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输电线路巡线作业机器人中若干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高压输电线路巡线作业机器人中若干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论文题目: 高压输电线路巡线作业机器人中若干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

作者: 肖晓晖

导师: 史铁林

关键词: 巡线机器人,高压输电线路,柔索,刚柔耦合,动力学,动态特性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高压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特种作业机器人。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巡线机器人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十分有限。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可携带检测仪器和通讯装置,以架空输电线路为行驶路径可自主完成输电线路全路径巡线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对其刚体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柔性作业环境间的耦合动力学特性,以及结构的弹性振动特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包括理论建模、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如下: 首先,在分析了输电线路结构和巡线作业特点的基础之上,对六关节双臂反对称悬挂式巡线机器人沿直线线路段过障作业进行了运动规划,由此确定了机器人在全路径巡线过程中的4种典型工况及相应的典型位姿。其次,系统地研究了巡线机器人的刚体动力学特性。建立了巡线机器人的连杆坐标系,确定了各连杆参数; 用Lagrange 法建立了机器人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六自由度巡线机器人各连杆的惯量项、耦合惯量项、向心力项、哥氏力项和重力项系数,得到巡线机器人完整的动力学方程; 并编制了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机器人沿无障碍线路直线行驶、过障和变向行驶过程中的典型工况进行了动力学正问题的数值仿真。仿真表明,双臂反对称悬挂式机器人在关节驱动力矩下能实现预期的运动控制目标。第三,进行了巡线机器人与柔性作业环境间的耦合动力学建模和仿真,探索了机器人刚体运动与柔性作业环境间的耦合规律。结合多柔体动力学与多刚体动力学方法,通过边界耦合建立了机器人与大垂度输电线路间的耦合动力学模型; 并在三种不同柔度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了典型工况的动力学逆问题数值仿真,探索了柔性作业环境对巡线机器人的动力学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柔性作业环境下,机器人在起动区间的末端加速度、速度和相应的关节驱动力矩波动均较刚性作业环境下大; 而且响应参数的波动幅值随着作业环境柔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机器人末端速度、加速度的波动随时间呈近似指数衰减。第四,在实验室220kV 1:1 模拟架空输电线路上,对巡线机器人Ⅲ型样机进行了典型工况的动态响应试验研究,通过数值仿真结果和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论文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仿真计算的有效性。最后,结合有限元理论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测试,在刚性边界条件下研究了巡线机器人弹性振动的动态特性。首先,对巡线机器人Ⅲ型样机在典型位姿下进行了模态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课题的来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巡线机器人的结构分析和运动规划

2.1 巡线机器人的机构分析

2.2 巡线作业规划

2.3 本章小结

3 巡线机器人的多刚体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

3.3 巡线机器人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3.4 数值仿真软件的编制

3.5 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巡线机器人与柔性作业环境间耦合动力学分析

4.1 引言

4.2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4.3 机器人与柔性作业环境间耦合动力学建模

4.4 机器人与柔性作业环境耦合动力学逆问题数值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巡线机器人动力学实验研究

5.1 巡线机器人动力学实验系统

5.2 巡线机器人动力学实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巡线机器人动态特性的理论与试验分析

6.1 引言

6.2 振动模态分析的基础理论

6.3 巡线机器人的试验模态分析

6.4 巡线机器人的理论模态分析

6.5 模态结果对比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工作

附录3 机器人刚体动力学模型的部分系数

附录4 巡线机器人样机典型位姿下的振型

附录5 巡线机器人刚体动力学数值仿真软件说明和部分源程序

发布时间: 2006-04-05

参考文献

  • [1].高聚物凝胶驱动器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D]. 卢普生.上海大学2001
  • [2].远程脑全方位医用服务机器人研究[D]. 崔世钢.天津大学2004
  • [3].中型喷浆机器人虚拟样机技术[D]. 宋志安.山东科技大学2005
  • [4].自动施药机器人及可变量控制系统研究[D]. 陈勇.南京林业大学2005
  • [5].输入有界不确定机器人控制策略研究[D]. 陈卫东.燕山大学2006
  • [6].机器人位姿误差的分析与综合[D]. 焦国太.北京工业大学2002
  • [7].泳动型机器人的结构规划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蒋玉杰.东北大学2005
  • [8].被动式五连杆人机合作机器人研究[D]. 路敦民.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9].凿岩机器人双三角臂定位及CAN总线控制系统研究[D]. 王恒升.中南大学2006
  • [10].基于任务划分的多机器人协调与跟踪控制研究[D]. 段清娟.西北工业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高压输电线路自主巡检机器人的研究[D]. 李正.上海大学2013
  • [2].110kV输电线路自动巡检机器人系统的研究[D]. 周风余.天津大学2008
  • [3].高压线巡检机器人的研究[D]. 张廷羽.上海大学2009
  • [4].高压输电线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任志斌.上海大学2010
  • [5].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及其跟踪装配系统的研究[D]. 戚晖.天津大学2003
  • [6].虚拟轴混联研抛机床多柔体动力学研究[D]. 于淼.吉林大学2004
  • [7].大跨越高压输电线路分裂导线覆冰舞动的研究[D]. 赵高煜.华中科技大学2005
  • [8].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研究[D]. 王卫华.华中科技大学2005
  • [9].多足步行机器人运动及力规划研究[D]. 王新杰.华中科技大学2005
  • [10].机器人动态特性及动力学参数辨识研究[D]. 陈恩伟.合肥工业大学2006

标签:;  ;  ;  ;  ;  ;  

高压输电线路巡线作业机器人中若干动力学问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