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

“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

论文摘要

“鞍钢宪法”是建国后十年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鞍钢宪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并因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对“鞍钢宪法”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历史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不仅肯定其中科学合理的因素和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而且不回避其中的失误和不足,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其中的教训。第一章主要是阐述“鞍钢宪法”诞生之前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状况,这是“鞍钢宪法”形成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第二章阐述“鞍钢宪法”形成的具体过程。先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概括了“鞍钢宪法”的历史背景。接着阐述了鞍钢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的突出表现以及毛泽东批示关于“鞍钢宪法”的具体过程。最后,结合对毛泽东批示的文本分析对“鞍钢宪法”的思想内容以及当时的解读作了系统分析。第三章阐述“鞍钢宪法”的曲折历史命运,也就是在其诞生以后的传播、推广状况及历史影响。在“鞍钢宪法”诞生之初,因为中苏论战的原因没有在国内公开宣传,只是在冶金工业部门和大型企业中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在随后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鞍钢宪法”与贯彻《工业七十条》、学解放军、学大庆等结合起来,虽然在客观上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和发扬,但也未形成单独的宣传声势。“文化大革命”时期,“鞍钢宪法”形成浩大的宣传声势,但却被严重的扭曲了。因此,改革开放之前“鞍钢宪法”没有获得全面的、科学的解读,这为它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长期被忽视埋下了伏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鞍钢宪法”的基本精神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第四章是关于“鞍钢宪法”的历史评价。第一节分析“鞍钢宪法”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以“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作典型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证“鞍钢宪法”的历史必然性。其次,将“两参一改”与天桥经验的“三参一改”进行比较,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分析“鞍钢宪法”的历史必然性。再次,从“宪法”的命名方式着手,通过层层剖析,论证“鞍钢宪法”作为十年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总结的必然性。最后,逐层论证十年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为什么会出现在东北、出现在鞍钢。第二、三节分别分析“鞍钢宪法”的历史局限性、合理内核。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 四、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五、资料文献
  • 第一章 “鞍钢宪法”产生前我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 (1949—1959)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企业管理思想的积淀 (1949-1952)
  • 一、企业民主管理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二、企业民主改造中的思想积淀
  • 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思想积淀
  • 四、著名班组管理经验中的思想积淀
  •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时期管理思想的积淀(1953-1956)
  • 一、关于企业领导体制的探索及思想积淀
  • 二、五三工厂经验中的思想积淀
  • 三、技术革新运动中的思想积淀
  • 第三节 整风及“大跃进”中的思想积淀(1957—1959)
  • 一、从“干部参加劳动”开始的伟大实践
  • 二、“两参一改”的内容
  • 三、从“两参一改”到“两参一改三结合”
  • 第二章 “鞍钢宪法”的诞生(1960 )
  • 第一节 “鞍钢宪法”诞生的历史背景
  • 一、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思想的十年积累
  • 二、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 三、“大跃进”带来的政治经济环境
