癌裸小鼠直肠粘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人大肠癌组织块裸小鼠直肠粘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为研究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动物模型。方法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细胞注射接种于裸鼠直肠粘膜下,获得直肠种植瘤。取该肿瘤4周瘤体制备成新鲜组织小块,原位种植于直肠粘膜面,分别于接种后第2、4、6、8、10、12周不同时间采集直肠瘤块,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以及肝、肺脏器标本,进行HE染色及人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种植瘤的成瘤率,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直肠粘膜组织块法原位种植2周时成瘤率91%。肿瘤在612周成指数生长。直肠上动脉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第2周时均为0%,第4周时分别为60%、20%、0%,第6周时分别为80%、60%、40%,第8周时分别为100%、80%、80%,第10、12周时转移率均为100%。于第10周、12周时见肝、肺同时均发生转移,第10周转移率均为20%;第12周时肝、肺转移率均为40%。HE染色证实淋巴结有弥漫性癌细胞转移浸润及肝、肺有转移癌结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转移灶内CEA阳性细胞。结论裸小鼠直肠粘膜植块法能成功构建人结直肠癌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此模型操作简便、制模稳定、转移率高,且生物学行为更能模拟临床疾病粘膜原位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可为研究大肠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正文: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转移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人结直肠癌单纯性淋巴道转移实验研究模型系统
  • 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人结直肠癌粘膜原位移植转移研究模型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人结直肠癌裸小鼠爪垫单纯性淋巴道转移移植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
  • 第二部分 人结直肠癌裸鼠直肠粘膜原位种植癌及转移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
  • 全文小结
  • 文献综述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转移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