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趋近—回避动机观视角

情绪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趋近—回避动机观视角

论文摘要

情绪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彭聃龄,2004),是情绪的外在表现。由于人类对他人情绪已经形成系统化的反应,所以情绪面部表情不只是个体内在状态的指标,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也为个体社会行为提供了判断和反应的依据。正确识别情绪面部表情对人际交往有重要意义。“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所有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Weisberg,1972)。人们在共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诸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自我牺牲等,都可以看成是典型的亲社会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很多,已有研究多关注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认知因素包括观点采择、道德判断、价值取向、自我认知等:情感因素主要有移情、心境等。情绪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可以看做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的结合。本研究随机选取71名成人被试,采用实验法探讨情绪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试从趋近-回避动机角度对二者关系加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恐惧、愤怒、快乐情绪表情识别能力存在差异,20%强度下快乐表情识别最好;40%强度下恐惧表情识别最差;60%和80%强度下愤怒识别最好;(2)恐惧、愤怒、快乐表情识别正确率均随着情绪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3)低强度的恐惧表情识别能力能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高强度反之;中等强度快乐表情识别能力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4)中等强度快乐表情诱发观察者的趋近动机;(5)低强度愤怒表情诱发观察者的回避动机,随着强度的增大,愤怒表情反而诱发观察者趋近动机;(6)低强度恐惧表情诱发观察者的趋近动机;恐惧表情强度高时反之,诱发观察者的回避动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情绪面部表情识别
  • 1.1 情绪面部表情识别的概念
  • 1.1.1 情绪面部表情
  • 1.1.2 情绪面部表情识别
  • 1.1.3 表情识别的普遍性
  • 1.1.4 表情识别的功能
  • 1.2 表情识别的研究方法
  • 1.3 表情识别能力的全程发展
  • 1.4 表情识别的神经机制
  • 2 亲社会行为
  • 2.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
  • 2.2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方法
  • 2.3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 2.3.1 观点采择能力
  • 2.3.2 移情
  • 2.3.3 心境
  • 3 表情识别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 3.1 表情识别能力与亲社会行为逻辑关系的厘清
  • 3.2 表情识别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理论解释
  • 3.2.1 关注机制
  • 3.2.2 暴力抑制机制
  • 3.2.3 趋近-回避动机观
  • 3.2.4 特质归因观
  • 3.3 表情识别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1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1 表情识别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研究的缺乏
  • 1.2 表情材料的单一性
  • 1.3 亲社会行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1.4 趋近-回避动机研究范式的争议性
  • 2 研究问题
  • 3 理论构想及研究假设
  • 4 研究思路
  • 5 研究意义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研究一 表情识别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
  • 1 目的与假设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工具
  • 2.3 程序材料
  • 2.4 设计
  • 2.5 实施
  • 3 结果分析
  • 3.1 情绪类型和情绪强度对中性-情绪表情识别正确率的影响
  • 3.2 混合方式和情绪强度对情绪-情绪表情识别正确率的影响
  • 3.3 农情识别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
  • 4 讨论
  • 4.1 恐惧、愤怒和快乐表情识别能力的差异
  • 4.2 表情识别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
  • 5 小结
  • 研究二 情绪面部表情与趋近-回避动机的关系
  • 1 目的与假设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材料
  • 2.3 程序
  • 2.4 设计
  • 2.5 实施
  • 3 结果
  • 3.1 不同情绪类、不同情绪强度表情的趋近-回避反应时
  • 3.2 不同情绪类和情绪强度表情的趋近-回避反应时的差异
  • 3.2.1 不同强度愤怒表情的趋近-回避反应时差异
  • 3.2.2 不同强度恐惧表情的趋近-回避反应时差异
  • 3.2.3 不同强度快乐表情的趋近-回避反应时差异
  • 4 讨论
  • 4.1 恐惧表情识别与趋近-回避动机关系的强度特异性
  • 4.2 愤怒表情识别与趋近-回避动机关系的强度特异性
  • 4.3 快乐表情识别与趋近-回避动机关系的强度特异性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与总结论
  • 1 综合讨论
  • 1.1 研究的内在逻辑关系
  • 1.2 表情识别能力与亲社会行为
  • 1.3 情绪面部表情与趋近-回避动机
  • 2 总结论
  •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所长篇:一入警营深似海[J]. 派出所工作 2017(12)
    • [2].浅析音乐舞剧表演的面部表情特点与作用[J]. 北方音乐 2017(11)
    • [3].泳[J]. 音乐生活 2016(01)
    • [4].仿人面部表情机器人头部机构方案设计[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5].背景因素影响面部表情加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应用心理学 2014(03)
    • [6].浅析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特征及作用[J]. 黄河之声 2015(03)
    • [7].微笑的面庞更动人——面部表情对面孔吸引力判断的影响及启示[J]. 大众心理学 2020(02)
    • [8].面瘫治疗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保健文汇 2020(07)
    • [9].老鼠的面部表情可以揭示出丰富的情绪[J]. 中国科技教育 2020(06)
    • [10].谈笑[J]. 小品文选刊 2019(06)
    • [11].狼的面部表情[J]. 大自然探索 2019(07)
    • [12].舞蹈中“肢体”的重要性与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 商业故事 2016(26)
    • [13].新生儿不模仿成人[J]. 飞碟探索 2016(07)
    • [14].幽默广告语[J]. 天天爱学习 2016(34)
    • [15].海豚的救人壮举[J]. 儿童故事画报 2017(12)
    • [16].学生课堂情绪评价观察法浅析[J]. 明日风尚 2017(01)
    • [17].浅析面部表情在三维动画中的作用研究[J]. 缤纷 2016(11)
    • [18].浅谈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及运用[J]. 艺术品鉴 2017(05)
    • [19].炫酷科技[J]. 读写算(科技知识动漫) 2017(05)
    • [20].“对话”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J]. 科普童话 2017(12)
    • [21].面瘫后不能笑是咋回事[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3)
    • [22].在小学课堂中如何激励学生[J]. 教师 2017(13)
    • [23].花开遍校[J]. 知识就是力量 2017(06)
    • [24].面瘫后为何不能笑[J]. 家庭科技 2017(05)
    • [25].笑不露齿更吸引人[J]. 益寿宝典 2017(24)
    • [26].新石器时代猪形陶罐的文化价值探研[J]. 艺术品鉴 2017(08)
    • [27].脚尖的方向与感情深度[J]. 意林 2017(17)
    • [28].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特征及作用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19)
    • [29].身体的奥秘[J]. 少年月刊 2017(20)
    • [30].3D打印真人大小机器人问世[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6(06)

    标签:;  ;  ;  ;  ;  ;  

    情绪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趋近—回避动机观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