  • 第二节 “鞍钢宪法”的诞生过程
  • 一、鞍钢的技术“双革”运动
  • 二、鞍钢的一系列报告
  • 三、毛泽东批示“鞍钢宪法”
  • 四、当时对“鞍钢宪法”的解读及评价
  • 第三节 “鞍钢宪法”的思想内容
  • 一、对毛泽东批示的文本解读
  • 二、本文对“鞍钢宪法”管理模式的理解
  • 第三章 “鞍钢宪法”的曲折命运 (1960—2009)
  • 第一节 诞生之初宣传上的内紧外松 (1960.3—1960.12)
  • 一、在钢铁行业的传播及影响
  • 二、未形成全国性的传播热潮
  • 第二节 与国民经济调整同行 (1961—1965)
  • 一、“鞍钢宪法”与《工业七十条》
  • 二、“鞍钢宪法”与“学习解放军”
  • 三、从“鞍钢宪法”到大庆精神
  • 第三节 经历“文革”的风风雨雨 (1966—1976)
  • 一、企业管理秩序的破坏
  • 二、“鞍钢宪法”被扭曲
  • 三、对“鞍钢宪法”基本精神的坚持
  • 第四节 在新时期的曲折发展 (1977-2009)
  •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恢复和发展
  • 二、对“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探索
  • 三、“鞍钢宪法”的遗忘与回归
  • 第四章 对“鞍钢宪法”的评价
  • 第一节 “鞍钢宪法”的历史必然性
  • 一、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中心的典型分析
  • 二、“两参一改”与“三参一改”的比较分析
  • 三、透过“宪法”的命名方式进行解读
  • 四、“鞍钢宪法”诞生在鞍钢的原因
  • 第二节 关于“鞍钢宪法”的历史局限性
  • 一、“鞍钢宪法”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 二、“鞍钢宪法”历史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 第三节 关于“鞍钢宪法”的合理内核
  • 一、对当前关于中国式管理研究的基本看法
  • 二、基于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特色的考察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鞍钢宪法”问题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 2016(03)
    • [2].“网络问企”与“鞍钢宪法”[J]. 当代工人(C版) 2015(04)
    • [3].纪念“鞍钢宪法”诞生50周年[J]. 当代工人 2010(04)
    • [4].关于“鞍钢宪法”的研究综述[J]. 邯郸学院学报 2019(01)
    • [5].“鞍钢宪法”的管理思想:成因、机理与价值[J]. 上海经济研究 2018(05)
    • [6].“鞍钢宪法”永放光芒[J]. 党史博采(理论) 2016(01)
    • [7].鞍钢宪法的批判与解放意蕴[J]. 比较管理 2011(01)
    • [8].“工人当家做主”是《鞍钢宪法》的灵魂[J]. 管理学刊 2012(01)
    • [9].《鞍钢宪法》与西方后现代管理思潮[J]. 管理学刊 2012(01)
    • [10].《鞍钢宪法》与中国模式的管理元素[J]. 管理学刊 2012(01)
    • [11].《鞍钢宪法》与人的全面发展[J]. 管理学刊 2012(01)
    • [12].“鞍钢宪法”始末 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早期探索[J]. 国企 2011(07)
    • [13].关于鞍钢宪法的热点问题研究[J]. 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 2010(04)
    • [14].鞍钢宪法——后福特主义和产业转型升级[J]. 清华管理评论 2019(11)
    • [15].马克思主义视域中“鞍钢宪法”合理内核的价值[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6].“鞍钢宪法”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7].企业民主的缺失与重建:从“鞍钢宪法”到组织主人翁行为[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1)
    • [18].“鞍钢宪法”出台始末[J]. 中国档案 2009(04)
    • [19].“鞍钢宪法”与“经济民主”无关吗?[J]. 国企 2011(11)
    • [20].从“鞍钢宪法”到“六位一体”管理[J]. 企业管理 2016(07)
    • [21].“鞍钢宪法”的阳光,50年照在咱厂[J]. 当代工人 2018(02)
    • [22].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落后[J]. 管理学刊 2012(01)
    • [23].西式管理的精神母体:鞍钢宪法[J]. 现代企业文化 2010(10)
    • [24].鞍钢宪法:面向世界的样本[J]. 当代工人 2010(04)
    • [25].让劳动者当一点家,做一点主[J]. 管理学刊 2012(01)
    • [26].对鞍钢宪法内容实质的探讨[J]. 兰台世界 2014(19)
    • [27].“鞍钢宪法”诞生前后[J]. 冶金企业文化 2018(02)
    • [28].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实践[J]. 管理学刊 2012(01)
    • [29].国企管理方式创新的宝贵思路[J]. 管理学刊 2012(01)
    • [30].社会主义民主的伟大创造[J]. 管理学刊 2012(01)

    标签:;  ;  ;  

    “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